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顏真卿“中和”書學思想成因探微

2016-02-07 09:04:41劉瑞鵬
名家名作 2016年6期
關鍵詞:思想

劉瑞鵬

顏真卿“中和”書學思想成因探微

劉瑞鵬

享譽盛唐的大書法家顏真卿,真草兼通,成為中國書法史上繼王羲之后的又一座豐碑,并且形成自己獨特的“中和”書學思想。究其原因,顏真卿不但有著深邃曲折的書學淵源,還經歷過浩然豁達的政治人生,并且深受儒、佛、道諸家文化思想的影響。故在其淵源家學、宦海生涯和諸家文化思想的熏陶與感染之下,他師古不泥、博學能化、凌然正氣、終成大家,在感性與理性中尋求出一種不急不躁、不偏不倚、興會天成的“中和”之美。

顏真卿;中和;書學思想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官至太子太師,爵封魯郡開國公,世稱“顏魯公”。京兆萬年(今陜西臨潼)人,顏真卿郡望出自山東瑯琊(今山東臨沂)。在一千多年中(自春秋至唐代),顏氏家族涌現出一大批杰出人才,自孔門高足顏回之后代不乏人,到唐代中葉的顏杲卿、顏真卿堂兄弟,仍聲名顯赫。

顏氏從13世祖顏含隨晉元帝渡江僑居建康上元(今江蘇江寧)始,歷七世而為江左望族。至北齊,五世祖顏之推入周,舉族徙居雍州萬年。爾后,高祖顏思魯因奉迎李淵入關,授奉王府記室,其子顏師古官至秘書監,擢為有唐新貴,遂移居京兆長安縣(今陜西西安)敦化坊,至顏真卿,業已四代。

顏真卿當是顏氏家族之驕子,這一切均離不開其家族傳統書學淵源,還有其鮮為人知的官宦生涯,以及在政治上的過人膽識和智勇雙全、精忠報國與浩然正氣,歷來為世人所景仰。其在開元二十二年(734)舉進士第。翌年,擢拔萃科,授校書郎,自此入仕。而后顏真卿屢經宦海沉浮,多次遷貶,卻只心忠于李唐王朝,最終于建中四年(783)奉使宣慰淮寧節度使李希烈,遭扣囚,至貞元元年(785)遇難,享年七十七歲。詔贈司徒,謚曰文忠。

同時,從顏真卿身上也可以折射出儒、佛、道諸家文化思想的交融,真有一種“萬古開心胸”的氣魄與涵養,一種“中和”之美的協調與契合。正是這種非凡經歷與深厚底蘊造就了顏氏“腴不剩肉,健不剩骨”、“質樸而不俗氣,敦厚而不笨拙”的書風,形成其中庸、和諧的書學思想。

一、家學淵源是顏氏形成“中和”書學思想的基礎

顏氏之家學淵源對其書學思想的形成是頗為重要的。當時,初唐書壇之風氣,在近人馬宗霍先生《書林藻鑒·書林記事》中有這樣的記述:

“唐初太宗篤好右軍之書,親為晉書本傳作贊,復重金購求,銳意臨摹。且拓《蘭亭序》以賜朝貴。故于時士大夫皆宗法右軍。虞世南學于智永,因為右軍嫡系矣。即歐陽詢、褚遂良、阮氏目為出于北派者,亦不能不旁習右軍,以結主意。及武后當朝,猶向王方慶索右軍遺跡。是以貞觀永徽以還,右軍之勢,幾奔天下。世謂唐初猶晉宋余風學晉宜從唐入者,蓋謂此也……惟唐初既胎晉為息,終屬寄人籬下,未能自立?!保R宗霍.書林藻鑒·書林記事.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284.)

