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承曄
(浙江埃克森電梯有限公司,浙江 紹興 312000)
住宅小區電梯安全監管研究
彭承曄
(浙江埃克森電梯有限公司,浙江 紹興 312000)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住環境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評價標準之一,電梯是具有一定危險性的特種設備,住宅電梯指的是服務于住宅樓中供公眾使用的電梯。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我國電梯數量迅猛增長,使用范圍日益擴大。本文將從住宅小區電梯安全監管現狀入手,討論存在的問題,同時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為相關專業提供可以參考的理論依據。
住宅小區;電梯;安全;監管
本文所探討的住宅電梯安全監管,并非傳統意義上的政府為唯一主體的監管,而是政府、社會和公民多方共同參與的監管,通過多元共治的治理模式,將住宅電梯政府的相關部門、社會第三方組織、電梯的使用單位和業主等多方共同納入到住宅電梯安全監管體系之中。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住宅電梯已成為居民日常普遍使用的交通工具,但隨之帶來的是電梯安全監管的一系列問題。一旦發生電梯事故,易造成了死亡、重傷、經濟損失或電梯滯留情形。因此,如何加強住宅電梯的安全監管已經成為政府公共管理面臨的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在解決問題前我們首先要對目前我國住宅小區電梯安全監管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
2.1 住宅小區電梯安全權責不清晰
權責不清晰問題主要有兩種情況,首先,對于建筑時間較長的住宅小區來說,產權單位較為復雜,且存在房改房、商品房、二手房等多種房產形式,還有部分小區由于開發商等原因無法辦理產權、開發商沒有移交相關資料或己被抵押等多種歷史遺留因素,導致部分電梯在確定產權時非常困難;其次,對于近幾年的住宅小區,由于住宅電梯的所有權歸全體業主所有,對于產權清晰的電梯,還存在共有使用權難以確認的難題。在這種情況下,電梯安全權責的確權工作成為電梯監管中的難點問題。由于住宅小區電梯的所有權、使用權和管理權分屬于多個不同的主體,因此,在電梯安全監管中,往往會出現小區業主及其業主委員會、電梯物業管理單位、電梯維保單位互相就電梯安全責任進行推諉的情形,也就是我們所提到的住宅小區電梯安全權責不清晰。
2.2 各部門安全監管合作程度不高
長期以來,住宅電梯安全監管的主要監管部門是質監部門,由其負責對電梯安全全面監管。但因住宅電梯安全監管涉及面較廣,還涉及到住建部門、房管部門等多個部門。實際上,政府各部門在電梯安全監管中均負有重要的職責。但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的住宅小區并沒有專門針對電梯安全監管進行相關規定,也沒有專門規定明確上述相關政府部門之間的分工和協作方式,政府各部門之間往往各自為政,各自按照職能范圍內的法律法規進行監管,互相之間沒有建立聯席機制,也沒有相互通報機制。此外,對于住宅電梯的業主而言,往往分不清職能政府部門之間具體的分工,遇到電梯安全問題時也分不清具體是屬于哪個環節的問題,應該向哪個環節的監管部門進行舉報、投訴。在實踐中,往往會導致政府部門之間相互推諉,無法有效溝通協作,這在一定程度影響住宅電梯安全的整體監管水平。
2.3 電梯安全監管信息化建設不足
隨著社會的發展,公眾對信息化要求越來越高。但現有的電梯安全的信息管理模式仍屬于“被動”接受信息的“人力資源密集型”運作模式,停留在過去的書信、電話等原始方式被動掌握信息,沒有發揮信息化和數據化的主導作用,不能整合科技資源以實現信息資源的高效配置和科學利用。目前,很多住宅小區并沒有綜合性的電梯安全監控平臺。公眾在遇到電梯困人故障或電梯事故時,只能通過撥打電梯內張貼的電梯維保人員、物業管理人員的電話或通過撥打本地質監部門的電話進行求助或舉報、投訴。這樣就造成了電梯安全監管部門職能被動的接受信息,沒有進行實時的安全監管工作。
2.4 老舊電梯安全隱患凸顯
住宅電梯的正常運行事關千家萬戶的安全。但隨著已有建筑的使用年限不斷增加,老舊電梯沒有得到及時的維修或者更換,給電梯安全帶來了比較大的安全隱患。在相關數據調差當中,筆者發現,目前我國住宅小區中,在電梯的各類投訴事件中,其中關于住宅電梯的投訴約占了九成,投訴內容主要是:電梯運行速度慢、候梯時間長、電梯運行有異響、搖搖擺擺、電梯困人、“掉層”、電梯老是壞、電梯不安全、質量差等。這都說明對老舊電梯的重視不夠。
針對上述我們提到的住宅小區電梯安全監管中的問題,我們就要逐一進行解決,那么接下來我們就分四個方面進行討論。
3.1 明確住宅電梯使用者權責關系
鑒于無法確權的電梯在監管中容易引起責任扯皮推諉,因此,住宅電梯安全監管的首要任務是必須在立法上明確在電梯投入使用前明確電梯使用管理者及其主體責任的規定,為接下來的監管提供法律依據和支撐。對于在用的住宅電梯,明確每臺電梯必須有明確的電梯使用管理權者。
