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保安,劉 平,翟汝偉
(1.寧夏水利廳 水土保持局,寧夏 銀川 750001; 2.寧夏水利科學研究院,寧夏 銀川 750021)
?
生態移民遷出區水保設施管理機制和經濟發展方式探討
牛保安1,劉平2,翟汝偉2
(1.寧夏水利廳 水土保持局,寧夏 銀川 750001; 2.寧夏水利科學研究院,寧夏 銀川 750021)
[摘要]生態移民工程是寧夏政府實施的重大扶貧開發和生態環境恢復工程。該工程自2011年開始,計劃用5年時間,從貧困山區移民35萬人,其中部分為整村移民搬遷。針對生態移民遷出區水保措施管理出現的空白,寧夏彭陽縣改變卷槽流域傳統的管理方法,通過引進公司經營和管理,探索出了以公司為管理主體,一方面進行水保措施的管理,另一方面發展流域經濟的流域運行管理機制,為同類地區水保設施的運行管理和流域經濟發展探索了經驗。
寧夏南部山區包括固原市全部、中衛市和吳忠市的一部分,土地面積3.88萬km2,占自治區總面積的75%,2010年總人口約300萬人,農民人均純收入約4 000元。人口密度大、自然條件差,寧南山區是中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也是最貧困的地區之一。目前仍有105萬貧困人口,其中極度貧困的35萬人生活在不適宜居住和發展的地方。2011年為解決當地貧困人口脫貧和生態恢復難題,寧夏政府開始啟動生態移民工程,計劃用5年時間從貧困山區移民35萬人,其中部分為整村搬遷,彭陽縣小岔鄉卷槽流域的村莊就是其中之一。本研究以卷槽流域為例,探討寧南山區實施生態移民后小流域的水保設施運行管理機制及流域經濟發展方式,希望能為同類地區提供參考。
1卷槽流域基本情況
彭陽縣卷槽流域位于小岔鄉政府東北17 km處,北接甘肅省環縣,總面積10.3 km2,屬溫帶半干旱區,年均降水量400 mm,年均氣溫7.6 ℃,年均蒸發量1 753.2 mm,降雨和徑流年內分配極不均勻,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份,期間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0%左右。卷槽流域地處彭陽縣北部黃土丘陵區的安家川流域,屬黃土丘陵溝壑區第二副區,水土流失面積占總面積的90%以上,是甘青寧黃土丘陵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嚴重的水土流失導致當地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生產條件差、生產能力弱、農民經濟收入較低,已不能保證當地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需求。2011年當地政府對卷槽流域采取整村移民搬遷、集中安置的方式實施生態移民,移民率100%。
2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卷槽小流域水土流失嚴重的主要原因:一是生態環境的人口承載壓力較大,導致了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二是農業用地結構不合理,耕地面積過大;三是種植結構不合理,農耕地裸露時段與降水集中時段一致。2011年進行移民搬遷后,生態環境的人口承載壓力得到緩解,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態環境改善主要圍繞農業用地結構和種植結構調整進行,合理利用原有梯田、坡耕地、林草地等。
根據地形地貌,將流域劃分為山頂、山坡、臺地3個層次,按照“以封為主,適度開發,注重效益”的原則,對原有坡耕地和荒草地,主要采取退耕還林(草)和封禁封育措施;對水平梯田進行綜合利用,宜林(果樹)則林,宜草則草;對原有林地逐步進行改造,提高效益。同時,充分利用水資源,發展高效節灌,提高經濟效益,適度培育開發適宜當地條件的有特色的草畜、林果產業,逐步形成了“山頂封育恢復生態、山坡林草綜合開發、臺地提水高效節灌”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
(1)山頂封育恢復生態。卷槽流域上部主要以荒山荒坡為主,現有荒山荒坡面積323.97 hm2,還有部分坡耕地,實施生態移民為荒山荒坡的治理和坡耕地的退耕創造了條件。對荒山荒坡實施封禁封育,恢復生態,同時采取撫育、人工補植和補種措施,提高封禁封育效果。具體措施為根據立地條件,選擇云杉、油松、山桃、檸條、沙棘等喬灌木,采取針闊混交、常青和落葉樹種立體配置造林模式。在退耕地主要種植紫花苜蓿,在恢復生態的同時,為畜牧業發展提供支持。
(2)山坡林草綜合開發。流域中部大部分為農耕地,以水平梯田為主,其次為廢棄的庭院和道路等。針對該區域立地條件和水分條件相對較好的特點,主要采取建設林草、綜合開發利用的方式防治水土流失。具體措施為:在條件較好的農耕地上種植曹杏、紅梅杏等經果林;在條件相對較差的農耕地上種植紫花苜蓿;對廢棄的村莊院落進行土地平整,栽植以油松、云杉為主的常青樹,在道路兩旁栽植油松、云杉等。
