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月娣 葉 亮 施鴻均 錢劍雄(.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 北京 0009)(.江蘇省特種設備安全監督檢驗研究院蘇州分院 蘇州 50)(.上海市特種設備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 上海 00)
?
特種設備法規標準論壇(6)
戚月娣1葉 亮2施鴻均3錢劍雄1
(1.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 北京 100029)
(2.江蘇省特種設備安全監督檢驗研究院蘇州分院 蘇州 215031)
(3.上海市特種設備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 上海 200333)
按 語:本期介紹了特種設備安全技術規范最新頒布信息及特種設備安全強制性國家標準整合精簡工作動態,并繼續介紹了特種設備科技協作平臺(SETP)電梯專業委員會秘書處征集到的電梯檢驗規則的有關問題以及對這些問題組織有關專家和單位進行梳理、研討所形成的理解和建議。
《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 21—2016)綜合性大規范于2016年2月22日經國家質檢總局2016年第16號公告批準頒布,將于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 21—2016)是按照《特種設備安全法》和《特種設備目錄》中壓力容器的類別,以原有的《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 R0004—2009)等七個壓力容器相關的安全技術規范為基礎,并考慮實施中存在的具體問題,以及網上收集的咨詢意見,進行合并以及邏輯關系上的理順,整合、凝練固定式壓力容器的基本安全要求,形成關于固定式壓力容器的綜合規范,其中擴展了固定式壓力容器材料范圍,明確了固定式壓力容器各環節的邊界及相應的主體責任,理順了法規與標準的關系并體現其相關作用。
《起重機械定期檢驗規則》(TSG Q7015—2016)、《起重機械安裝改造重大維修監督檢驗規則》(TSG Q7016—2016)于2016年3月23日經國家質檢總局2016年第28號公告批準頒布,將于2016年7月1日施行。《起重機械定期檢驗規則》(TSG Q7015—2016)、《起重機械安裝改造重大維修監督檢驗規則》(TSG Q7016—2016)是在2008版的基礎上,考慮《特種設備安全法》的實施、《特種設備目錄》的調整、以及國家提出有關大型起重機械安裝安全監控管理系統的新要求等,增加了大型起重機械安全監控管理系統的要求,調整了實施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的產品目錄范圍,進一步明確了實施首次檢驗的產品范圍和要求,修改完善了部分檢驗項目及其內容和方法。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強制性標準整合精簡工作方案的通知》《國家標準委關于印發〈強制性標準整合精簡評估方法〉的通知》要求,國家質檢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成立特種設備安全強制性國家標準整合精簡領導小組,下設綜合、承壓、機電3個工作小組,通過調研、評估及協調處理等,對特種設備相關的強制性標準開展清理評估,形成“四個一批,即:廢止一批、轉化一批、整合一批、修訂一批”的《特種設備安全強制性國家標準整合精簡建議》及《特種設備安全強制性國家標準體系框架》,特種設備安全強制性國家標準整合精簡工作將于2016年5月底完成。2016年3月17日召開了特種設備安全強制性國家標準整合精簡工作會議,中國特檢院、特種設備相關的11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及行業協會的代表參加了會議,會上介紹了開展整合精簡工作的總體要求和工作方案,對整合精簡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了討論。
對電梯檢驗規則有關問題的理解和建議(續2016年第2期)
注1:以下【問題】中的編號均指TSG T7001—2009附件A對應的條款號。
注2:本文的【理解和建議】是專家討論的意見和建議,不代表官方解釋。
注3:以下問題、理解和建議由葉亮、施鴻均整理。
(十九)【問題】3.2條款“當對重(轎廂)完全壓在緩沖器上時”,對其中“緩沖器的完全壓縮”目前存在兩種理解,一是理論壓縮,二是實際壓縮,建議明確在計算電梯頂部空間時,應采用理論壓縮值還是實際標稱值。
【理解和建議】對于非線性蓄能型緩沖器,GB 7588§10.4.1.2.2明確規定“在5.7.1.1、5.7.1.2、5.7.2.2、5.7.2.3、5.7.3.3中提到的術語‘完全壓縮’是指緩沖器被壓縮掉90%的高度”。CEN/TC10對“完全壓縮”作進一步解釋:“‘完全壓縮’是指壓縮量為除去所有堅實的固定裝置外,緩沖器可壓縮高度的90%。”。
對于耗能型緩沖器,應以其銘牌上標注的“最大壓縮行程”作為計算依據。
(二十)【問題】3.4條要求“當相鄰兩層門地坎的間距大于11m時,其間應當設置......的井道安全門”,但對于像電視塔、糧倉等特殊場合,相鄰地坎之間的距離超過11m,無法設置井道安全門或轎廂安全門,此類問題該如何處理?
