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簡訊
從山西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了解到,《山西省“十三五”化學工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正式公布。山西將重點發展煤化工、煉焦化產品深加工、鹽化工、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化工裝備制造、“互聯網+化工”模式等產業,構建山西特色化學工業新體系,實現由原料制造向材料制造轉變。
山西省經信委投資處副處長閆林表示,“十三五”山西將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構建特色化學工業新體系。到2020年,全省化學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有望達到1 500億元,行業年轉化利用煤炭超過5 000萬t。
根據《規劃》,從產業布局結構看,山西要科學發展現代煤化工,以煤炭分質分級利用為方向,從生產燃料、原料向生產材料轉變,優先規模化發展煤(甲醇)制烯烴、芳烴、乙二醇等新材料產品,穩步適度發展煤制油、氣等能源轉化產品,鼓勵發展焦煤、煤氣聯產精細化學品。到2020年,晉北現代煤化工基地初步建成,現代煤化工成為拉動該省化學工業發展的新引擎;晉東、晉中(南)基地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化肥、甲醇、煉焦化產品加工、乙炔化工、農藥等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重點發展的26個化工園區產品銷售收入占全省80%以上,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超100億元企業10戶。
在技術創新目標方面,《規劃》提出,“十三五”末,以適合山西煤種的氣化技術研究和應用為代表的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和重大裝備取得突破,重點支持煤氣化、合成氣化工、甲醇及其下游產品、苯及其下游產品、乙炔化工、精細化工等6個創新鏈和30項技術開發與示范。全行業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技術裝備達80%以上,建立國家級工程中心1~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2個,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2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超過30戶。
《規劃》還提出,要加強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以“互聯網+化工”模式,推動建立化工企業物聯網、行業信息管理平臺等,推進化工企業信息化建設,加快智能園區建設,提升化工園區信息化水平。
為全面提升河北省石化產業核心競爭能力,促進石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河北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出臺石化產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要求,結合河北省石化產業發展實際,及時調整新增限制和淘汰類產業目錄。逐步優化產業布局,顯著提升創新能力,全面發展綠色化工。
意見提出,嚴格控制新增過剩產能。控制焦炭、燒堿、純堿、硫酸、電石法聚氯乙烯、甲醇、染料等行業新增產能項目建設,對符合政策要求的先進生產工藝改造提升項目,實行等量或減量置換。鼓勵發展和研發高端石化產品。充分發揮技術標準、環境標準、節能節地節水、質量和安全等準入手段的倒逼作用,加快推進落后和過剩產能退出市場,擴大先進產能的市場空間。
著力加快基地、園區和產業集群建設,推進石化產業向沿海轉移、向園區集中,加快曹妃甸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京唐港石化產業園區、滄州渤海新區和衡水工業新區功能性新材料產業園區的建設步伐,建設大型沿海石化基地,加速產業聚集。優化調整產業布局,實現一體化、集群化、基地化發展,進一步提升石化產業的集中度,延伸產業鏈。
做大做強優勢產業。曹妃甸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以煉化一體化為主體,以原料多元化加工為補充,加快建設一批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圍繞建設華北重要合成材料基地,推進滄州渤海新區化工基地和任丘石化基地建設,積極開發新型特種合成材料。繼續推進唐山、邢臺、邯鄲、滄州煤化工園區建設,提高產業集中度和規模化水平。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充分發揮唐山三友、保定樂凱、晨光生物、河北誠信、新奧集團等5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作用,鞏固其在國內領先地位,爭取再有5家以上企業建成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支持49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突破一批關鍵工藝技術,研制一批高端精細化學品,開發一批先進節能技術、清潔生產技術和資源綜合利用技術。鼓勵大中型石化企業建立科研開發機構,爭取到“十三五”末省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100家以上,90%以上的大中型石化企業均建有科技研發機構。