一方面,賦予電梯使用管理權者對住宅電梯進行日常綜合管理的權利,電梯使用管理權者具體負責建立保管住宅電梯的資料檔案、辦理在用住宅電梯的使用登記、聘用有資質的電梯維保單位進行日常維保、每年定期申請電梯檢驗、進行電梯應急救援演練、申請電梯安全評估、申請住宅維修資金等,以及向受益使用業主收取相應的電梯管理服務費用的權利;另一方面,規定電梯使用管理權者同時也對電梯承擔責任義務,包括承擔違法管理電梯的行政處罰、承擔電梯事故、故障發生后的第一責任,承擔第一責任后有權對責任人進行追償。
3.2 明確定位,推動社會化合作治理
針對上述提到的合作程度不高的問題,也應該采取相對措施,一方面加強政府部門之間的聯動,在各省及各市建立以電梯安全主管部門質監部門為主,住建、財政、房管、安監、保監等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電梯安全監管聯席會議制度,明確政府各部門的監督管理職責,構建合作共治的電梯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機制;另一方面,搭建“政府購買+社會合作”服務平臺,住宅電梯安全監管工作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其中涉及到社會多方參與者,政府部門應該充分利用社會組織提供的服務,激發社會組織參與管理的熱情,推動建立“官民合作”的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常態機制,搭建政府與社會組織之間的服務平臺。特別是針對電梯安全救援力量不足的情況,更要加強社會應急救援隊伍的力量,加快建立以電梯使用單位為主體、電梯維護保養單位為主力軍、社會救援力量為補充的“三方”電梯應急救援體系。
3.3 轉變觀念,創新信息化平臺建設
科技創新對我國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已經日漸增強。因此,轉變舊觀念,探索新技術至關重要。
對于信息化平臺的建設這里主要提出兩方面的建議,一是系統自動識別和傳遞電梯故障。電梯安全運行安全監測系統對電梯故障進行自動識別,當該系統發現電梯發生故障時,將電梯故障信息及時傳送到電梯安全監管部門、電梯物業管理單位和電梯維護保養單位,為電梯故障處理爭取時間,提升電梯故障處理智能化和科學化水平;二是從電梯制造方進行系統設置,對電梯運行進行實時監控,當前我國很多電梯制造廠商,對于自家制造的電梯進行遠程系統安裝,對電梯在使用之后的情況進行遠程數據統計,從而時刻掌握電梯狀況,這樣就能夠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就是當前比較常見的遠程信息平臺的建立。
3.4 完善電梯安全評估標準
目前國家法律、法規、安全技術規范和標準均未對電梯的設計使用年限和淘汰更新進行規定,但從電梯的定期檢驗情況看,使用年限較長的電梯,由于整機零部件磨損或老化等因素,故障和安全隱患較多,造電梯成困人等故障情況時有發生。因此,需要建立電梯安全的使用年限評估機制,以對使用年限較長的電梯進行安全性能方面的評估,以確定其是否符合安全運行的標準。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針對住宅電梯安全監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進一步完善住宅電梯安全監管的對策建議。
通過上述措施,希望為建立完善的住宅電梯安全監管作出有益的理論性探索,進一步豐富完善走向合作治理的電梯安全監管相關理論。
住宅電梯安全問題關系千家萬戶,做好住宅電梯安全監管工作,是政府的職責,也是社會、公民的共同責任。因此,加強住宅電梯安全監管是當前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想加強對住宅電梯的安全監管,需要運用合作治理的手段,由政府部門、社會第三方組織、公民多方共同參與。
希望本文所研究的問題和對策建議能有助于解決協調當前住宅電梯安全監管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對改進住宅電梯安全監管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建議,為減少電梯安全事故、故障以及對事故、故障發生后各方利益沖突的調解起到積極的作用。
[1]潘曉麗.住宅電梯安全管理模式探討[J].品牌與標準化,2011(18).
[2]郭峰.高層住宅電梯的使用現狀分析[J].科技資訊,2013(2).
[3]吳繼東,張宏鵬.談電梯的監督管理及安全運行[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0).
[4]丁川.電梯安全基層監管現狀與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
F203
A
1671-0711(2016)11(上)-0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