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團加工一廠,新疆石河子832000〕
?
降低皮棉短纖維率的幾點設想
〔121團加工一廠,新疆石河子832000〕
121團加工一廠嚴格控制收花質量、軋花速度,依據籽棉含雜、含水具體情況,按照師市的籽棉加工指導方針開展軋花工作。在走旁路,車間內地面灑水,控制烘干溫度、在線回潮率,關閉一道皮清機等多種方法下,加工28 mm以上長度皮棉的短纖維含量仍然落后于兄弟單位。面對這一既定結果,對照121團加工一廠使用的軋花設備工藝情況,提出如下觀點與大家探討。
加工一廠現在使用的是2003年由以色列引進的美國拉姆斯公司1971年生產的158型軋花全套生產線,包括清花機成套設備,預清內吸棉和二次內吸棉所采用的均為下吸式吸花;而目前國內生產的轉網卸料器已普遍使用上吸式吸花。這二者在輸送物料上的最大區別是:上吸式能保證籽棉的完好,對棉纖維損傷小,缺點是易堵塞;下吸式則是在運送物料過程中,使籽棉分離成單粒籽棉達到良好的清花效果,不易產生堵塞現象。但是單籽棉的小花頭,對棉纖維的長度有了一定的損傷,從保護纖維長度上來比較,上吸式比下吸式好。
(一)上吸式工作原理
籽棉通過高速風運順風進入轉網卸料器內部(轉網居于卸料器中心部位由直徑2 mm~2.5 mm網眼板制成),強大的風力從轉網兩側進入轉網內部使轉網內產生強大負壓,致使吸入的籽棉附著在網眼板外側,跟隨轉網旋轉。當籽棉轉至正下方時,由一根緊靠網眼板的撥棉葉板完成籽棉與網眼板的分離,被吸入的籽棉下落到轉網卸料器的下方進入下面的閉風器內,而吸入的灰塵及細小雜質則進入轉網內,隨風送入除塵器中排出。進入閉風器的籽棉被送入下一道工序。轉網卸料器能排出細小雜質和塵土,保留了籽棉的原生態,對棉纖維沒有損傷,但清花清雜效果較差。
(二)下吸式工作原理
強大的風力由傾斜式清花機下方進入清花機,將籽棉由清花機上方吸入清花機內部,被吸入的籽棉受到了來自兩個相反方向的作用力的影響:一是向下運動的強大的風力,二是清花機齒釘輥筒連續不斷向上開松撥動的推力,這兩種力使得傾斜式清花內部的籽棉在高強負壓作用下仍要向上運動,成朵籽棉在兩種作用力的拉扯下被分解成單粒籽棉的小花頭,然后送入清花機上方的閉風器,進入下一道工序。籽棉中細小僵瓣、不成熟的不孕棉及塵土都會在強大風力的作用下,通過清花機齒釘輥筒下方的格條柵隨風吸入除塵器中排出。下吸式輸送的特點是清花清雜效果好、不易堵塞、對棉纖維的損傷嚴重。
國內生產的各種軋花機在生產過程中從工作箱下方排出毛棉籽,毛頭含量普遍在0.4~0.6之間,生產中后期,有的機型生產出的棉籽毛頭可能達到0.6以上。而158型軋花機排出的棉籽毛頭含量基本在0.2~0.4之間,高于0.5的毛頭含量非常少,相較之下,158型軋花機軋出的皮棉中短纖維的含量遠遠大于國產軋花機。
從機械本身角度來分析,158型軋花機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拉姆斯公司生產的一種機型,當時很先進而現今市場對皮棉纖維長度及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它的這種設計思路無疑成為致命的短板。面對市場的需求,只能對機械局部尺寸進行改動,改變毛頭率,減少皮棉中短纖維的含量,從而提升皮棉長度。
1.通過行程開關,改變前箱合箱到位的距離位置。
2.改變軋花機工作箱排籽道的寬度。
3.改變軋花鋸片在工作箱中的角度和齒數。
降低合箱到位的位置,實際上就增大了排籽道的寬度,減少了籽棉在工作箱中旋轉的時間,在棉纖維沒有成功與棉籽實現分離前脫離工作箱,保證大量短纖維仍留在棉籽上,而不被鋸片帶入皮棉中,減少對皮棉長度的操作。
適當改變軋花鋸片與軋花肋條的相交角度,可以改變鋸片齒尖對棉纖維的鉤拉,可以增大棉籽的毛頭率。皮棉中短纖維含量過高與棉籽毛頭率小有關,改變軋花鋸片在工作箱中工作的齒數,可以改變籽棉在工作箱中旋轉的時間和停留的時間。籽棉在工作箱中停留得時間越短,短纖維鉤拉掉的幾率越低;反之,齒數越多,短纖維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