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光全
〔新疆博州纖維檢驗所,新疆博樂833400〕
?
影響博州棉花質量的因素及對策
■趙光全
〔新疆博州纖維檢驗所,新疆博樂833400〕
在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中,博州纖維檢驗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的一系列方針和政策,認真履行職責,加強了對博州棉花收購企業的監督管理,在棉花采摘、收購、加工、使用等各環節增強了棉花質量意識。全州棉花質量較以往發生了明顯變化,雖然質量得到了提高,但是也有許多因素影響博州棉花質量的變化。
我州2015年度棉花儀器化公證檢驗工作于2015年9月27日開始,2015年12月10日截止,共檢驗棉花810 957包,18.435萬t。其中,地方368 380包,83 741 t;兵團第五師442 577包,100 609 t。
(一)軋工質量:“好”占2.59%;“中”占96.83%;“差”占0.58%,與2014年度相比提高了3.82%。
(二)顏色級:白棉平均顏色級為2.7級,與2014年度相比提高了0.3%。淡點污棉平均級為1.3級,與2014年度相比提高了0.1%。淡黃染棉平均級為1.4級,與2014年度相比提高了0.4%。黃染棉平均級為2.1級,與2014年度相比下降了0.3%。
(三)平均長度27.9 mm;與2014年度相比沒有變化。
(四)平均長度整齊度指數82.2%(中等),與2014年度相比提高了0.7%。
(五)平均馬克隆值5.0(C級);與2014年度相比下降了0.6%。
(六)平均斷裂比強度27.6 cN/tex(中等);與2014年相比提高了0.8%。
2015年度博州地區棉花質量總體情況:軋工質量、顏色級、平均長度整齊度指數、平均斷裂比強度等質量指標較2014年好,平均長度沒變,平均馬克隆值偏高。2015年度博州地區總體棉花質量有所提高。
(一)氣候因素
2015年前期氣候非常適合棉纖維的生長,積溫高、光照強,棉纖維成熟較好,色澤好,棉花品質較好,顏色級也好。夏季在棉花盛花結鈴期氣溫高達43℃,棉花地里甚至達到60℃~70℃,且高溫持續時間長,纖維素的沉積和次生胞壁的增厚過大,從而使棉纖維過成熟,纖維變粗,長度偏短,馬克隆值高。C2級占到了62.44%,部分地區受天氣影響種植期推后,同時受七月高溫天氣影響,棉田灌溉用水不足致使產量、質量下降。為此,2015年馬克隆值偏高,棉花細度質量不好,質量嚴重下降。近三年來博州棉花的馬克隆值均偏高,在改良棉花品種時,應以降低馬克隆值為主攻方向。
(二)品種因素
品種繁多,棉農選購棉種往往只注重產量和衣分、抗病性,而忽略棉花內在質量,從而導致棉花質量下降。
(三)土壤因素
2015年7月受持續高溫的影響,博州部分沙土地種植的棉花,其質量影響較大(如長度偏短、馬克隆值偏高、強力弱)。目前的大部分棉田屬于老棉區,尤其是地方種植模式較兵團隨意性更大,多年來一直單一種植棉花,造成土壤貧瘠,長期使用農藥化肥改變了土壤的物質構成,殘留的地膜影響棉花根系的生長,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棉花品質,造成優質棉逐年減少。
(四)采摘因素
近年來棉花生產的人工成本逐年增大,大多數棉農為節約成本采用采棉機收摘棉花,開裂吐絮的棉花受采棉機的限制無法全部被收回,造成產量低于手摘棉。部分棉田的棉花無法及時采摘,導致早中晚期棉花一次性采摘交售,無法做到“四分”,好壞混摻造成棉花質量一致性較差。9月初出現的15天左右的低溫天氣使機采前對棉株噴灑的脫葉劑脫葉效果較差,機采棉在采收過程中混入的棉葉棉稈等雜質難于清理,含雜率高。
(五)病蟲害的因素
病蟲害對棉花的產量和質量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由于博州屬于老棉區,病蟲害抗藥性能增強,增大了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難度。
(六)人為因素
棉農在采摘交售環節不重視對異性纖維的防范,增加了異性纖維的含量。采棉機采頭調試得過低,部分地膜被采頭鉤拉混入棉花內無法及時有效清理,產生異性纖維(地膜)。
(七)企業棉花收購、生產、加工因素
(1)少數企業混等混級收購、加工,特別是棉花收購后期,低等級棉花,混等混級收購、加工情況嚴重;(2)部分加工企業為提高加工速度和軋工質量大清大排,使纖維的長度變短、長度整齊度指數降低、短纖率增大;(3)在加工初期因氣候原因使得籽棉的回潮率過低影響軋工質量,部分纖維長度受損而變短,長度整齊度指數降低;(4)加工企業在加工回潮率高的籽棉時,烘干設備調試不當影響皮棉質量。(5)未經過皮清機、籽清機的棉花含雜量大,加工質量差。
(一)棉花收購、加工企業、經營企業質量意識淡薄,少數棉花收購、加工、經營企業及相關部門沒有按照棉花國家標準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嚴格執行。