這一段評述文字旨在說明:初唐書家們在努力繼承優良傳統,不管是直接的或是間接的,宗法右軍乃習書正途;大多數習字者臨摹學習選擇的范本是受局限的,普通官吏更難以得到優秀范本。社會發展至盛唐前,也就是顏真卿的幼年時代,在短短的幾十年內,這種模式不會有大的改變。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書法,毫無疑問更多地依賴于家庭教育。

顏真卿一族家居京城,世代為官,并以儒雅傳家。與其結交皆為當時名士,以及結為姻親的韋氏家族,在書學上均頗有建樹。顏真卿在他手書的《顏勤禮碑》(圖1)中曾記敘過:“(五世祖)之推北齊給事,黃門侍郎,隋東宮學士;……(高祖)思魯博學,善屬文,尤工詁訓,仕隋司經局校中東宮學士,長寧王侍讀;……(曾祖)勤禮幼而朗晤,識量弘遠,工于篆籀,尤精詁訓;……(其父)惟貞頻以書判入高等歷畿赤尉丞……”( 顏真卿.顏勤禮碑.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7-57.)

真卿自幼嗜書,秉承家學。瑯琊顏氏的“家法”對他自有影響,在黃惇先生的《書法篆刻》中談到:真卿三歲喪父,幼時家境貧寒,但他的母親對他躬加訓導,缺少紙筆,就以黃土掃墻習書,由于他的勤奮,二十歲便“學業有詞藻,尤工書”。二十六歲時,“舉進士第,試梓材賦詩,登甲科”。在潘景年先生《顏真卿年表》中有:顏真卿秉承家學,年青時便書法有成。而他并無門戶之見,虛心向名師學習。他向草書大家張旭學習的恭敬態度就非常令人欽佩。正如他在《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中所說:“仆頃在長安師事張公,竟不蒙傳授……仆自停裴儆宅,月馀,因與裴儆從張長史話散,卻回長史前請曰:‘仆既承九丈獎誘,日月滋深,夙庭工勤,耽溺翰墨,雖四遠流揚,自未為穩,倘得聞筆法要訣,則終為師學,以冀至于能好,豈任感戴之誠也……”( 黃簡.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4:278.)最終張旭為其誠心所動,傳授于他筆法。

圖1 顏勤禮碑(局部)

還有,顏真卿對其舅父殷踐猷的養育之恩,也銘記于心,在其《曹州司法參軍秘書省麗正殿二學士殷君碣銘》中說:“長妹蘭郡太夫人,真卿先妣也,中年孀嫠,遺孤十人,未能自振,君悉心訓獎,皆究恩意,故能長而有立。”( 顏真卿.顏真卿集.黃本驥編訂.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195.)

殷踐猷為書畫家殷令名侄孫,隸書家殷仲容侄子,《新唐書·殷踐猷傳》中稱“博學,尤通氏族、歷數、醫方” (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2003:5683.)。與賀知章、陸象先、韋述以及顏元孫均是好友,被賀知章稱為“五總龜,以謂龜千年五聚,而問無不知” (朱關田.顏真卿.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27.)。顏真卿在其博學多才的舅父身邊,自然受益匪淺。殷氏一門的書法以殷仲容最為著名,對顏氏的影響當最大。

還有,韋述是著名史學家,顏真卿岳父之兄,又是顏真卿舅父殷踐猷的好友,曾在書府四十年,研學歷史,飽讀詩書,著書立說, 家有藏書二萬卷,皆自校定刊。并且“他還收藏古今朝臣圖,歷代知名人士畫,魏晉以來草、隸真跡數百卷,古碑、古器、錢譜、璽譜之類以及當代名人尺牘題記。顏、韋兩家聯姻后,韋述的史才博識及家藏對這位侄女婿有一定的幫助” (朱關田.顏真卿.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82.)。

