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黎 郭紅艷 謝 紅
(北京大學護理學院,北京 100191)
?
持續養老照料社區運營與管理現狀及啟示
王黎郭紅艷謝紅
(北京大學護理學院,北京100191)
〔關鍵詞〕持續養老照料社區;輔助生活;長期護理
到2020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2.45億,到2050年將超過4億〔1〕,我國將成為高度老齡化國家,日益增長的養老護理服務需求與有限的養老護理服務資源供給之間矛盾突出〔2~4〕。為應對這一矛盾當務之急是尋求一種以更合理、有效的方式分配養老護理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最大限度滿足養老護理服務需要的養老服務模式〔5〕。以美國為代表的一種全新養老服務模式——持續養老照料社區(CCRC),在部分西方國家逐漸興起,它結合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優點,并有效避免其不足〔6〕。該模式日益被我國養老產業界所關注〔7〕,但對其系統研究相對匱乏〔8〕。本文旨在對CCRC服務模式的起源、發展及現狀進行綜述。
1CCRC概況
1.1概念將CCRC定義為老年人(通常65歲及以上)提供全方位住房、居民服務及健康照顧的機構,以滿足老年人不同生理年齡階段需求。CCRC依據人們不同的養老需求,整合各種照護資源,為老人提供集居住、生活服務、醫療服務于一體的即時、全面、系統、連續的養老照顧服務。目前該養老社區服務模式已被世界廣為采用,但各國對于CCRC的提法略有差異。在我國,有人譯為“一站式養老服務社區”,也有人譯為“連續護理型退休社區”,日本與我國叫法大致相同;在韓國,稱之為“銀色之城”;臺灣譯為“持續關懷退休社區”。
1.2起源及發展CCRC起源于美國,二戰后美國出現大量鰥寡孤獨者,致使公眾對長期護理照顧需求增加,長期護理機構得以發展。這些機構主要是國家資助興建的護理院,屬于國家福利政策的一部分,其運營管理方式效仿醫院,一度成為醫院的復制品〔9〕。20世紀60年代,老年人口激增,保健服務需求日益增加,使護理院得以快速發展〔10〕。然而其弊端也日漸凸顯,照護質量、患者權利、康復還未引起應有重視,同時缺乏自身獨特的運營服務模式,使長期護理機構發展遭遇瓶頸。到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爆發,美國的福利政策矛盾重重,政府無法繼續履行全面承擔提供社會福利功能,福利多元主義理論興起,福利產品供給者逐步從政府拓展到企業、非政府組織和家庭。很多由教會、醫院、企業和私人創辦的長期護理機構也紛紛出現。CCRC在這種時代背景下產生,且多由護理院改建而成。它有效解決護理院存在的問題,探索出區別于醫院的照護模式,將服務重點轉移到為普通人群提供包括居住、生活、醫療等綜合服務上,而不僅局限于提供醫療照護,同時建立經營標準和監管機制,保證服務質量。
CCRC無論從數量,還是提供服務多樣性上,都得到穩步發展。CCRC的發展分為4個階段:①70年代至80年代初:CCRC開始提供多種新型服務,吸引客戶。此階段由于借貸機制不成熟及經營者缺乏經驗等問題,導致CCRC財政出現赤字,發展緩慢。②80年代中期:一些營利性機構開始踏入CCRC領域,但非營利機構仍是CCRC的資助主體。運行中的CCRC,只有18%是營利性的〔11〕。③1990~2005年:CCRC發展的重要時期,每年大約有10~20個新的CCRC成立,這主要歸功于經營者及借貸團體更加成熟及充足的資金支持。④2008年至今:由于資金緊縮、房產市場不景氣、整體經濟形勢不樂觀等原因,CCRC數量仍有增加,但增幅較小。
1.3CCRC現狀CCRC在各國的分布情況及發展情況各異。美國擁有超過2 100家CCRC,分布于48個州及哥倫比亞特區,照顧62.5萬退休老人〔11〕。雖經歷金融危機等威脅,CCRC總體并未受太大影響,說明其在美國發展趨于穩固,已經作為一種商務服務模式存在,發展前景良好。英國及日本CCRC的發展都處于起步階段,由于經濟危機和經濟蕭條,這種高投入、回報慢的養老模式發展受阻。日本專門成立CCRC研究組,主要目的是探討其在日本立足的可能性及發展空間〔12〕。歐洲國家中,只有英國引入CCRC的概念,其發展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后期,Hartrigg Oaks是英國第一家CCRC,成立于1998年〔13〕。而在其他歐洲國家,CCRC并未受到廣泛關注,原因可能是歐洲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在養老方面無論政策或是模式都趨于成熟,一些國家亦探索出適合自身國情的養老模式。在中國,CCRC同樣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國內共有20余家CCRC,大多處于探索階段。
2CCRC應用現狀
2.1分區特點在CCRC中,依據老年人自理及需照顧程度,將老年人居住區域進行業態劃分,當老人照顧需求發生變化時,可搬至相應居住區,而不必搬出社區。CCRC在規模、提供服務等方面有差異,居住區域劃分情況也可能不同,以下是目前較為成熟的劃分方式。
2.1.1獨立生活區(ILU)所有的CCRC都有ILU。ILU可以是獨棟房屋、多棟連建住宅、雙層或三層公寓、大樓公寓等。提供的服務包括健身、餐食、居家清潔、社交活動、娛樂休閑、手工藝或計算機等課程、交通、美容、診療、咨商等,費用通常包含于月費中,也有一部分服務是收費的。ILU的入住者多是健康老人,日常生活幾乎不需輔助,可以享受家庭健康照護服務。