【理解和建議】本條款目的是為了便于維修人員接近轎廂復位安全鉗或其他裝置,通過手動盤車或緊急電動運行移動轎廂至平層區域,再進行轎內乘客的撤離。而不是利用井道安全門直接撤離乘客。
針對此類特殊情況,目前正在修訂中的GB 7588.1—201X《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 第1部分:乘客電梯和載貨電梯》正在進行研究,擬允許該情況下不設置轎廂安全門或者井道安全門,另采用有效的等效措施進行電梯轎廂的恢復。
(二十一)【問題】3.6(1)要求“端部短導軌的支架數量應當滿足設計要求”,但何類文件中會體現端部導軌的設計?建議明確對端部導軌的計算要求應符合GB 7588—2003附錄G。
【理解和建議】按照GB 7588—2003強制性附錄D和推薦性附錄C的要求,端部導軌的計算文件應在制造資料中予以體現。端部導軌的計算推薦按照GB 7588—2003附錄G的要求進行。當制造單位未提供驗算文件,或者檢驗員對驗算結果有質疑,可要求制造單位提供或者重新進行核算。
(二十二)【問題】3.7要求“轎廂與面對轎廂入口的井道壁的間距不大于0.15m”,在實際檢驗中,大多以轎廂地坎到井道內表面的距離為測量點,而轎廂門框架到井道壁距離一般都大于轎廂地坎到井道壁的距離,存在一定的誤差。此類情況該如何處理?
【理解和建議】本條款目的是:如果轎門在開鎖區域之外打開,能防止因電梯井道內表面與轎廂地坎、轎廂門框架或滑動門的最近門口邊緣的水平距離過大而引發事故。
因此,本條可理解為:對于水平中分滑動門,井道內表面與轎廂地坎、滑動門的最近門口邊緣的水平距離均不應大于0.15m;對于水平滑動旁開門,井道內表面與轎廂地坎、門關閉端的轎廂門框架或滑動門的最近門口邊緣的水平距離均不應大于0.15m。安裝在滑動門的最近門口邊緣的安全觸板或光幕,若安全觸板或光幕只有使用工具才能被拆卸,則可認為安全觸板或光幕是組成滑動門的最近門口邊緣的一部分。上述“只有使用工具才能被拆卸”是指安全觸板或光幕是采用螺釘、鉚釘等方式固定,而非卡扣、粘接等方式固定。
關于本條的進一步解釋,請參照全國電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96)關于GB 7588—2003的第010號解釋單。
(二十三)【問題】3.7條款,針對轎廂與面對轎廂入口的井道壁間距大于0.15m的情況,有些電梯施工、維保單位通過加裝防護網等結構,使得上述距離減小,但對這些結構的強度沒有相關要求。請問檢驗中如何判定?
【理解和建議】當轎廂與面對轎廂入口的井道壁之間的間距不滿足要求時,可在轎廂與面對轎廂入口的井道壁之間增設防護壁,以保證轎廂與防護壁之間的間距符合標準要求,但是增設的防護壁等結構應滿足GB 7588—2003§5.4.2和§5.4.3規定。防護壁采用網孔結構不符合本標準規定。詳細解釋請參見全國電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96)關于GB 7588—2003的第002號解釋單。
(二十四)【問題】3.16(4)要求“緩沖應當固定可靠”,但對于聚氨酯緩沖器而言,不能充分表達其功能完好。建議修改為:“緩沖器應當固定可靠、無明顯傾斜,無斷裂、塑性變形、剝落、破損等現象”,另外,建議檢規修訂時增加“對聚氨酯緩沖器的壓實可靠性恢復試驗”項目,驗證緩沖器有無老化現象。
【理解和建議】建議檢規修訂時完善對緩沖器的相關要求。
另外,針對緩沖器的固定、老化和性能等的檢驗,可結合現行檢規的3.10項“極限開關”、3.16項“緩沖器”和8.6項“空載曳引力試驗”進行,以判定其功能是否有效。
(二十五)【問題】4.6(2)項,載貨電梯轎廂超面積時,在轎廂內增設護欄以限制轎廂面積,是否符合要求?
