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昂 張 陸 高軍勝 高松明 張 沖 王 東
非相鄰多節段脊柱骨折的診斷與手術治療
劉志昂 張 陸 高軍勝 高松明 張 沖 王 東
目的 分析非相鄰多節段脊柱骨折的診斷特點及手術效果。方法 將2011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21例非相鄰多節段脊柱骨折患者納入研究,經過診斷后接受手術治療。對其臨床資料展開回顧性分析。結果 根據患者的脊柱損傷情況和位置采取相應方式進行手術治療。術后平均(34.5±3.4)個月,患者的骨折損傷呈現骨性融合,17例(80.95%)患者的神經功能呈現1~2級恢復,效果良好。結論 非相鄰多節段脊柱骨折病情復雜,容易出現誤漏診。對應手術治療可進一步確保手術質量。
非相鄰多節段脊柱骨折;診斷;手術治療
非相鄰多節段脊柱骨折通常是由外部暴力因素所導致,最多情況下可能導致4個非相鄰性節段的脊柱骨折[1]。臨床表明由于病情復雜且病情特殊,常規診斷的誤漏診率較大,對治療不利[2]。我院采用MRI結合CT三維重建影像為21例患者進行診斷及對癥手術治療,效果良好。
1.1一般資料
入選對象為2011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21例非相鄰多節段脊柱骨折患者:男15例、女6例;平均年齡為(41.5±5.2)歲;平均骨折階段為(2.5±0.4);胸腰段骨折T129例、L16例,腰段后T64例腰段前L32例;ASIS神經功能損傷分級:A級4例、B級7例、C級9例、D級1例;所有患者均為外力致傷,9例患者合并出現休克和顱腦損傷、5例患者合并血氣胸。患者臨床資料完整,具有研究價值。
術后對患者進行了1~3年不等的隨訪,平均隨訪時間為(36.8±1.4)月。所有患者經過(34.5±3.4)個月的時間,骨折損傷呈現骨性融合,治療效果良好。其中,首次確診患者的骨性融合時間平均為(25.5±2.7)個月,而非首次確診患者的骨性融合時間平均為(36.8±3.7)個月,確診的先后造成患者融合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1例患者中17例B~D級(80.95%)患者的神經功能呈現1~2級恢復,4例A級患者無恢復。
近年來,由于交通事故、突發事件等的增多,非相鄰多節段脊柱骨折的發病有所增加,臨床研究指出發病率達到7.6%左右[6]。非相鄰多節段脊柱骨折在臨床中通常表現為穩定性骨折個非穩定性骨折兩種類型,在本組研究中21例患者中大部分為胸腰段脊柱骨折。研究指出,由于病情復雜合并癥較多,非相鄰多節段脊柱骨折的確診存在著較大的難度[7-8]。
在本組研究中僅有10例患者在首次診斷中得到確診,而另外11例患者均為延遲確診,這導致患者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對治療結果構成了不利影響,本組中,首次確診患者的骨性融合時間平均為(25.5±2.7)個月,而非首次確診患者的骨性融合時間平均為(36.8±3.7)個月。可見首次確診可幫助患者實現盡早治療、盡早康復。因此在臨床中還需要進一步提高非相鄰多節段脊柱骨折的診斷效率。
綜上,非相鄰多節段脊柱骨折病情復雜,臨床中需要進一步提高診斷效率高及準確性,盡早為患者安排對癥手術方案,方能使患者快速恢復健康。
[1] 蘇江平. 非相鄰多節段脊柱骨折的診斷與手術治療[J]. 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5):67.
[2] 王剛祥,周海東,趙陽虎,等. 非相鄰多節段脊柱骨折診治分析[J]. 臨床骨科雜志,2015,18(6):655-657.
[3] 季承,楊惠林. 多節段非相鄰型脊柱骨折的診斷與治療[J].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1,21(11):895-899.
[4] 王彥輝,王忠偉,張輝,等. 非相鄰多節段脊柱骨折與脊髓損傷的臨床診療策略[J]. 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0,25(9):815-816.
[5] 張仁忠. 40 例脊柱骨折脫位的臨床治療[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3):107-108.
[6] 晏平華. 觀察多節段非相鄰性脊柱骨折的70例手術療效[J].中外醫療,2011,30(3):56,58.
[7] 王洪偉,王許可,李長青,等. 多節段非相鄰型脊柱骨折的致傷機制及傷情特點[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3,21(2):132-135.
[8] 楊標,金偉,平安松,等. 后路椎弓根螺釘治療多節段非相鄰型胸腰椎骨折[J]. 中國綜合臨床,2011,27(12):1305-1308.
Diagnosi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of Non Adjacent Multi-segmental Spinal Fractures
LIU Zhi'ang ZHANG Lu GAO Junsheng GAO Songming ZHANG Chong WANG Dong Orthopaedic Department,Zhengzhou People's Hospital,Zhengzhou He'nan 453003,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diagno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results of operations of the non-adjacent multi-segmental spinal fractures. Methods 21 patients with non adjacent multi segmental spinal fractures treated from May 2011 to May 2015 was included in the study. After diagnosis,surgical treatment.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n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patients.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spinal cord injury situation and the position to take the corresponding way to carry on the surgery treatment. On average(34.5±3.4)months,the fracture damage of the patients showed bony fusion,17 cases(80.95%)presented neurologic 1-2 level recovery to good effect. Conclusion The non-adjacent multi-segmental spinal fractures have complicated disease,were prone to misdiagnosis. Corresponding to the surgical treatment can further ensure the quality of surgery.
Nonadjacent multi-segmental spinal fractures,Diagnosis,Surgery
R687.3
A
1674-9316(2016)18-0040-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8.027
鄭州人民醫院骨科,河南 鄭州 453003
1.2方法
1.2.1診斷 進入醫院后,本組有10例(47.62%)患者在首次診斷中得到確診,11例(52.38%)患者由于病情復雜延遲診斷,后經過MRI結合CT三維重建檢查確定了患者的具體損傷位置及損傷程度,確診所用的平均時間為(9.6±1.5)d。
1.2.2手術 21例患者均采取手術治療,根據患者的個人病情差異選擇設計相應的手術方案,根據影像診斷結果確定患者的減壓范圍、固定節段[3-4]。對于存在不穩定節段合并神經功能損傷的患者,進行椎管減壓,實行切開減壓復位內固定聯合植骨融合書治療;對于胸腰椎骨折損傷患者后路切開,采取椎管減壓椎弓根內固定系統內固定治療。患者手術完成之后,需要繼續進行醫學影像檢查,了解術后的恢復情況,確保患者的椎體高度丟失率降到最低[5]。
1.3臨床觀察指標
根據患者術后的肢體感覺、骨折復位情況、畸形矯正效果等評價本組手術治療的有效率;記錄手術恢復時間、患者的神經功能損傷恢復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本組研究使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