在顏氏家族中,除了顏真卿在《顏勤禮碑》中的記敘外,又有其曾伯祖顏師古,少承庭訓,博覽群書,與兄弟勤禮、相時,都以文學入選為崇賢、弘文兩館學士。顏師古因考正《五經》而名振太宗朝,著作《匡謬正俗》八卷,《急就章注》一卷以及《顏氏字樣》,“承繼先祖余緒,開啟三唐門戶,作唐代正字學的先驅者,而名垂史冊”(朱關田.顏真卿.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20.)。其祖父顏昭甫,也有碩儒之稱,擅長篆、隸、草書,有記載說他與內弟殷仲容齊名,而勁利卻超過他。其伯父顏元孫,精于訓詁,尤善書法,著有《干祿字書》,選楷書字樣1599字,其中大部分字,又分別標出正體、通體、俗體三種寫法,同時,書中還對某些形近、音近的字作了區別??梢娺@部書搜集、整理工作的廣度和深度。顏元孫給予顏真卿的教益特多,顏其卿在其《神道銘》中說:“真卿越自嬰孩,特蒙獎異,且兼師父之訓,豈獨猶子之恩” (顏真卿.顏真卿集.黃本驥編訂.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164.)。其姑母顏真定,早年以“精究國史,博通《禮經》”(顏真卿.顏真卿集.黃本驥編訂.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189.),被選為武則天的女史,又代母親教誨兩位兄弟顏元孫和顏惟貞,“教之《詩》、《書》,悉擅大名” (顏真卿.顏真卿集.黃本驥編訂.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189.)。真卿父親歿后,又對顏真卿循循善誘,曾教以音辭之學以及李延壽《王孫賦》、崔氏《飛龍篇》、江淹《造化篇》和《五都賦》,為顏真卿以后的文學藝術成就奠定了基礎。

圖2 爭座位帖(局部)

通過對顏真卿淵源書學的挖掘整理,不難看出,祖上“工篆籀,精訓詁,善詞藻,考文字”的優良傳統和姻親友朋的宏富藏學,對顏真卿早歲的生活學習有著必然的直接的浸染作用。顏氏在其《草篆帖》中說:“真卿自南朝來,上祖多以草隸篆籀為當代所稱”。這樣的環境和機緣,對于塑造其人格,建立其學業方向,形成其書學思想和確立其審美風格均有裨益。

二、沉浮不定的宦海生涯使顏氏“中和”書學思想得到了錘煉

少年時代已經是滿腹經綸的顏真卿登上仕途后,剛正不阿,不畏權貴,曾因得罪了宰相楊國忠,遭到排斥,京官被貶,出任平原郡太守。

時正值唐朝安史之亂前夕,當安祿山等陰謀活動剛有征兆時,顏真卿就有所察覺。他通過安祿山私下招兵買馬、招攬人才等種種跡象,認定安祿山懷有不臣之心,將來必會謀反。于是,顏真卿暗地里做準備:“顏真卿到平原后,對安祿山的反狀也很明白,處此險境,只能暗中預作防備,他假托防范霖雨,派人加固城墻,疏浚壕溝,登記丁壯,儲備糧草。同時,他與文人集會,泛舟外地,飲酒賦詩,對外造成一種不修兵革的假象。”(嚴杰.顏真卿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50.)

這時,安祿山以為顏真卿不過一介書生而已,而且如此沉迷山水娛樂,肯定胸無大志,不足慮也,從此對他不加提防。公元755年,顏真卿派親信赴長安,告知朝廷安祿山意欲謀反,但是朝廷不予理會。十一月,安祿山果然起兵,長驅南下,河北諸郡紛紛陷落:“《顏魯公行狀》:‘十一月,祿山反于范陽,眾號十五萬,長驅,自趙、定而南趨洛陽,散榜諸郡,莫敢枝梧?!保ㄖ礻P田.顏真卿年譜.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90.)

