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遠林
(大唐蘇州熱電有限責任公司,江蘇蘇州215214)
燃氣—蒸汽聯合循環單轉子汽輪機組振動處理
程遠林
(大唐蘇州熱電有限責任公司,江蘇蘇州215214)
某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運行中汽輪機組1#瓦和4#瓦突然出現振動緩慢增大的異常情況,最大值達到152 μm。分析機組參數,發現軸封蒸汽溫度對機組振動的影響比較大,分析軸封蒸汽溫度對機組振動的影響,進行處理。
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振動;軸封溫度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環保要求日益提高,國內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快速增加,裝機和發電量占比也逐漸增大。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十三五”天然氣發電需求預測》報告,2020年我國天然氣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億千瓦,占總發電裝機容量的4.71%。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系統中,主要有燃氣輪機、余熱鍋爐和汽輪機組成,一般燃氣輪機和汽輪機分軸布置。目前國內E級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裝配較多,聯合循環的容量大約在200 MW,配套的汽輪機功率在100 MW以下,汽輪機一般以調整抽汽供熱機組為主。由于汽輪機容量較小,一般采用單一轉子結構。由于汽輪機結構復查,任何一個設備或參數的變化,如主汽參數、潤滑油溫、疏水和軸封溫度的變化,都可能引起汽輪機組振動,遇到汽輪機振動,需認真分析、查找原因,最終找到解決的方法。汽輪機發生振動異常,將直接威脅汽輪機組的安全運行,應認真分析,設法消除。
(1)汽輪機組啟動過程中,如疏水不徹底,暖機時間不充分,汽輪機升速過快,汽輪機加負荷過快,都將引起汽輪機汽缸膨脹不均勻,造成汽缸相對于轉子的熱偏移變大,嚴重的造成轉子和汽缸的摩擦,引起汽輪機組振動。
(2)汽輪機組正常運行中,真空不正常降低,使得排氣缸溫度上升,導致后軸承座受熱膨脹抬高,引起汽輪機中心偏移,導致汽輪機振動。
(3)汽輪機運行中葉片斷裂、脫落、結垢、腐蝕,平衡塊脫落,造成汽輪機轉子質量不平衡,引起汽輪機振動。
(4)汽輪機葉片受到汽流沖擊產生激振力引起轉子葉片產生不平衡力,引起汽輪機組振動。
(5)汽輪機內部構件發生異常,如隔板、葉片變形,內部通流間隙片偏小,滑銷系統發生卡澀汽輪機汽缸不能自由膨脹,導致內部件摩擦,引起汽輪機振動。
某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配套燃機為南京汽輪電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南汽)設計制造的PG9171E型燃機(GE公司提供技術支持),汽輪機為南汽的LCZ60-5.8/1.3/0.58,雙壓(帶補汽)、可調抽汽凝汽式聯供熱抽汽凝汽式汽輪機,配以南汽生產的QFW-60-2型發電機。該汽輪機為雙壓、沖動、單排汽、單軸、可調整抽汽凝汽式汽輪機,汽缸前部(第1至第6級)為雙層結構,之后為單層結構。汽缸內裝有高壓內缸、四級隔板套、18級隔板、前汽封和后汽封等部套,通流部分由18級壓力級組成。汽輪機轉子為二支點支承,分別為1#推力支持聯合軸承和2#支持軸承,1#軸承為三層帶瓦襯橢圓軸承,1#軸承為二層帶瓦襯橢圓軸承。支持部分尺寸為1#Φ300×240,2#Φ325×260。1#推力部分為可傾瓦推力軸承,推力瓦塊為10塊,內、外徑分別為Φ296 mm和Φ545 mm,定位瓦塊為10塊,內、外徑分別為Φ300 mm和Φ545 mm。汽輪機轉子通過一副半撓性波型聯軸器與發電機轉子相連。汽輪機轉子為整鍛加4級套裝葉輪結構,裝有18級葉片,其軸系布置見圖1。2015年6月18日該汽輪機組1#瓦和1#瓦在運行中突然出現振動緩慢增大的異常情況,由94 μm逐漸升至152 μm,通過調整潤滑油溫等參數,振動最終穩定在142 μm左右。

圖1 軸系布置圖
2.1 運行工況
2015年6月18日14時50分,該汽輪機1#瓦和4#瓦軸振在運行中突然出現振動緩慢增大的異常情況,最大振動值達到152 μm(1X:152 μm)。現場用聽針檢查汽輪機本體未聽到異常響聲,17時20分調整潤滑油溫由40℃升至43℃后,機組最大振動降至142 μm(1X:142 μm),穩定運行。
2.2 數據測量采集
分析18日該機組振動異常變化原因,對該汽輪機組降負荷及停運過程的振動情況進行現場測試。所有信號取自機組TSI(本特利3500)緩沖輸出BNC端子,并采用合肥偉博測控公司生產的Vibro916 16通道振動信號采集分析系統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現場測試各軸瓦振動采集數據見表1。降負荷過程中,機組1#,4#軸承振動如圖2~圖5所示。

