文/本刊編輯部
安瀾百業興
文/本刊編輯部
金九銀十——我們迎來了清涼的秋風,迎來了一年當中第二個黃金釣魚季,還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67周年華誕。在這個偉大的日子和月份,我們有必要向那些為了中華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畢生奮斗甚至獻出生命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無數革命志士表達我們的思念和敬意。
國慶對于我們的意義決不只是國慶黃金周7天假那么簡單,今天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皆發端于1949年10月1日開國的那一刻,我們在享受7天長假的時候,應該有所感念。而作為釣魚人,我們首先應該感念60多年來我國水利建設的偉大成就。1949年以前,中國的水利設施寥寥無幾,河道長期失修,堤防殘破不堪,偌大的國家只有22座大中型水庫和一些小型水庫、塘壩,江河堤防只有4.2萬公里,幾乎所有的江河都缺乏控制性工程,頻繁的水災旱災讓深陷戰亂的中國人民雪上加霜。1931年長江爆發洪災,災情遍及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河南等省,受災人口達4000萬,死亡人數超過14.5萬人,淹沒農田5000多萬畝,慘狀觸目驚心。
“抑洪水而天下平”。荊江分洪工程、三門峽黃河大壩、丹江口水利樞紐、劉家峽水電站、葛洲壩水電站、黃河小浪底工程、三峽大壩……以這些經典工程為代表的新中國水利建設將我國的防汛抗旱事業推進到了一個新天地,舊中國一場洪水奪走數萬生命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據統計,截至2009年建國60年時,國家先后投入10034.6億元資金用于水利建設,江河治理成效卓著。全國已建成各類水庫8.6萬多座,堤防長度28.69萬公里,我國大江大河主要河段已基本具備了防御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生的最大洪水的能力。中小河流具備防御一般洪水的能力,重點海堤設防標準提高到50年一遇。
“治國必先治水”。今天,江河得到治理,人民的生命安全有了保障;農田得到灌溉,民生用水得到保障,這保證了占人類總數五分之一的中國人有飯吃、有水喝。這是我們從事一切事業的根本。
因此,我們應該感念國家為治水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成就。試想,如果每條河流都是吞噬人生命的猛獸,我們還有何閑情雅致去水邊釣魚?
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水資源的浪費、污染、掠奪的情況愈發嚴重,所導致的地區缺水、水體污染已愈發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并引發一系列生態與環境的惡化和生態鏈的斷裂。到了上世紀末,江河斷流、湖庫淤積、地下水超采、濕地退化、圍湖造地、侵占河道、水污染頻發、沙塵暴肆虐等不和諧景象時有出現。人們已經愈發直觀真切地感受到環境對于我們生活的直接影響。
“安瀾百業興”。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新思路,賦予了新時期治水的新內涵、新要求、新任務,為我們強化水治理、保障水安全指明了方向。包括釣魚人在內的各行各業的人士都應該以此為指導治水興水護水用水,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攜手打造山清水秀、河暢湖美的美好家園。這就是國慶67周年之際,本刊想向全國釣魚人表達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