十二月,叛軍攻陷洛陽,派段子光到平原脅迫顏真卿投降。顏真卿不畏強暴,當即斬了段子光,祭祀洛陽遇難的守城將士。然后犒賞三軍,慷慨激昂鼓勵大家殺敵,平原將士頗受鼓舞,附近州縣的勇士豪杰也紛紛歸應。一時河北鄉勇英豪二十萬,推舉顏真卿為首領,共赴國難。安祿山恨顏真卿入骨,不久他攻破顏真卿堂兄顏杲卿為太守的常山(今河北藁城、正定、元氏),縱兵屠城,把顏杲卿押赴洛陽,凌遲處死。顏真卿化悲痛為力量,依然擔任河北采訪使職務,配合河北節度使李光弼作戰。公元756年,李光弼和郭子儀同時攻打趙郡(今河北趙縣),大敗叛軍于常山以東。但是由于朝廷內部矛盾重重,將相不和,導致潼關大敗,門戶洞開,叛軍長驅直入,長安淪陷,玄宗倉皇出逃,淪落四川:

“(756)正月正卯朔,安祿山稱帝,國號燕,改元圣武。六月辛卯(初九日)潼關失守,乙未(十三日),玄宗倉皇西奔,丙申(十四日),至馬嵬驛,軍士殺楊國忠諸人,玄宗被迫縊殺楊貴妃。丁酉(十五日),將發馬嵬,百姓請留太子李亨,許之。己亥(十七日),京師淪陷。七月庚辰(二十八日),玄宗至成都。太子七月辛酉(初九日),至靈武,甲子(十二日),即皇帝位尊玄宗為太上皇帝,改元至德,是為肅宗?!保ㄖ礻P田.顏真卿年譜.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98.)

于是,朝廷調河北李光弼、郭子儀回陜西,負責收復首都的任務。一時河北兵力空虛,大部分土地復歸叛軍之手,最后只剩下平原、清河、博平三郡,內無糧草,外無援兵。顏真卿考慮到固守孤城,徒勞無益,只能消耗有生力量,于是決定撤離河北。肅宗至德二年(757),顏真卿到了鳳翔(今陜西鳳翔),見到肅宗皇帝,被任命為刑部尚書兼御使大夫。十月長安收復,顏真卿隨朝廷回國都。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顏真卿是不可能靜心研思書法的。其間,他在乾元元年(758)寫過《祭侄季明文稿》。是時,季明橫遭殺戮,正當英年,且歸葬時已失身軀,僅存頭顱。撫今追昔,顏真卿不由得疾痛慘怛,哀思郁勃,從字里行間、遣詞造句中流露出一種縈于忿激、血淚并進、悲憤交加、情不自禁之情。但在此之前,顏真卿已經在書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并且有了這個刻骨銘心的經歷,總對其意志有了磨煉,性格有了改變,也為其書學思想的形成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可是,顏真卿到了長安,其直率性情再次得罪了當朝權貴。在長安做京官只有兩個月,又被降職,出任同州(今陜西大荔)刺史;三個月后,轉為蒲州(今山西永濟)刺史。不久,又受到御使唐明的攻擊,被貶饒州(今江西波陽)刺史,次年六月,調任升州(今江蘇南京)刺史。一系列的職位調整,反映了他個人在宦海中的起伏波動,也正是顏真卿屢遭權貴打擊的寫照。

自唐肅宗始,宦官開始干預朝政。肅宗親信太監李輔國專掌禁兵,宮廷內外,獨斷專行。對這個權傾朝野的人物,顏真卿偏偏不肯曲意逢迎,引起李輔國的嫉恨。后來由于莫須有的罪名,被貶到二千里外的蓬州(今四川儀隴)做長史。肅宗去世后,其子李豫繼位,是為代宗。代宗繼位不久,貶黜李輔國,召顏真卿回長安,委任戶部侍郎;兩年后,又委任他做檢校刑部尚書(代理刑部尚書);三月,晉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代宗雖對顏真卿封賞有加,但并不能說明顏真卿深得皇上的信任。代宗最信任的大臣是宰相元載,這是唐代著名的奸相。元載和他的黨羽專權受賄,陷害異己,正直的顏真卿看不慣,有時就當面與元載爭論。顏真卿不但得罪了宰相元載,而且不滿當朝太監魚朝恩和右仆射郭英義。公元764年,郭子儀到長安朝見天子,代宗率百官迎接。飲宴席上,郭英義竟然把魚朝恩的位子安排在諸位尚書的上首,引起顏真卿的大不滿,為此寫了《與郭仆射論座位書》(圖2),責問郭英義的造次。有文:

