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希娟
臨床護理路徑用于慢性心力衰竭護理的效果觀察
左希娟
目的 探討臨床護理路徑用于慢性心力衰竭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7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組,研究組(n=39)應用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對照組(n=39)采取常規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研究組健康教育達標率優于對照組,研究組再入院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臨床護理路徑用于慢性心力衰竭護理的臨床效果肯定。
臨床護理路徑;慢性心力衰竭;健康教育達標率
1.1臨床資料
納入本次研究的7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為醫院自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已經病史詢問、心功能檢查等明確診斷為慢性心力衰竭,排除合并精神病、資料不全以及依從性差者,本組患者均知情同意。隨機分成研究組、對照組,均39例。其中,研究組中男19例,女20例;平均年齡為(59.3±4.6)歲;心功能分級:II級11例,III級23例,IV級5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19例;平均年齡為(59.5±4.2)歲;心功能分級:II級10例,III級21例,IV級8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與心功能等級等基線資料經統計學處理,結果顯示其組間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包括根據患者病情安排飲食、休息時間,提供安靜、整潔的病房,控制輸液,調整氧流量,遵醫囑用藥,檢測并記錄生命體征變化,并及時匯報患者異常情況等。
研究組在臨床護理中應用臨床護理路徑:
(1)入院第1 d。為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住院環境、責任護士、主管醫師等資料,并告知其探視、作息和陪護制度。隨后,為患者解釋各項檢查目的、操作方式、安全性等;同時,提供半流質飲食,做好衛生清潔工作,為患者更換病員服,評估其呼吸困難、咳嗽情況,并巡視其睡眠情況。
(2)入院第2~4 d。為患者講解慢性心力衰竭致病原因、臨床表現、治療措施以及預后等基本知識,告知其洋地黃制劑等藥物的給藥方式、作用和毒副作用等,并予以飲食健康教育,即叮囑其進食高蛋白、低脂肪、低熱量、低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食物,遵循少食多餐原則;同時,選取恰當時機與患者交流,分析其心理狀態變化,并予以情緒安撫、人文關懷。
(3)入院第5~14 d。嚴密監測患者意識狀態和生命體征,觀察其水腫程度,并及時予以消腫干預;同時,鼓勵其適當下床活動,但需遵守循序漸進原則,以不出現心悸、氣促等為宜;此外,為患者講解自我心理調試方式,并告知穩定情緒對于改善病情的作用,使其保持樂觀心情等。另外,告知其心力衰竭常見的并發癥和預防措施。
(4)出院當日。停止醫囑,整理病案,為其辦理出院手續,并制作聯系卡,預留聯系電話。同時,交代其出院后的注意事項,包括保持健康生活習慣,遵醫囑用藥,進食高熱量食物,限制濃茶、煙酒,勞逸結合,避免感冒,定期來院復查。
1.3觀察指標
(1)根據慢性心力衰竭相關知識要點,自擬健康教育達標調查表,評估患者護理后對慢性心力衰竭致病原因、預防措施、常規用藥及其正確用藥方式、正確運動方式及其作用的了解,按照達標、基本達標、未達標分別評為2分、1分、0分,總分是6~12分為達標,不足6分為未達標,其健康教育達標率=達標例數/總例數×100%。
(2)統計兩組患者因慢性心力衰竭發作而再入院的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中資料均應用SPSS 19.0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n)表示,其組間率(%)對比則以χ2檢驗;P<0.05表示兩組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對比兩組患者健康教育達標率
研究組39例患者中,達標者37例,未達標者2例,其健康教育達標率是94.9%;對照組39例患者中,達標者30例,未達標者9例,其健康教育達標率是76.9%;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97,P=0.026)。
2.2對比兩組患者再入院率
研究組39例患者中,再入院者3例,其再入院率是7.7%;對照組39例患者中,再入院者10例,其再入院率是25.6%;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56,P=0.033)
慢性心力衰竭作為全部心臟疾病最終綜合征,具有發病急驟、病情危重特征,且患者的臨床表現往往不明顯,容易因忽略而延誤最佳治療時機,死亡率較高[1]。伴隨了醫療事業持續發展,臨床對于本疾病的治療效果也隨之改善,其中護理質量可直接影響患者預后[2]。因此,采取恰當護理模式,規范護理流程,對于改善患者預后而言意義重大[3]。然而,常規護理模式強調“一切以疾病為中心”,護理人員單純遵醫囑進行機械性護理操作[4],忽略了心理、社會等方面的干預,影響護理質量[5]。
臨床護理路徑作為一種模式化的護理模式,是由專業醫師和護理人員依據患者的診斷結果或手術等制定的最有序、最恰當的護理計劃[6],不僅能提高護理質量,還可減少醫療資源消耗[7]。與常規護理相比,臨床護理路徑的特色在于增強了護患之間溝通,并使護理目標更為清晰、明確[8]。
研究組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可消除患者對醫院和工作人員的陌生感,逐步改善其心情,幫助其建立有關本疾病的正確知識體系,提升其護理依從性,從而保證護理效果。研究結果提示,研究組組患者健康教育達標率較高,而再入院率低于對照組,證明了臨床護理路徑用于慢性心力衰竭護理的突出效果。
[1] 程鳳霞. 50例慢性心衰患者應用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23(4):98.
[2] 楊麗娜. 護理路徑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 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6,27(2):266-267.
[3] 楊潔,劉兵. 臨床護理路徑在心衰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6,19(1):96-99.
[4] 朱玲玲. 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護理研究[J]. 飲食保健,2015,2(15):95-96.
[5] 李曉霞. 個體化健康教育在護理慢性心衰患者中的應用[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5):115-116.
[6] 莫琳勤. 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臨床護理[J]. 飲食保健,2015,2(12):75.
[7] 林艷. 心力衰竭患兒的護理方法與護理經驗探討[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4):91-92.
[8] 齊秀萍. 實施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5):196-197.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ZUO Xijuan Internal Medicine-Cardiovascular Department,General Hospital of Tonghua Mining(Group)Co. Ltd.,Baishan Jilin 134300,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for chronic heart failure care. Methods 7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were randomized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n=39)using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mode,the control group(n=39)to take routine care,compared to two groups'care benefits. Results The standard rate of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rate of re-admiss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for chronic heart failure care is certainly effective.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hronic heart failure,Health education compliance rate
R473.5
A
1674-9316(2016)18-0227-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18.147
吉林省白山市通化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院心血管內科,吉林 白山 134300
本研究為明確臨床護理路徑用于慢性心力衰竭護理的臨床效果,將7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組,分別輔以臨床護理路徑、常規護理干預,現報道兩組健康教育達標率和再入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