表1 40MW時各軸瓦振動數據表

圖2 1X方向趨勢圖
由振動趨勢圖可以看出正常運行及降負荷過程中1#,4#軸瓦振動幅值和相位變化平緩,說明軸系狀態穩定。18時07分,機組打閘停機后重新掛閘沖轉至滿速,空載狀態下各軸瓦振動值見表2。至18時10分,機組再次打閘,降速過程中振動趨勢圖如圖6~圖9所示。
2.3 振動原因分析
從上述測試圖譜看,改汽輪機1#瓦、4#瓦振動值主要以1倍頻為主,振動性質為普通強迫振動。根據之前振動不大且振動上升過程較為平緩這一現象,可以排除軸系本身質量不平衡的原因,同時調用DCS歷史曲線發現,該機組1#軸承振動緩慢上升的同時,2#軸承振動緩慢下降,說明該機組1#軸承振動的變化與軸承本身應無直接關系,而與軸系的狀態變化有關,如軸系局部的溫度變化導致轉子或軸系的不平衡狀態的改變。進一步結合現場DCS趨勢圖分析,檢查發現振動值變換前后軸封進、回汽溫度變化比較大,回汽溫度由123℃升至137℃,溫度變化和振動變化基本同步(回汽溫度變化略滯后于振動變化,該溫度測點可能存在問題,歷史曲線顯示該溫度變化為階躍式)。

圖3 1Y方向趨勢圖

圖4 4X方向趨勢圖

圖5 4Y方向趨勢圖
6月22日,4#機組啟動,根據以上分析決定拆除該汽輪機軸封進、回汽溫度測點附近保溫,就地比對溫度,發現進汽溫度就地160℃,CRT顯示只有130℃,確定為測點故障。對該機組軸封供汽溫度進行調整,控制軸封回汽溫度≤120℃,該汽輪機1#瓦和4#瓦振動慢慢下降逐漸回復原始值。
兩次降低軸封送汽溫度,振動值均明顯隨之下降,第一次后汽封進汽溫度由137℃降至120℃,1#軸承振動由151 μm最低降至88 μm;第二次后汽封進汽溫度由120℃降至108℃,1#軸承振動由98 μm最低降至62 μm,調整效果明顯,說明軸封供汽溫度的變化是導致該機組1#,2#軸承振動異常變化的原因。

表2 空載各軸瓦振動數據

圖6 1X方向趨勢圖

圖7 1Y方向趨勢圖
(1)對于單轉子汽輪機來說,因只配置一個高調門,相對大型多轉子汽輪機結構簡單,存在汽輪機汽流激振的可能性較小,應從摩擦振動和轉子熱變形考慮。

圖8 4X方向趨勢圖

圖9 4Y方向趨勢圖
(2)軸封蒸汽溫度變化導致振動變化的原因為:在機組參數不變的情況下,轉子(或軸系)本身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轉子本身的質量不平衡位置或狀態也是相對穩定的,軸封蒸汽溫度變化,使得轉子表面局部受熱膨脹,轉子不平衡狀態發生了變化,振動幅值和相位相應變化,這個過程是隨著溫度緩慢變化的,并且隨著溫度的穩定最終會趨于一個新的平衡,有時可能也會伴隨著動靜碰摩。
(3)汽輪機異常的振動是汽輪機運行過程中比較常見的故障,也是不可避免的。在進行汽輪機振動故障處理時,應根據故障的特點進行認真分析、研究,對比振動變化前后機組的運行數據,如潤滑油溫、軸封溫度和疏水的開啟情況等。
(4)汽輪機組振動分析首先應查看振動的頻率是1倍頻還是高倍頻或低頻等,振動的相位是否穩定,如振動相位變化,則應重點觀察相鄰軸承相位的關系。
(5)汽輪機轉子可逆熱彎曲引起的振動,一般主要表現在軸向振動,且主要以1倍頻為主,一般這類熱彎曲都是可以恢復的。當形成轉子熱彎曲的原因消除后,振動異常的現象也會隨之消除。
[1]中國國家能源局.DL/T5210.3-2009,電力建設施工質量驗收及評價規程(汽輪機機組篇)[S].
〔編輯凌瑞〕
TM611.31
B
10.16621/j.cnki.issn1001-0599.2016.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