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紅
風險管理用于高齡髖部骨折護理的效果觀察
李文紅
目的 分析風險管理在高齡髖部骨折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將64例高齡髖部骨折患者分為兩組各32例,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組加用風險管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風險因素認知評分、風險因素認知率均高于對照組,風險事件發生率6.3%低于對照組25.0%(P<0.05)。結論 為高齡髖部骨折患者實施風險管理,有利于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率。
高齡患者;髖部骨折;風險管理
髖部骨折主要發生于老年人群[1-2],因為老年人機體功能下降、身體素質較差、生活習慣不良等原因,其在發生髖部骨折后更易出現肢體功能障礙、臟器損傷等不良后果[3],影響患者康復。我院在為高齡髖部骨折患者展開護理時,嘗試性實施風險管理,取得良好效果,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4例高齡髖部骨折患者,均根據WHO中高齡髖部骨折判定標準明確診斷。隨機分為兩組各32例,對照組男19例,女13例,年齡63~78歲,平均(71.6±5.4)歲;觀察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61~79歲,平均(71.8±5.6)歲;兩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做好入院宣教、檢查指導、心理護理、病情觀察、并發癥預防等。
2.1兩組患者風險因素掌握情況分析
經調查,對照組患者風險因素認知評分(65.4±5.2)分,風險因素認知率71.9%(23/32);觀察組患者風險因素認知評分(79.6±6.8)分,風險因素認知率100%(32/32);觀察組風險因素認知評分、風險因素認知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風險事件發生情況分析
對照組8例出現風險事件,其中切口感染3例,褥瘡2例,肺炎2例,骨折愈合不良1例,風險事件發生率25.0%;觀察組2例出現風險事件,其中切口感染1例,褥瘡1例,風險事件發生率6.3%;觀察組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髖部骨折為老年人常見骨科疾病,因骨折類型較為特殊,患者本身生理狀況不佳,在臨床中應重點關注風險事件的發生[4-5]。風險管理是對于確定有風險存在的環境實施的盡可能降低風險的管理過程[6-7],其引入臨床護理中,重點是對護理風險進行評估與識別。在實施過程中,護士應根據患者心理、生理情況,預設可能出現的風險問題并制定針對性的護理方案,預防風險事件的發生[8];在患者出現風險事件時,可及時給予處理,從而確保患者安全。
本研究中,實施風險管理的觀察組患者風險因素認知評分、風險因素認知率均高于對照組,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可見,為高齡髖部骨折患者實施風險管理能夠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率。
[1] 郭麗萍. 床旁護理模式在高齡髖部骨折患者中的應用[J]. 吉林醫學,2015,36(12):2626-2627.
[2] 黃翠琴. “以人為本”護理對高齡髖部骨折患者術后預后與不良情緒的影響[J]. 現代醫學,2016,44(3):407-410.
[3] 廖春陽. 高齡髖部骨折患者預防下肢血栓形成的護理措施探討[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27):252-253.
[4] 郭士娟. 3H護理理念改善高齡髖部骨折術后患者髖關節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效果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8):228-229.
[5] 常國華. 高齡髖部骨折病人圍術期譫妄的綜合干預策略[J]. 全科護理,2015,13(32):3263-3264.
[6] 龐妮,楊義惠. 綜合護理干預對預防高齡髖部骨折患者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 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5,37(6):872-873.
[7] 吳鳳娣. 優質護理服務在超高齡髖部骨折患者圍術期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12):1405-1407.
[8] 趙小婭,楊英. 綜合護理干預對高齡髖部骨折患者康復的影響[J]. 中國傷殘醫學,2014,22(8):217-218.
The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on Nursing Car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
LI Wenhong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Jili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Changchun Jilin 130021,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management in the nursing application valu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 Methods 64 cases of elderly hip fractur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each group of 32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risk management. The nursing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s risk factor in cognitive scores,risk factor recognition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risk event the occurrence rate was 6.3%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5.0%) (P<0.05). Conclusion For elderly hip fracture patients implementing risk management,to reduce the risk for the occurrence of risk events.
Elderly patients,Hip fracture,Risk management
R472
A
1674-9316(2016)18-0215-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8.139
吉林省人民醫院骨科,吉林 長春 130021
觀察組給予風險管理,措施為:(1)構建風險管理小組:建立風險管理小組,組員為護士長、責任護士和護理骨干。由醫院內風險管理研究專家為組員展開3 d系統風險管理知識培訓,內容包括風險管理目的、概念、意義、方法以及高齡髖部骨折臨床護理中的常見風險事件與風險護理要點。由護士長組織組員加深學習,對護理風險有充分認知,形成護理風險防范意識。
(2)制定風險應急預案:大部分高齡髖部骨折患者有多種合并癥,疾病復雜且變化迅速,有較多護理風險。風險管理小組需建立應急預案并定期演練,如輸液不良反應、誤吸、墜床等的應急護理,以便在出現不良事件后及時采取有效處理措施。
(3)建立評估量表:建立患者自理能力、管道滑脫、跌倒及墜床、壓瘡等風險評估量表,并根據風險評估結果給予針對性護理。如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在圍術期易因應激反應而出現躁動情緒,意外拔管風險加大,故而應重視對高危患者的評估,并給予約束帶保護、加強看護等護理措施。
(4)在床頭設置醒目標識:對高危藥品應用標識、各種管道等統一標識并注意區分,同時在床頭設置預防導管扭曲、預防跌倒、預防壓瘡的醒目標識,對耐藥菌感染者于腕帶上加注明顯標識等,提醒護士及家屬高度注意風險事件的發生。
(5)突出護理重點:結合臨床經驗與患者實際情況探尋護理中的薄弱環節,如工作繁忙時段、午間、夜班、連班、節假日等時間段等,并在這些環節合理加大護理人員排班,突出護理重點。注意應采用彈性排班制,保證在護理高峰期有充分的護理人力資源,以免薄弱環節缺乏充足的護理人員。
1.3觀察指標
自制《風險因素認知問卷調查表》調查患者對于風險因素的認知情況,如住院時間、關于不安全因素的認知、臥床時間、病程、腸胃功能等。各項分值總得分為100分,得分為60分以上說明患者認知風險因素的情況良好,風險因素認知率=得分高于60分患者例數/總例數×100%。另外統計兩組患者住院期間風險事件發生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分析數據,以(x-±s)表示計量資料,并行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