【理解和建議】GB 7588—2003§8.2.2的要求表明:1)通常情況下額定載重量和轎廂最大有效面積的關系也應符合標準規定;2)特殊情況下載貨電梯轎廂面積允許超標,但其安全應受到“有效控制”。同時,標準對“有效控制”含義有明確解釋(即包括a、b、c、d、e等5個條件)。其中,“在轎廂內增設護欄以限制轎廂面積”既不是標準“有效控制”條件之一,亦不能涵蓋全部“有效控制”條件,且存在安全使用風險,故不符合要求。
(二十六)【問題】4.6(2)條款是針對載貨電梯超面積提出的要求,實際上按GB 7588—1995及更老標準生產的病床電梯也存在轎廂超面積的問題,并且病床電梯超面積更容易發生安全事故。建議增加4.6(3)條款“對于按照GB 7588—1995及更早期標準生產的病床電梯,必須滿足以下條件:①按8.12靜態曳引試驗的檢驗內容和要求進行靜載試驗;②在乘客容易看見的明顯位置上設置標志,標明該病床電梯的額定限乘人數;③該電梯由專職司機操作,并嚴格限制人員進入”。
【理解和建議】GB 7588—1995及之前的標準關于轎廂的有效面積、額定載重量、乘客人數的要求未涉及病床電梯,對在用的早于標準GB 7588—2003之前出廠的轎廂面積超標的“病床電梯”,建議檢規修訂時進行必要調研,并予以考慮降低風險措施。
目前,檢驗時可建議使用單位對此類超面積的病床電梯采取有效的使用管理措施(如,限制轎廂有效面積、專職電梯司機操作等),以降低安全使用風險。
(二十七)【問題】6.5條款中“應當設置應急導向裝置”中“應急導向裝置”結構不明確,另外,是否所有電梯層門均需設置應急導向裝置?
【理解和建議】GB 7588—2003§7.4.2.1規定“由于磨損、銹蝕或火災原因可能造成導向裝置失效時,應設有應急導向裝置使層門保持在原有位置上”,該條原意是:由于磨損、銹蝕或火災的原因,使層門門扇的導向裝置部分或全部失效,此時層門門扇尚處于完好狀態,但造成層門門扇部分或全部脫出其導向部分,導致無層門門扇遮掩或門扇虛掩的層門洞口存在墜落的風險,因此要求設有應急導向裝置使層門在上述情況下保持在原有位置上。
若層門門扇的導向裝置(含導向裝置與層門門扇的聯接部分)在磨損、銹蝕或火災原因情況下,其骨架件(通常為金屬件)仍能承受GB 7588—2003前言§0.3.9規定的水平力且保證層門門扇不脫出導向部分,則可不另設應急導向裝置。(詳見全國電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196)關于GB 7588—2003的第007號解釋單)
(二十八)【問題】5.1項規定了懸掛裝置、補償裝置的報廢情況,但未對復合鋼帶等懸掛裝置的報廢指標進行規定,另外檢驗方法耗時耗力,不便于檢驗人員采用。
【理解和建議】由于復合鋼帶等新材料情況不一,且與現行GB 7588—2003強制性標準不符,制造單位均進行了安全等效評價。評價時對其報廢指標、試驗方法等都進行了評審,故檢驗機構應當依據檢規的要求,按照制造單位提供的報廢指標以及檢驗方法進行檢驗。
(二十九)【問題】6.8(1)條款“(1)每個層門都應當設置門鎖裝置,層門的鎖緊動作應當由重力、永久磁鐵或者彈簧來產生和保持,即使永久磁鐵或者彈簧失效,重力亦不能導致開鎖”,對于早期手拉門的電梯,不符合這一要求。
【理解和建議】6.8(1)條款非★項目,應當依照現行檢規的要求進行檢驗。
建議檢規修訂時,研究針對早期按照不同標準版本制造、安裝的在用電梯存在不符合現行檢規、標準的情況,制定相應的處理指導意見。
(三十)【問題】6.9(2)項中“間接機械連接”一詞不明確,建議修改為“間接機械連接(如用鋼絲繩、皮帶或鏈條)”。
【理解和建議】“直接機械連接”是指能夠實現鎖緊多扇門中的一扇門,所有其他門扇均能保持在關閉位置的機械連接,并且該連接符合GB 7588—2003:7.7.3.1.6和F1.3.1的有關規定。“間接機械連接”是指多扇門門扇間通過繩、帶或鏈(或其他類似方式)實現聯動,但門扇之間沒有其他的機械連接。相應的詳細解釋和示意圖請參見全國電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 TC196)第023號解釋單。
本論壇由中國特檢院技術法規部主持,歡迎大家關注和支持我國特種設備法規標準的持續完善,建言獻策、各抒己見。
意見接收信箱:jsfgb@csei.org.cn
意見投寄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和平街西苑2號樓A703(郵編:100029)
收件人:技術法規部
電 話:010-59068901
傳 真:010-59068905
作者簡介:戚月娣(1963~),女,主任,高級工程師,從事承壓設備檢驗與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6-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