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編往來
讀編四則
編輯老師:
前不久,筆者參加某社區舉辦的高樓火災應急逃生知識培訓,正當授課老師正要組織大家演練高樓火災樓道逃生知識時,某位聽課的社區居民站起來說:“老師,換點其他內容講吧,你講的高樓火災逃生知識我們用不上,因為我們這個社區建成以來還從未發生過火災呢。”這時,授課老師笑著回答:“應急逃生知識要學在平時,如果等需要用的時候再學,那豈不是就晚了?”授課老師的一番話說出后,現場頓時鴉雀無聲。片刻之后,再也沒有人提反對意見了,大家紛紛在授課老師的示范下,有板有眼地演練起來。
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很多人在安全應急技能、應急知識學習中一個很常見的誤區:學到的應急技能和知識用不上,學有何用?結果,他們該參加時不參加、該學時不學、該練時不練,該知道的不知道。這樣下去,在發生事故的緊急關頭,應急設備明明擺放在那里,能確保第一時間找到嗎?即使找到了應急設備,能保證會做到正確操作嗎?如若被困在高樓室內,知道怎么樣應急自救嗎?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學習安全應急技能和應急知識亦是如此。即便身邊沒有發生過大的安全事故,個人亦不能抱著麻痹僥幸的心理,放松思想警惕。因為只有平時多流汗,認真學習了相關安全應急技能和應急知識,才能戰時少流血或不流血,面對突發事故正確應急。
楊濤四川達州9月20日
編輯老師:
我在項目從事安全工作多年,也和很多安全員交流探討過,發現了項目安全管理中的一些共性的問題,也感受到了安全工作的苦與樂。
施工單位各級領導,大會講安全,小會談安全,大多停留在口頭階段。相當一部分領導不懂安全如何管理和安全責任如何劃分,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并沒有從實際的工作角度出發做具體安排,產生了一些安全管理的隱患。一旦發生事故,后果不堪設想。
項目安全員工作責任大,工作難度大,有時還不被理解。有一次,我在施工現場檢查,發現一名施工人員沒有戴安全帽,就當場指出了違規行為,并要記錄該人員的名字。施工人員迅速扯下胸前的上崗證往口袋里塞,拒絕查看。情急中,我伸手奪了過來。想不到的是,當天晚上該施工人員找到我,一口咬定白天我查他時他丟了300塊錢,并說如果不罰他,這300塊錢就算了,要不然就跟我沒完。我活到40多歲,頭一次遇上這委屈的事,當時我也曾想過饒了他這次。但是,正是這事讓我更清醒地認識到安全工作的任重道遠,我不干誰來干呢?
安全工作雖然不輕松、不容易,但我始終無法放下肩上這副擔子。我個人的力量雖然渺小,但我始終相信,只有每個人都負起責任、挑起擔子,我們的安全工作才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強。
常明星中交一公局10月5日
楊濤讀者:
近年來,從見諸媒體的樓房坍塌等事故中,細心的人不乏發現,只要掌握了正確的災害應急知識和應急技能,很多人都能沉著應對,死里逃生,挽救自己和其他人的寶貴生命。安全事故一般具有突發性和偶然性。如果平時沒有掌握相應的應急技能和應急知識,一旦發生事故,到時再臨時抱佛腳,也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后悔為時已晚,后果不堪設想。
無數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學習應急技能和應急知識功夫在平時,只有做到有備無患,方能化險為夷。
《中華建設》編輯部9月21日
常明星讀者:
施工安全是關系到人命的大事。加強安全學習教育,怎樣強調都不過分。思想上的重視要落實到制度上的規定:施工企業至少應一年組織一次安全培訓,適應新的領域和新工藝的安全管理。項目主要負責人與項目安全員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責任書中應明確項目安全員的管理權利和工作職能,明確主管領導、技術員、部門負責人的安全權利、義務、責任和各部門協作內容及一定的獎懲措施,這樣才能盡量避免管理環節中的一些真空現象。
《中華建設》編輯部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