“十一月□日,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刑部尚書,上柱國、魯郡開國公顏真卿,謹奉書于右仆射定襄郡王郭公閣下。……”(朱關田.顏真卿年譜.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159.)

《與郭仆射論座位書》表面上看來,是為了堅持一些所謂的禮儀,這實際上反映了顏真卿不畏強權,反對魚、郭等人的一種政治斗爭。其書法亦隨意自如、天真爛漫,其淋漓揮灑處,如挾風雨而行云空,橫斜曲直妙韻迭出者,尤見瑰異。顏真卿在仕途生活雖經此顛簸,多有羈絆,從其書法看來,心態卻如此坦蕩。

在大歷元年(766),由于顏真卿向代宗提出反對宰相元載的意見,使元載勃然大怒,就向代宗說顏真卿有誹謗大臣的罪過,結果代宗聽信讒言,把顏真卿貶為吉州(今江西吉安)司馬。自此,開始了為期11年的被貶生涯,不久又轉到撫州(今江西撫州),后又轉到湖州(今浙江吳興),至公元777年重新被朝廷啟用為刑部尚書,后為吏部尚書。

公元779年,代宗去世,其子李適繼位,是為德宗,宰相楊炎。顏真卿終究是性情忠直、不畏權貴之人,而楊炎與元載交厚,不滿顏氏之耿直性格,遂免其吏部尚書職務,授太子少師的頭銜,削弱了顏真卿的實權。

唐德宗想改變藩鎮專權割據的局面,結果引起藩鎮叛亂。朝廷派兵討伐,出師不利,不但沒有平定叛亂,反而使叛亂蔓延開來。公元782年,參與叛亂的藩鎮中,淮南節度使李希烈勢力最強。他自稱天下都元帥,派兵攻陷汝州(今河南汝南),直逼東都洛陽,一時朝野震動。這時,宰相盧杞慫恿德宗皇帝派顏真卿勸服李希烈退兵,以平息叛亂。已經70多歲的顏真卿明知此去兇多吉少,還是不顧個人安危,前往汝州。果然不出所料,顏真卿剛去汝州就被李希烈軟禁了,直至殉國。在獵獵的西風里,這位剛毅忠誠、反對分裂、與權貴反臣斗爭了大半生的英雄,走向了叛軍的絞索,為國捐軀。

綜觀顏真卿的為官生涯,其實自肅宗朝始,仕途就并不平坦,充滿針棘,不能盡信于君,尤其永泰二年(766)因忤權相元載出貶外郡,從此心灰意懶,不多過問功名時政,而廣交文人雅士。尤其撫、湖任上,政簡務閑,于詩文之外,更多的是寄情翰墨,以求自娛。顏真卿存世書跡,大部分出于此時,并且始見矜練,力求文質并重,以臻適宜。這也正是在個性張揚與心靈思考的碰撞之下產生的精辟之作,同時書學思想也得到了錘煉。

三、顏氏“中和”書學思想受到儒、佛、道文化的影響

對于顏真卿來說,從小有著深厚的書學淵源作為基礎,并且經歷過非凡曲折的宦海生涯,使他的書法藝術與書學思想達到了很高的境界,絕非常人可比。但是,我們不能忽視他還生活在一個政治、經濟、文化相當發達的盛唐時代,在這樣一個包羅萬象、欣欣向榮的時代,儒、佛、道諸家文化思想也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顏真卿當然無可避免地受到這種多元文化的熏陶與感染,使其書學思想更趨于“中和”,更接近成熟。

