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土配方
近年來,大棚溫室技術在農業生產的應用越來越普及,利用季節差進行溫室大棚生產,對豐富居民菜藍子、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活躍市場、提高人民生活質量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
但是,隨著溫室大棚在農業生產中的普及,土壤鹽堿化問題逐漸凸顯出來。上海化工研究院副總工曹廣峰上周在安徽蚌埠召開的全國第21屆新型肥料技術及新工藝推介研討會上推介的環保廢渣的土壤改良綜合利用技術,吸引了眾多與會者的眼球。該技術充分利用環保處理后的生物發酵廢渣開發生產土壤改良劑,能夠解決都市農業溫室大棚以及全國抗生素產地的鹽堿性障礙土壤治理改良的核心技術和產業發展瓶頸問題,可變廢為寶,實現資源化的充分利用。鹽堿土壤改良勢在必行
農業生產廣泛使用化肥,大多數是陰離子和陽離子化合而成的無機鹽,少數為有機化合物的化肥(如尿素),但施入土壤后也很快轉化成無機鹽?;适┤胪寥篮笠话憔哂性黾油寥廊芤旱柠}分濃度,引起土壤溶液滲透壓提高的作用。
鹽分對作物的傷害程度與土壤溶液的滲透壓有關。土壤鹽堿化不僅會造成資源破壞和農業生產的巨大損失,還對生物圈和生態環境構成威脅,降低地下水質量、減少生物多樣性,對環境和經濟兩方面造成危害。
棚室環境封閉,土地利用率高,肥料用量大,長期沒有雨水淋洗土壤,使得肥料不能隨雨水淋溶到土壤深層,殘留在耕作層中。棚室栽培過程灌水次數頻繁,土壤的團粒結構遭到破壞,土壤大孔隙減少,通透性變差,形成板結層,鹽分不能滲透到土壤深層。棚室內溫度高,土壤水分蒸發量大,會使土壤深層的鹽分上升到表層。施肥量過大,無機鹽殘留于耕層土壤內,造成棚室土壤板結。
“上海郊區自1973年開始建立塑料大棚疏菜保護地以來,發展迅速,已建成大棚約10萬畝,這些設施對蔬菜育、留種和促進栽培,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土壤鹽堿化問題日益顯現,鹽堿土壤改良勢在必行?!辈軓V峰說。
障礙土壤產生事出有因
據介紹,棚室種植2-3年后,一般情況下土壤都會不同程度出現鹽漬化現象。隨著種植年限的增加,棚內土壤鹽堿化程度會逐漸加重。土壤鹽堿化不僅導致農作物生長困難,植株營養吸收失衡,同時還會破壞了土壤的物理和生物學性質。
設施農業土壤全年處于封閉或季節封閉環境下,高度集約化、高復種指數、高肥料投入、高農藥用量、過量澆水、長期處于高溫高濕狀態,土壤健康急劇惡化。會出現土壤營養失衡、土壤酸化、土壤次生鹽堿化、土壤有害物質積累、土壤微生物種群多樣性和功能退化等一系列土壤病害。
至于土壤次生鹽堿化突出表現形式,一是影響種子發芽出苗,阻礙養分吸收,作物生長不良,造成生理干旱,營養吸收障礙,土壤結構破壞,導致作物死亡;二是長期不施中微量元素肥料,會造成微量元素耗竭,土壤中大量氮磷鉀比例失調,大量元素與中微量元素之間的營養比例失調;三是過量使用農藥等污染,長期進入或殘留土壤之中會造成農田土壤的污染;四是在土壤中同一種作物所需要的中微量營養元素被吸收而缺乏,也使相應的某些病菌得以連年繁殖,在土壤中積累有毒物質,形成病害土壤。
改良調理制劑作用凸顯
根據需要和改良土壤特性,資源化利用經過安全環保處理的、富含有機質、各類多元有機酸、氨基酸以及氮、磷等元素。生物發酵殘渣,復配組合氮、磷、鉀、中微量營養元素及纖維素類、木質素類等組分,集成土壤改良劑配方技術、生產技術、應用技術。
制成的土壤改良調理制劑,可增加土壤穩定團粒結構,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和滲透性,改善土壤板結硬化,調節土壤酸堿度,提供各類營養元素,協調土壤養分平衡,增強中微量元素活性,提高土壤肥力,減緩和改善土壤鹽漬化,解決抗生素產地及都市溫室大棚設施農業土壤面臨的突出問題。
菌渣無害化處理后,經過進一步加工,制成土壤改良劑,可廣泛應用于全國約1000萬畝設施農業鹽漬土壤以及廣大的北方鹽堿土壤的改良與治理,為農作物提供4%以上的氮磷等營養元素,可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加孔隙率和保濕性能,提高養分利用率5%以上,降低鹽堿土壤可交換性鈉10%,降低pH值0.5以上。綜合提高農作物產量10%,單位畝產增收80-100元,具有現實的經濟效益。
此技術可應用于粘質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對推動全國抗生素生產行業開展廢渣環保處理和資源綜合利用意義重大。
(陳傳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