(二)品種多而雜,目前博州棉花種子市場品種繁多,棉農選購往往只注重產量、衣分和抗病性,忽略棉花內在質量,導致棉花質量下降。
(三)異性纖維問題仍未有效杜絕。隨著棉花收購的放開,籽棉收購呈現在田間地頭、農戶家中,采摘、晾曬、堆放和運輸中異性纖維容易混入棉花中。同時殘留地膜也是異性纖維產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機采棉采摘、加工工藝有待提高。機采棉采摘時噴水導致籽棉回潮率高,加工不及時易焐棉垛,同時在機采時混入的殘留地膜會產生異性纖維。由于機采棉雜質含量大,為了清除雜質需要多過幾道皮清機、籽清機,致使短纖增加,影響皮棉質量,因此,應提高機采棉采摘、加工工藝技術。
(五)受國家棉花政策、市場因素的影響,棉花產量下降。博州纖維檢驗所2015年度棉花儀器化公證檢驗810 957包,18.435萬t,較2014年減少了319 431包,72 149 t。2015年國家調整棉花種植結構在博州地方減少棉花種植面積24 666.67 hm2(37萬畝),導致2015年棉花總產下降。2015年7月持續近一個月的高溫日照造成棉花頂桃提前脫落,產量下降,9月初的低溫影響棉花單產。因為附近地區棉價高于本地區,所以棉農選擇異地交售;中后期異地棉商為搶購資源抬高價格到博州地區收購籽棉,導致博州棉花資源流失,產量下降。
(六)棉花收購、加工、生產、經營企業質量保證體系、成信體系建設有待完善,應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如“一試五定”,異性纖維的挑選,混等混級收購、加工,人為降低回潮率、偽造條碼、回包、轉圈棉等問題,嚴重影響儀器化棉花公證檢驗公信力的權威性。
(一)強化質量意識
棉花經營企業要不斷強化質量意識,棉花經營企業及相關部門應按照標準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嚴格執行,合法經營。在棉花的收購環節切實做到分類分等收購、存放、加工、優棉優價、促使棉農做好“四分”工作。必要時配備烘干、加濕設備,以減少機械對棉花的損傷;對棉農做好督導、宣傳、服務工作,提高其對異性纖維及危害的認知度,達到從源頭杜絕異纖的目的。
(二)培育機采棉品種
多年來棉花品種一直是影響棉花質量的重要原因之一。隨著機采棉種植面積的逐年增加,培育機采棉品種是首要問題。截至目前,我國沒有一個通過國家標準審核的機采棉種,就目前“機采棉”而言,無論是育種,還是種植方式、培育方式、采摘方式并未形成單獨的專業體系。由于含雜高、長度偏短、馬克隆值高、短纖維含量高是機采棉的主要特點,因此,筆者建議相關部門加強對棉花良種的選育工作,盡快培育出適合博州機采棉種植的品種。機采棉采摘時要求吐絮率達到90%以上,種子質量達到要求,只有這樣機采棉才可以提高產量和質量,得到市場的認可。同時,嚴格種子市場管理,避免種子自由流通帶來的品種混雜和退化以及質量下降等問題。
(三)做好田間管理
棉花從出苗到吐絮要通過科學的田間管理才能確保棉花各個生長階段的一致性,根據土壤情況做好化控水肥的施放工作,適時及時合理地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以提高棉花的產質量。
(四)做好棉花的適時采摘
由于機采人員在采摘過程中只注重采棉數量,對脫葉效果不予重視,因此,棉花的采摘應把握好時機,減少含雜、異性纖維,確保后期棉花的加工質量。
(五)提高棉花加工水平
棉花加工企業在收購加工工作中嚴把收購、加工關,做好分類分級加工,機采棉收購加工企業進一步改進完善采棉機采摘流程和機采棉加工工藝,最大限度地降低機采棉的采摘和加工工藝環節對棉纖維品質的影響。根據機采棉的產量配備相匹配的加工設備,做到適時采摘、適時加工,縮短加工周期,提高機采棉的質量。
(六)做好價格調控工作
棉花收購期間做好價格調控工作,避免企業之間搶收搶購而導致質量下降和收購秩序混亂;隨時關注周邊地區的價格動向,避免周邊地區企業異地搶購,導致資源流失。積極維護企業、棉農雙方利益,確保博州棉花市場有序發展。
(七)做好引導培育博州棉花交易市場工作
維護本地企業利益,提升博州棉花品牌。
(八)加強農業氣象預報
建立健全預防災害預警機制,防止氣象災害對棉花品質的影響,加強氣象數據在田間管理的指導應用。在棉花采摘期,氣象部門應積極做好天氣變化的宣傳工作,廣大棉農也應該及時掌握天氣變化情況,便于確定噴灑脫葉劑的最佳時間,確保最佳脫葉效果。
(九)政府部門加大機采棉科研和政策支持力度
機采棉是棉花產業發展的方向,建議政府加大機采棉品種選育、種植模式、加工工藝方面研究的支持力度,并出臺符合機采棉發展的支持措施。
(十)加強監管
監管部門應加強對棉花收購、加工、銷售全過程監管,樹立“檢驗即服務,監督即服務”的理念,為企業開辟綠色通道,采取多種服務形式督促棉花經營企業嚴格執行國家棉花標準和棉花質量監督管理條例,認真履行質量責任和義務。針對不同等級、類型的棉花,棉花加工企業應做到分級分等分類存放,分級分等分類加工,做到因花配車、因質改進,穩步提高博州棉花質量,提升博州棉花的市場競爭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