首先,顏真卿出生在一個儒學文化濃厚的家庭,其五世祖就是北齊出名的碩儒——顏之推(前文已有敘述)。至唐時,其家族人才濟濟,名儒輩出,他當有良好的儒學修養,在其仕途中同樣表現出來的也是儒家忠臣之士的風采,時刻把“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當作自己的為官做人之道,即使是在堂兄顏杲卿殉國后依然沒有動搖他的忠心,并以顏杲卿的忠心為自己的榜樣,真可謂忠心耿耿。

在《新唐書·顏真卿傳》中記載他曾主持太廟:“方朝廷草木不暇給,……真卿謂禮儀使崔器曰:‘上皇在蜀,可乎?’器遽奏改之,帝以為達識。又建言:‘春秋,新宮災,魯成公三日哭。今太廟為賊毀,請筑壇于野,皇帝東向哭,然后遣使。’不從……”(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2003:4854.)從這一記載可以看出顏真卿是一位碩儒,惟其如此他才有資格主持太廟。那么,在他的書法風格和書學思想中必然會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

其次,在顏真卿一生所留下來的書作中,有不少是關于道教的,或者是與道教相關的。如:《華蓋山王郭二真壇碑銘》、《東方先生畫贊碑陰記》(圖3)、《華岳廟題名》、《晉紫虛元君領上真司命南岳夫人魏夫人仙壇碑銘》、《浪跡先生玄真子張志和碑銘》、《麻姑仙壇記》(圖4)等。從唐朝的大背景來看,唐朝政府極力支持道教的發展,南懷瑾先生曾有這樣的敘述:

圖3 東方先生畫贊碑陰記(局部)

圖4 麻姑仙壇記(局部)

“自古中外的宗教,其根本雖然都建立在群眾的信仰上,但它的發展,大都仰仗帝王政權的崇奉而取得優勢。如果宗教也可以范圍于命運之說,則道教的命運,一至于唐初開國,實為鼎盛時期,此時不但在政治地位上,有所保障,且在民間信仰上,也是與當時的佛教分庭抗禮。道教從此穩定基礎與展開后來的局面,全仗大唐天子與老子是同宗的關系,誠為不可思議的史實?!保蠎谚?中國道教發展史略.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53.)

既然如此,在大唐盛世出現我國道教發展的高峰就是常理之事。在此背景下,一個享有盛譽,為人折服的書法家為統治者支持的宗教撰寫碑文更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然而,參閱多種文獻證明顏真卿不是道士。雖儒道有別,但都是生長在中國的文化思想,當有共同之處,忠義就是其相同點之一。在顏真卿身上,所具有的“忠義”正是其同時接受儒道文化的契合點,從這個基礎上來說,我們不可以抹殺道教文化在顏氏書法中體現出來的韻味。雜志《法音》中有:

“顏真卿書法的神龍變化,表明他的藝術創作已經超越了單一功用性的目的,進入到摒棄功用,而直指心源的純藝術境界。從藝術與哲學的關系來看,他的這種創作,已經脫離儒家講求美善合一,強調功用、統一、規范的模式,而進入到莊子天人冥合,自由無礙的境界。”[黃君.佛教對顏真卿書法的影響.法音,1994(11).]