2.1.2輔助生活區(AL)AL通常為大樓公寓或套房,并附有廚房等設施,入住老人大多具有一定獨立生活能力,但日常活動中仍需協助,介助程度介于獨立生活和專業護理照護之間。老人可以享受保健、餐食或特別飲食、家政、交通、就醫協助、個人協助(如寫信、提領款)、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協助、緊急救援等服務及喂食、藥品管理和沐浴,并鼓勵他們積極參加集體就餐和社交娛樂活動。
2.1.3長期護理區大部分CCRC提供專業護理服務,在社區或附近可及范圍內提供短期疾病或損傷的恢復、慢性病治療或更高層次的支持監護服務。同時提供康復服務,幫助老人盡可能達到獨立。居住設施內多設有浴室,單人或與他人合用。
2.1.4認知支持照顧越來越多的CCRC提供專門的認知支持照顧(也稱為癡呆照顧特別項目),這是一項成熟且富有挑戰性的項目,旨在安全的物理環境中盡可能優化老人身體功能和生活質量,最大限度保持他們的尊嚴和自我存在感。
2.1.5以家庭和社區為基礎的照顧CCRC對在家里或可及范圍內的老人實行個性化照顧及日常活動協助。服務由專業人士、后勤人員、教育者、司機及志愿者在老人家里、社區或健康照顧機構提供。
2.2入住對象CCRC將老人按體健康狀態、生活自理程度及專業醫療護理介入程度,分為3類:①自助型老人:一般在55~65歲,老人生活能夠自理,居住在獨立單元。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如老年大學、興趣協會等,豐富自助型老年人的日常生活;②介助型老人:一般在65~75歲,當老人的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幫助照料時,將從自理轉入介助型護理。介助型老人住在協助生活單元,居住個體分開,但公共設施在同一區域。介助老人得到的服務內容除社區服務之外,還包括日常生活照護,如飲食、穿衣、洗浴、洗漱及醫療護理等,社區還為介助型老人提供與身體狀況相適應的各類活動,豐富其日常生活;③介護型老人:多在75歲以上,當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照料時,將轉入長期護理區,社區提供24 h有專業護士照料的監護服務。CCRC收住老人類型存在差異。由護理院演變而來的CCRC,多為非營利組織贊助,側重于收住需長期護理照顧的老人。一些專門開設的CCRC,若是營利性質,則傾向于收住能夠獨立生活的老人,因為對于CCRC而言,主要利潤來源于可獨立生活老人,這些老人生活自理,幾乎不需生活輔助或專業醫療護理照顧。
2.3服務內容及特點
2.3.1連續性服務在同一社區中滿足老人不同生理年齡階段的不同養老需求。衰老是個連續過程,無論是身體功能還是心理,都要經歷漫長過程,對于要服務這樣一個群體的CCRC,為滿足老年人需求,采取提供連續服務的策略,對老年人進行連續性評估,包括老年人入住前評估及后續定期評估,實時監測老年人身體心理功能發展狀況。如剛入住時是完全自理的老人,由于疾病等原因,不再適合住在獨立居住區域,借助CCRC的評估系統,確定其應轉區域、所需服務。
2.3.2系統性服務CCRC根據老年人的需求及自身發展戰略對餐飲、娛樂、交通、醫療等各種資源進行整合、重新配置,形成一體化服務系統,并通過組織制度安排和管理運作協調促進各部門之間的融合與配合,保證優質的服務水平,同時進一步增強企業競爭力。
2.3.3全面性服務CCRC從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出發,同時考慮老年群體對于專業醫療護理服務的特殊需求,將社區劃分為不同的居住區,為老年人提供集餐飲、娛樂、社交、交通、醫療于一體的服務,老人不必出社區,即可滿足需求。
3CCRC優缺點
3.1CCRC優勢CCRC已作為一種商業模式而存在,自身優勢明顯。CCRC擁有系統完備的服務及質量評價體系,滿足老年人健康管理、護理和醫療等基本養老需求,并可在同一社區中滿足老人不同生理年齡階段的不同養老需求。同時,即使老人財政狀況出現問題同樣可以享受應有照料。對于政府機構而言,CCRC的服務模式有效整合了社會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其周邊社區居民同樣受益。營利性CCRC為地方經濟發展貢獻主要力量〔14〕。
3.2CCRC存在的問題CCRC是一項高投入、回報慢的產業,要求創建者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低迷,投資者在選擇投資方面非常謹慎,這對CCRC的發展造成一定阻礙。創建CCRC過程復雜,風險大,入門費用高,對老人而言是相當大的支出,在其考慮是否入住方面會非常謹慎,CCRC面臨客戶不認可、不信任及低入住率的風險。國外尚無統一的CCRC管理標準,由當地政府自行管理,通常是多部門共同參與〔13〕,這種情況可能造成管理混亂,不能保證老人照顧質量。CCRC信息公開程度不夠,消費者對CCRC基本信息、整體運營情況、財政狀況等理解易出現偏差,導致糾紛。
4對我國養老服務模式的啟示
4.1CCRC在中國的可行性我國養老形勢嚴峻,養老服務供需失衡、資源匱乏、利用不合理〔15〕,養老態勢發展迅猛,老年人對養老文化缺乏認識,導致養老方式選擇及規劃方面出現嚴重信息缺失,無長遠養老規劃,多盲從,缺乏主見。這種客觀情況給CCRC帶來發展空間。CCRC可以有效解決當前資源利用效率低、不合理的問題,并且模式成熟,應用風險相對較小。盡管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不好,我國受影響卻相對較小,從客觀條件來說具備發展CCRC的經濟實力。政府意識到養老問題嚴重性,有意扶持養老事業產業發展,CCRC自身優勢明顯,符合政府、社會、老人利益。