(3)臺地提水高效節灌。流域下部主要是川溝臺地,地面相對平整,水肥條件較好。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引進技術和配套設備,修建泵站2座、蓄水池3座。通過小型節水工程,將安家川河季節性水資源進行調蓄利用。發展節水灌溉,主要種植經果林和玉米,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3水保設施運行管理機制及流域經濟發展方式
3.1水保設施運行管理機制
卷槽流域實施整村移民搬遷后,為加強水保設施的運行管理,采取了企業經營管理的方式。2012年當地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寧夏綠時代生態農畜綜合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時代公司)進行流域的運行管理,在流域建設投資和管理方面,以企業為主,地方政府配套為輔。綠時代公司主要負責流域林草等水保設施的補植、改造、維護管理,以及羊舍、雞舍等基礎設施建設;地方政府主要負責綠化,以及水源泵站、蓄水池等配套設施建設。在運行管理方面,綠時代公司負責流域水土保持設施的經營管理,包括遷出區人工林草的管護撫育、水保設施的維修、水利設施的管護維修等工作;政府相關部門制定了流域治理、管護運營的具體辦法及獎懲措施,并與企業簽訂管護責任書,實行“誰受益、誰管護”的政策,明確責、權、利。在利益分配方面,流域開發前期政府對企業進行資金和政策上的扶持,由企業投資投勞對流域內的各種設施進行全面管理,政府免收各種費用,支持企業快速發展;5年以后,根據經營情況,對企業收取一定的承包費和管理費,用于與流域相關的管理支出;遠期,根據企業發展情況和收益情況,雙方再協商確定承包費。
3.2經濟發展方式
發展經濟既是保證流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也是企業生存的根本。為此,綠時代公司在流域內先后投資1 000多萬元,建設了設施養殖基地和相關配套設施,新建羊舍1.2萬m2、雞舍7棟、飼料初加工廠2處,養殖規模達到雞1萬只、羊1萬只。同時,地方政府投資350萬元,主要建設泵站2座、蓄水池3座,栽植紫花苜蓿、曹杏和紅梅杏等,為經濟發展打好了基礎。圍繞流域林草資源的開發利用,綠時代公司重點發展以林果業為主的經濟林和依托林草業發展養殖畜牧業等傳統優勢產業,有力地促進了流域經濟發展。
(1)以紫花苜蓿為主,規模發展養殖業。卷槽流域氣溫、降水、土壤、光照等自然條件適合種草,應以抗逆性強、保土性好、生長迅速、經濟價值高、適口性好的優良草種——紫花苜蓿為主。實施整村生態移民搬遷后,為穩定和恢復流域生態環境,當地政府新種植紫花苜蓿306.15 hm2,總面積達到了415.75 hm2,為發展養殖業提供了飼草保障。截至2012年底,已初步形成了以紫花苜蓿為主,規模發展養殖業的流域經濟產業發展方式。
(2)改造利用經果林,大力發展林果業。搬遷前,卷槽流域已有部分經果林,但大多為鄉土樹種,經濟效益不高。為進一步提高流域經濟效益,綠時代公司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一方面通過引進新品種、嫁接優勢品種等辦法,對原有經果林進行改造利用,另一方面選擇水土光熱資源充足的梯田,新建以曹杏和紅梅杏為主的具有較高收益的經果林,使流域經果林面積達到了13.30 hm2,為流域經濟產業發展打下了基礎。
經過幾年的探索運行,卷槽流域不僅水保設施管理得到了保障,而且經濟效益初見成效。2013年流域紫花苜蓿逐漸進入盛草期,以此為基礎,企業每年養羊收入150萬元,養雞收入30萬元。預計通過科學管理,流域經果林5年后進入盛果期,曹杏和紅梅杏產果量將達15 t/hm2,年產值150萬元左右。
4結語
在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惡劣、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區實施生態移民,可有效遏制生態脆弱區人為水土流失,有利于移民遷出區的封育保護和自然修復。根據整村移民搬遷后的特點,引進企業經營管理,可有效治理遷出區水土流失,對水保設施進行管理和維護;能高效整合、合理利用原有梯田、坡耕地、林草地、庭院等發展經濟;實行“誰受益、誰管護”的方式,不僅可有效調動企業積極性,還可促進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可持續利用,促進經濟快速發展。寧夏彭陽縣卷槽流域以公司為管理主體,一方面進行水保措施管理,另一方面建立發展流域經濟的運行管理機制,為同類地區水保措施的運行管理和流域經濟發展進行了探索,其經驗值得推廣應用。
(責任編輯李楊楊)
[中圖分類號]S15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0-0941(2016)01-0041-02
[作者簡介]牛保安(1961—),男,寧夏靈武市人,高級工程師,學士,主要從事水土保持管理和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15-07-15
[關鍵詞]生態移民遷出區;水保設施;管理機制;經濟發展方式;寧南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