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川
清靈雅逸寫人生
崔文川
多年前認識田江時,他好像剛從西安美院畢業,沒有畫畫而是在做文物修復之事。他的父輩就是此間的專家,陜西又是文物大省,他利用美院所學知識繼承父輩的事業也是順理成章的。那天我們聊了些什么已經不記得了,但他熱情洋溢、朝氣蓬勃的樣子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再次見他的時候好像是在長安滈河邊御秀園林的一座小樓里,一個朋友的工作室。朋友畫畫,他修他的文物,閑暇時他也會畫上幾筆,說是練練手。他為人真誠,處世恬淡,雖寓居在城市近郊的河邊,但少交往應酬,像深居山林,這樣的日子過得閑適而有詩意。
幾年前,我去長安青年才俊阿愚的畫室吃茶,意外地又見田江,這時的他已按捺不住對畫畫的熱情,重拾畫筆在阿愚兄的指導下開始全身心地創作起來。雖然重提畫筆不久,但他蘊藏于心的古典情結,是他創作中的巨大能量,他往往以古代的文人、仕女、志士、仁人、義俠作為表現的對象,以他們富有詩意的日常生活來組織畫面,從中闡釋一種超塵脫俗、儒雅高拔的胸襟和氣度,創作了一批還略顯稚嫩的新文人畫。
關于“新文人畫”的解讀由來已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到頭來似乎也沒有準確的定義。有人認為“新文人畫”說辭定位不準,提法有些牽強,其實作何評論都無足輕重,一些畫家仍潛心于“新文人畫”路子,“玩”自己的水墨,自成一派,人數漸多,用他們的話說:“貼什么標簽,不重要,重要的是骨子里要有那么一點文人情懷,有那么一點書卷氣,畫作要有品,能養眼養心。”對這些話,我似懂非懂,但卻實在喜歡這些被稱為“新文人畫”的作品。傅抱石先生曾說:“我常喜歡用人們唾棄的‘文’‘人’‘畫’三個字來代表中國畫的三原則,即:‘文’學的修養,高尚的‘人’格,‘畫’家的技巧。這番談話,對“文人畫”作出了內涵清晰的演繹。盡管好些年來對“文人畫”孰是孰非的爭論已久,但似乎卻沒有影響到“文人畫”的發展, “文人畫”始終有著發展的空間,這無疑又是令人欣喜的事!

《梅開五福》(右圖)田 江/作

對田江的作品,我無法用過多的文字描述,因為他的作品極富人情、人性與哲理,通俗易懂。特別是畫上有的題辭更是充滿了書香與夸張的文化意趣。既顯得親切活潑,又耐人尋味。有些作品,初看平平,細看卻氣象萬千。他的作品概括起來是人物造型洗練,色彩淡雅,用筆簡約,構圖虛實相生,渾然天成。特別是落款,更是別具一格,極富裝飾韻味的金農體又與畫面環環相扣,意味無窮。正是這些創作要素,不僅使他的作品與眾不同,也成為他個人風格鮮明的例證。看得出,畫家不僅在文學上下了不少工夫,在吸收古代文物藝術的精華上更有了新的發現。

《尋梅》(左圖)田 江/作

《又見花開》(右圖)田 江/作
前些時田江來我書坊聊天,他帶來的一批近作讓我眼前一亮:林逋林和靖的梅妻鶴子。宋沈括《夢溪筆談·人事二》記載有:林逋隱居杭州孤山,常畜兩鶴,縱之則飛入云霄,盤旋久之,復入籠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諸寺。有客至逋所居,則一童子出應門,延客坐,為開籠縱鶴。良久,逋必棹小船而歸。蓋嘗以鶴飛為驗也。作為文化典故,宋代林逋隱居杭州孤山時,植梅養鶴,清高自適。后作為成語和典故,比喻隱逸生活和恬然自適的清高情態,這也是中國傳統繪畫的常見題材之一。多少年來,林和靖那種飄灑自然的魏晉文士風度,激發了不少丹青妙手為其造像傳神的創作欲望。
縱觀田江這批作品,設色淡雅清麗,布局嚴謹和諧,意境清峻空靈,給人以清新樸實的感受,同時也顯露出十足的書卷味。他將林逋安排在寧靜而淡雅的環境中,用精妙的技法將其神韻氣質表現得淋漓盡致,仿佛聽到那曲曠世絕響《廣陵散》,不覺心蕩神馳,欲辯忘言。更耐人尋味的是:從林逋輕揚的頭巾上,飄然的衣袂間,你能感到有一縷清靈的竹風襲來,讓人體味那“微風吹解帶”的古詩意。
時而林逋手持著酒杯,斜倚著酒壇,一雙眼睛似醉非醉,半瞅著空中飛過的兩只小鳥,嘴含著輕笑,似與山川之精靈作著無聲的交流,真可謂“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時而林逋顯得那樣風流倜儻,飄逸不群,畫家用流水般的線條,表現著其“性曠放而不拘禮法”的風度。顯得極有閑情逸趣,似乎應了他“萬物各任其性,自在逍遙”的哲學觀。
時而林逋與他的鶴站在靜靜流淌的溪流邊,揚起雙臂,圓張了嘴,望空吟唱,一副醉乎山水,忘乎自然的模樣。
讓人感到有趣的是,這批梅妻鶴子中時有多出的一頭驢,這頭驢的出現,興許是作者為了借以襯托這位高士的天真爛漫或對自然純真的向往吧。
人物氣質的生動傳神,離不開背景的襯托。在這批作品中,畫家苦心經營的環境極好地烘托了主體,并起到深化意境的作用:如穿插其中的富有動感的風竹、勁松、漁舟、茅屋以及空中低飛的幾只鳥雀,為畫面增添了動感,也點綴出幾許生氣。
古意乃古人的思想意趣與風范。在傳統繪畫中,宋末元初畫家趙孟頫提出過“貴有古意”的繪畫主張,認為“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其目的試圖扭轉北宋以來畫界古風漸頹的走勢,而呼喚自然樸素的格調。田江的畫簡率蒼古,他的寫意之作變形而不失真,常常寥寥數筆即得物之精神,筆墨之間,興酣筆落,蘊藏著雅致與悠遠。
他的畫也許存在于傳統記憶的深處,他筆下的林和靖或閑看浮云,慢品山水,或亦茶亦酒亦劍亦簫,不官不名不利不爭,特立獨行,人格上自有著無言之美。正是與古人的心靈溝通,體現出現代人向往“回歸自然”的心態,從而產生出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
古人云: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我想,田江是深解其中奧妙的。

田江簡介:
田江,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陜西美協會員,陜西省藝術職業學院講師,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中國書畫研究研究員,中國文化研究會陶藝學會長安會長,大觀藝術網藝術總監。作品獲陜西第三屆花鳥畫展獲優秀獎,長安畫派優秀作品展優秀獎,參加長安精神中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