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新產能不斷增加我國化肥出口拐點可能來臨
由于化肥價格大幅下滑,企業盈利大幅降低,不少企業出現虧損,在我國,化肥投資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目前新建的化肥項目已大幅減少。但令人擔憂的是,國際化肥產能并沒有像我國一樣明顯減少,而是增長勢頭未減,這使我國的化肥出口面臨考驗。前些年我國化肥出口量一直在增加,現在來看,我國化肥出口拐點可能已經來臨,今后化肥出口可能不再是增加,而是減少。
據外電報道,近期國際上就有不少化肥項目開工投產或將要建設的消息。
馬來西亞今年尿素產量將大增。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化工集團日前表示,其位于沙巴(SAMUR)的尿素及合成氨廠區將在2016年下半年開始運營,目前該項目已完成90%。
該項目一旦建成,其每年將生產大顆粒尿素120萬噸和合成氨74萬噸,幾乎是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尿素產量的兩倍,總產量將達到每年約260萬噸。
據了解,SAMUR項目投資達45億馬來西亞幣(約合13.5億美元),項目包括尿素廠、造粒廠以及合成氨廠,另外還包括公用以及碼頭設施。
據海外媒體報道,印度FACT公司計劃在該國卡納塔克邦北部建立一個尿素和合成氨生產廠,建成后年產能預計將達到120萬噸。印度農藥和化肥聯盟透露,FACT已經在為新工廠選址。
現階段,FACT計劃通過吸引資金在印度科欽地區設立一個新的尿素及合成氨廠,以實現該公司的擴張計劃。3月初,FACT從印度化肥部拿到一筆100億盧比(合1.48億美元)的貸款用以緩解財務困境。
據了解,該公司在2015年下半年因為價值25億盧比(合3830萬美元)的天然氣款項逾期未付導致其合成氨生產暫停,直至從4月21日開始重啟合成氨生產。該公司總經理表示,每百萬英熱單位天然氣價格將低于8美元。
中國臺灣也有企業計劃在印尼建合成氨生產裝置。據印尼投資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臺灣投資者計劃投資25億美元在印尼建設合成氨及甲醇工廠,目前正在為工廠尋求易獲得天然氣的廠址。預計第一階段將建成年產量為60萬噸的合成氨廠和年產量達180萬噸的甲醇廠。
北歐化工集團日前表示,他們目前正致力于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墨西哥灣沿岸與Agrifos公司合作建造世界級合成氨項目。
據了解,北歐化工集團近年來盈利不斷增長,雖然與往年83億歐元的凈銷售額相比,其2015年凈銷售額有所下降,僅為77億歐元,但2015年盈利漲幅較大,全年以9.88億歐元的收入創造了歷史最高記錄。2014年其盈利僅為5.71億美元,2015年第四季度凈利潤為2.42億歐元,而2014年第四季度為1.41億歐元。
赤道幾內亞里巴肥料公司近日與一中國財團簽訂了氮肥項目總承包合同。該項目尿素年產能預計將達到150萬噸,設施還包括一個尿素外運碼頭。合成氨和尿素工廠將建在比奧科島,并將利用位于比奧科島以東近海的天然氣儲量,與諾貝爾能源公司及其合作伙伴貢沃爾、阿特拉斯石油國際、嘉能可公司的氣體供應協議已經準備妥當。預計該項目的建設將在2016年3月底開始,在2018年下半年完成。該國全國礦產、工業和能源部稱,赤道幾內亞雖是小國,卻有大野心,里巴項目的綜合示范,再次證明了他們要建設先進的、在全球范圍內有競爭力的工業設施的承諾。
俄羅斯最大的合成氨生產企業TogliattiAzot負責人3月21日透露,該公司將穩步推進位于亞速海入海口塔曼地區的合成氨廠和出口碼頭建設計劃。今年內將完成該項目選址和考察工作。預計該項目第一階段的合成氨生產線將在2017年建成,第二階段的尿素生產線預計從2020年開始運營。TogliattiAzot項目負責人透露,該項目建成后合成氨年產能將高達200萬噸,尿素年產能將達到300萬噸。如果該項目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運行成功,很有可能再進一步擴張,屆時該項目產能將達到每年1300萬噸。據了解,該項目造價將超過3億美元。
4月2日,伊朗馬蘇大化肥項目主裝置工程在伊朗胡齊斯坦開工。該項目是中國化學工程第七建設有限公司進軍伊朗承建的首個項目,合同簽署于2015年底,施工工期為33個月。施工內容主要包括合成氨裝置、尿素裝置、液氨貯存及冷凍系統、污水氣體等的建筑安裝工程施工以及全場大型設備吊裝工程施工。
馬里專業化肥生產企業Toguna公司在幾內亞投資建設了一家化肥廠,設計年產30萬噸化肥,主要供應地為幾內亞和利比里亞。化肥廠位于幾內亞DUBREKA省Kagbélen工業園區,距離首都科納克里約180公里。5月6日,該化肥廠舉行竣工開業典禮。
雅苒近日宣布投資大約2.75億美元用于擴建位于巴西格蘭德河附近的工廠,計劃在2020年完工,此廠建成后將成為美洲規模最大、最現代化的化肥生產廠。據了解,該廠地理位置優越,位于巴西農業產業化日益增長的巴西南部。雅苒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Svein Tore Holsether表示:此次擴張進一步鞏固了雅苒在巴西的市場。該項目要歸功于2013年收購邦基化肥廠,通過優化、自動化設備和合并資產等措施獲得了協同效應。
該工廠目前每年有80萬噸化肥生產能力,項目擴建后產能將增加一倍,并為巴西提供更多高端產品,從而減少對化肥進口的依賴,同時還將提高健康、環保、安全和化肥質量水平,另外可大大降低排放量。
總體來看,目前國際化肥新增產能主要集中在兩大區域,一是伊朗、俄羅斯、中東等有資源優勢的區域,隨著美國頁巖氣的興起,美國也成為新增產能的爆發地,由于資源價格低,新增的化肥裝置成本低,市場競爭力強;二是巴西等消費地區,以前這些國家主要依靠進口,現在也在大力興建化肥裝置,以提高自給率。
這將使今后我國的化肥出口面臨嚴峻挑戰。近年來我國化肥出口量在不斷增加,成為消化過剩產能的一個主要渠道。2015年我國共出口各種肥料累計3555萬噸(以實物量計,下同),同比增長了20.0%。其中,尿素出口1375萬噸,同比增長了0.97%,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出口量超1300萬噸;磷酸二銨出口802萬噸,同比增長了64.3%;磷酸一銨出口274萬噸,同比增長20.2%;硫酸銨出口525萬噸,同比增長26.4%;肥料用氯化銨出口98萬噸,同比增長74%;氮磷二元肥出口86萬噸,同比增長10.9%;硫酸鉀出口7.7萬噸,同比增長23.4%。但今后我國的化肥出口是否還會高歌猛進呢,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