4.2中國在發展CCRC中可能面臨的問題盡管CCRC在我國有可行性,但其自身不足不可忽視,高投入、高風險性,在中國同樣存在,并且CCRC的服務模式雖在國外發展成熟,但在我國是否適用還未可知。我國老年人對于CCRC了解較少,與國外不同的是,受傳統文化影響不容易接受去機構養老,并且老人自身積蓄不多,在選擇養老服務方式上受限,這給CCRC的發展帶來挑戰。中國的公共醫療資源匱乏,如果在社區內不能提供一定的醫療、護理配套服務,市政配套的公共資源又缺乏,就會影響老人入住選擇。從政府政策角度來看,CCRC仍需政策支持。我國目前興起的CCRC多屬營利性機構,而政府出臺的政策多是針對非營利性養老機構,尚缺乏具體的政策對營利性養老社區的開發經營過程及未來的監管提供支持。
4.3CCRC可借鑒之處CCRC最值得借鑒之處在于其先進的服務理念,系統完善的服務模式。目前我國養老機構尚缺乏對于老年人身體功能等方面系統全面的評估,而CCRC對于老年人的評估體系非常完善,保證老年人可以享受符合自身實際條件的服務。同時,CCRC通過資源整合,為老年人提供連續、系統、全面的服務,滿足老年人健康管理、護理和醫療等基本養老需求,這對衛生資源絕對匱乏的我國,更加有借鑒意義。
5參考文獻
1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EB/OL〕.2007.http://www.cncaprc.gov.cn/yanjiu/33.jhtml.
2安玉雪.構建適應老齡化社會的養老服務體系〔J〕.中國集體經濟,2010;(3):195-6.
3李文君.城市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及洛陽市養老機構的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13):2541-3.
4陳志英,張慧清.老年公寓養老護理的服務模式〔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7):988-9.
5呂津,許正良,孫斌.保障我國城市養老服務體系有序運行的對策研究〔J〕.經濟縱橫,2009;(11):38-41.
6穆光宗.美國社區養老模式借鑒〔J〕.人民論壇,2012;(22):52-3.
7劉曉梅.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面臨的形勢及路徑選擇〔J〕.人口研究,2012;36(5):104-12.
8王義,趙葉蘋.我國老年房地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EB/OL〕.2007-02-16.http://www.hq.xinhuanet.com/news/2007-02/16/content_9331336.htm
9Anon.History of long-term care〔EB/OL〕.2011-03-12.http://www.elderweb.com/book/ export/html/2806.
10Gray BH.For-profit enterprise in health care〔M〕.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1986:3-18.
11Ziegler.National CCRC listing and profile〔EB/OL〕.2009.http://www.zieglergroup.com/websites/ zieglerw.nsf/pages/9B32B9FA7E39 3B09C125783A002FEEC1?Opendocument.
12株式會社三菱綜合研究所.プラチナ社會研究會「CCRCビジネス分科會」を立ち上げ─超高齢社會の有望産業の実現に向けて、日本版モデルの開発と具體的な事業化を支援〔EB/OL〕.2012.http://www.mri.co.jp/NEWS/press/2012/2039114_2212.html.
13Karen C,Nicholas P,Mark B,etal.Living at Hartrigg Oaks〔EB/OL〕.2003.http:// www.jrf.org.uk /bookshop /eBooks /1859351336.
14Division of Policy,Research and Legislative Affairs.Livable New York-Sustainable Communities for all ages〔EB/OL〕.2012.http://www.aging.ny.gov/LivableNY/OpeningPages..
15劉艷慧,王玉環.老齡化背景下老年人長期護理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9;15(36):3950-2.
〔2014-05-20修回〕
(編輯王一涵)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3BRK003)
通訊作者:謝紅(1969-),女,博士,碩士生導師,副教授,主要從事養老政策、長期護理服務機構的運行與管理、衛生(護理)經濟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12-3081-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2.118
第一作者:王黎(1987-),女,碩士在讀,護師,主要從事養老政策與護理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