再者,顏真卿在熱衷于道教的同時,也崇信佛教,這與當時佛教與老莊思想融合、佛道二家教義互釋等現象密切相關。這說明顏真卿的思想是佛道并存的。

在顏真卿儒學化的現實思想體系中,蘊含著一個佛道融合的體系,這是一個有史籍依據的事實。據《顏氏家譜》記載,顏真卿家學淵源中即有著濃厚佛教思想。其五世祖顏之推就是一位參佛有得的居士,在著作《顏氏家訓》中,強調子孫要“兼修戒行,留心誦讀,以為來世津梁”。顏真卿在中年之前,由于仕途得意,生活境遇良好,參與佛教的活動較少。五十歲左右,他親身經歷平定安史之亂的殘酷戰爭,數名家人在戰爭中喪生,家境由此下衰。安史之亂后,仕途并不如意,其人生態度、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遭到貶謫之后,便一改執著儒雅之常態,開始寄情山水,沉湎詩文,依托佛道。當他途經江州(今江西九江),登佛教名山廬山,游東林、西林二寺;在杭州,與皎然交游密切,《韻海鏡源》完成后,“命皎然師贊二十卷”;在撫州,為重建謝靈運翻經臺而撰寫兩篇記,在《顏真卿評傳》中記敘:

“大歷三年(768)五月,顏真卿遷撫州(今江西撫州)刺史,……撫州城東南四里有翻經臺,因謝靈運昔年為臨川內史時在此翻譯《涅槃經》而得名,到這時早已梁柱無存。顏真卿見了遺址不覺愀然,在吉州結識的僧人智清發愿修建,落成之日舉行盛會,顏真卿為撰《撫州寶應寺翻經臺記》,此后又撰《撫州寶應寺律藏院戒壇記》?!保▏澜?顏真卿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97.)

從中可以看出他對佛教教義與歷史的熟悉,透出對佛教的尊重。還有,根據朱關田先生《顏真卿年譜》記載,顏真卿先后于乾元二年(759)、乾元三年(760)、大歷八年(773)、大歷九年(774)為肅宗皇帝立放生池一事三度書碑,兩度奏表,并記敘其全過程。顏氏如此虔誠地銘記此事,無疑體現了其對佛教輪回思想的信仰。諸多事實表明顏真卿已經深諳禪味,參學有得,所以他終于在湖州,成為慧明大師的“菩薩戒弟子”,作了一個正式的居士。但是,他的信佛尚未完全擺脫現實人生的束縛,就其實質來說,乃是由入佛的途徑達到了老莊的虛靜的境界。顏氏豐富多彩的藝術表現,正是內心多種體驗的自然流露;忘情忘我的創作心態,已是“我心即佛”的另一種表現;以情感體驗為原動力的創作模式,表明其思維已經深深地受到佛家直覺感情的影響。

圖5 祭侄季明文稿(局部)

見此,正是這種儒、佛、道相結合的思想境界,深刻地影響了顏真卿的書法創作模式及其書學思想,使其藝術生命放出奪目的光彩。顏氏之行草書代表作更是受儒、佛、道思想影響,力破陳規,直指心源,是自由表現的典范,是理性與感性間尋求的平衡點。試看《祭侄季明文稿》(圖5)(創作背景前文已有介紹),那忽粗忽細、“歪歪斜斜”的字體和屢屢出現的偏鋒、“敗筆”,特別是那些肆無忌憚的涂抹、修改,充分體現了創作主體當時并未把既定的規軌法度放在心上,而是一往情深地將內心感受凝聚在文辭里、傾注于筆墨間。所以,創作變為一種純直覺的內心觀照,一種下意識的形式構成,單純從某一家思想或其學書經歷或其政治人生是無法準確、深刻理解顏氏書法的精神內涵。只有全面把握顏氏之思想狀況,并按照藝術形成的客觀規律,注意到儒、佛、道思想對其潛移默化的作用,才能真正理解顏真卿書學思想的豐富內涵,才能真正體會到儒、佛、道思想在其“中和”書學思想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

通過對顏真卿書學淵源、為官生涯和受到儒、佛、道諸家文化思想影響的探求,證明了三者對于形成顏氏“中和”書學思想來說,是為原因,且頗為重要。顏真卿正是以這一“中和”書學思想,結束了初唐書壇一百多年來被“王書”籠罩而無法出新的局面,并且形成了盛唐書風一種新的審美風尚,一改前人瘦媚為豐妍,另有一番風韻。顏真卿經過多方取法,廣取博采,既虛心學習前賢,又善于妙造自然,通過不斷創新而形成的書學思想影響了盛、中、晚唐書風及后世千年書風,正可謂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這些現象歸根于唐代是中國歷史上極為燦爛的時期,李唐王朝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都十分強盛,使國力空前,同時也是一個變革的時代。那么,顏氏“中和”書學思想的形成正是其書法藝術自身發展與時代相契合的結果,也是歷史的必然。