全面深化開放合作。以曹妃甸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和滄州渤海新區合成材料基地為平臺,引進國內外戰略投資者,特別是加強與央企的合作,鼓勵支持民營企業民營資本參與投資建設,打造環渤海地區重要的石化基地。積極承接京津石化科技成果轉化,引進一批資金、技術和人才,努力打造一批產業鏈條完整、工藝裝備先進、綠色循環發展的基地或園區。鼓勵外資參與國內企業改組改造和兼并重組,積極推動河北省煉油、化肥、農藥、染料、純堿、無機鹽等優勢產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到國外投資建廠。
由國家環保部環監局副處長劉靜、環保部環監局干部鄧軍等組成的國家環保督查組蒞臨華泰公司就危險廢物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實地檢查。督查組一行通過查看環評中規定的公司危險廢物種類,核查下游危險廢物處置單位資質,核對公司危險廢物產生、儲存、轉移數量一致性,通過調取廢硫酸、高沸物等儲罐液位下降曲線核對轉移出庫數據的真實性。同時根據臺賬記錄情況并查看了現場廢觸媒庫、核實危險廢物儲存中心的儲存量、標識標牌等。
在檢查結束后,國家環保督察組對中泰華泰公司給予了高度評價。
德國巴斯夫2016年11月8日宣布,計劃在未來5年內投資超過2億歐元,用于全球塑料添加劑業務的產能擴建與運營,其中近一半將用于亞洲。
巴斯夫特性化學品部門總裁費沙博士教授(ChristianFischer)表示:“為滿足全球抗氧化劑與光穩定劑日益增長的需求,巴斯夫將通過投資增加產能加強塑料添加劑業務。此外,公司還將投資于數字工藝與電子技術,在各地區成為值得信賴的供應商,更好地支持客戶。”
該項投資計劃在巴斯夫北美及歐洲生產基地擴建塑料添加劑產能,并進行自動化、電子技術與數字建模的建設。此外,巴斯夫計劃在亞洲擴建塑料添加劑生產網絡。
巴斯夫的塑料添加劑產品主要包括:紫外(UV)光穩定劑、抗氧化劑、工藝穩定劑和其它添加劑。
2016年11月9日,Olin公司在其位于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的新辦公地點舉行了一周年慶典以及Olin上海中心落成典禮。Olin執行副總裁及全球環氧業務兼國際業務總裁PatDawson先生、Olin全球業務服務總監 RickTrager先生、亞太區總經理HidekiHorito先生出席了此次活動。
Olin上海中心作為Olin公司亞太區總部已投入運營,Olin亞太區技術創新中心也坐落于此,以推動公司在亞太區的產品研發和技術服務。
2015年10月,Olin公司正式完成了與陶氏化學公司旗下氯化產品業務的合并交易。該合并交易包括陶氏化學公司位于美國墨西哥灣的氯堿和乙烯基產品生產基地、全球氯化有機化學品業務和全球環氧樹脂業務部門以及陶氏--三井氯堿合資企業100%股權。合并后的新Olin公司已成為全球領先的氯堿產品和環氧樹脂供應商。
Olin亞太區總經理 HidekiHorito先生表示。“Olin公司在氯堿生產領域已經擁有了一百二十多多年的歷史。合并后的Olin在氯堿、環氧樹脂等領域都位居全球領先地位,為公司將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該公司坐落于張江的技術創新中心也會為公司與亞太區尤其是中國客戶的緊密合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Olin在亞太區的主體業務為環氧樹脂和氯化有機物,業務范圍遍及中國大陸、香港、臺灣、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和地區。亞太區生產基地分別位于中國張家港和韓國龜尾市,為亞太及全球市場提供環氧樹脂類產品。公司在香港、臺灣、東京、首爾、曼谷、新加坡、墨爾本等亞太區城市也設有辦事處。
在最近召開的化工行業智能制造及智慧化工園區建設現場經驗交流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周長益表示,石化化工行業流程復雜,主要大宗原料和產品80%以上屬于危險化學品,安全環保風險高,推進智能制造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比其他行業更為突出。
近年來工信部同石化聯合會在石化化工行業推動智能制造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總體來看,石化化工行業的信息化、智能化是走在前面的。石化化工行業超過90%的生產企業應用了過程控制系統,生產優化系統(APC)、生產制造執行(MES)、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ERP)也已在企業中大范圍應用。
智能化改造不僅對石化化工行業安全生產、節能減排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綜合競爭力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