當然,從顏氏“中和”書學思想中所輻射出的是一種中國深層次的藝術底蘊,是一種中西大融合的文化內涵。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多重思想相互沖擊的今天,總會有一個支點和一根杠桿來平衡這種思想文化意識形態上的不協調,那就是“中和”。尤其是在當今社會中,所表現出來的是人們的思想麻木和意識矛盾,在功利的紛爭中,顯出出更多思想意識的偏激與分歧。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能有哪種思想文化妥協倚從,只能在兼容并包中“求同存異”。以上是我通過顏氏“中和”書學思想所引發的一點思考。

顏真卿謝世已1200多年了,其“中和”書學思想、藝術風范猶存,世代追隨學習者不衰,這種影響自唐代延續至今,波及后世眾多書家。顏氏“中和”書學思想猶如藝海中的一盞明燈,永遠照耀著人們前行。

[1] 朱關田.中國書法史.隋唐五代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 馬宗霍.書林藻鑒·書林記事[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3] 顏真卿.顏勤禮碑[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4] 黃簡.歷代書法論文選[C].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4.

[5] 崔爾平. 歷代書法論文選續編[C].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

[6] 謝保成.中國隋唐五代政治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 劉士文.中國隋唐五代藝術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 謝保成.中國隋唐五代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9] 顏真卿.顏真卿集[M].黃本驥,編訂.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3.

[10]歐陽修,宋祁.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3.

[11]朱關田.顏真卿[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12]紀云華,楊紀國.中國文化簡史·隋唐宋卷[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13]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

[14]孫立群.中國古代的士人生活[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15]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6]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17]嚴杰.顏真卿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

[18]朱關田.顏真卿年譜[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

[19]萬國鼎.中國歷史紀年表[M].萬斯年,陳夢家,補訂.北京:中華書局,2006.

[20]南懷瑾.中國道教發展史略[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

[21]朱關田.中國書法全集·顏真卿卷[M].北京:榮寶齋,1993.

(作者單位:山西大學)

猜你喜歡
思想
轉化思想的應用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聚焦補集思想的應用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遞推思想及其應用
中等數學(2018年3期)2018-08-01 06:42:02
學思想 悟思想 用思想
中國鹽業(2018年21期)2018-03-05 08:06:10
把握轉化三要素 有效滲透轉化思想
聚焦補集思想的應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中文免费福利| 欧美a√在线| 婷婷综合亚洲|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 毛片基地视频| 国产尤物jk自慰制服喷水| 久草热视频在线| 日本不卡在线|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 一边摸一边做爽的视频17国产| 韩日无码在线不卡|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亚洲午夜片| 在线国产你懂的| 亚洲黄色高清|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 先锋资源久久|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 www.亚洲一区|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电影| 日韩无码视频播放|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不卡|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香蕉|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欧美| 亚洲天堂自拍| 五月丁香伊人啪啪手机免费观看| 亚洲高清无码精品| 亚洲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九九热免费在线视频| 她的性爱视频| 免费看a毛片|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国产欧美综合在线观看第七页|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国产97视频在线|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九九|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国产系列在线| 久久免费视频播放|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国语少妇高潮|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国内精品小视频在线| 国产色伊人| 18禁影院亚洲专区|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全部毛片免费看| 国产三级成人| 国产成人91精品| 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 好吊色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动态图| 天天爽免费视频| 国产原创自拍不卡第一页| 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日韩麻豆小视频|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欧美午夜小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91日本在线观看亚洲精品|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卡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素人在线|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 美女免费黄网站|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综合成人|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777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喷潮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