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艾倫
隨州專用汽車產業轉型升級見成效
——專訪隨州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副市長王志勇
本刊記者 艾倫

在2016中國專用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隨州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副市長王志勇發表了題為《著眼特色優勢 狠抓創新驅動 全面推進中國專用汽車之都智能轉型》的演講。在演講過程中,王市長對隨州專汽產業發展成果、轉型路徑發展目標進行了深入闡述,在行業內反響強烈。在近年來,作為“中國專用汽車之都”的隨州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取得了什么樣的成績?隨州市政府對于該市專用汽車產業的未來又是如何規劃?為此,本刊對隨州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副市長王志勇進行了專訪。
《專用汽車》:2015年您也參加了專用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代表我國重要專用車生產基地負責人對隨州的專用車區域競爭優勢進行了剖析,對中國專用汽車之都建設提出來很美好的發展愿景。那么在一年多以來,隨州在專用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績?
王志勇:隨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戰略,高標準規劃專汽產業發展目標和路徑,加快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推進智能化、網絡化、自動化、數字化等技術在專用車領域的開發應用。以專業、綠色、智能為突破口,推進專汽產業智能轉型。涌現出像恒天汽車、程力集團、力神專汽、廈工楚勝、江南特汽等一批優勢品牌企業。今年1~10月份,在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隨州專汽逆勢前行,實現產值256億元,同比增長13.1%,專汽產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智能轉型突破發展。為加快我市專汽產業轉型步伐,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意見》、《實施千億元專汽產業三年行動計劃》、《突破性發展新能源、輕量化、智能化專用車,打造千億元專汽產業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措施。并成立三個產業招商專班,實施精準招商。去年以來,我們與中國中車、比亞迪、中旺集團、恒天新能源汽車研究院、蘇州汽車研究院、漢陽專用汽車研究所等知名企業和在行業有影響力的機構達成合作,致力于在專用車輕量化、新能源、智能化等領域深入合作。兩年來,已在“三大板塊”取得了突破性發展:一是危化品罐式車基本實現了標準化、輕量化生產。全市10家重點輕量化專用車企業產量達到7000輛,力神專汽專注做精品鋁罐車,最新研發的產品每輛車減重2300公斤,毛利率較以前增加5個百分點,呈現出“質提、量升、利增”的良好態勢,市場占有率大幅提升,已形成我市知名的輕量化專用車品牌;二是新能源汽車取得飛速發展。全市形成了研發、生產、配套、售后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體系。恒天汽車、程力集團2家企業具備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7家企業可生產國家公告產品,實現配套生產。恒天汽車投資5億元建成全國首條柔性化新能源汽車生產線,年產新能源汽車1.5萬輛,在全國率先成功研發并運行新能源汽車售后遠程實時監控平臺,程力集團投資4億元布局年產1萬輛新能源專用車生產線,全市新能源汽車公告品種涉及客車、校車、環衛、物流、作業等5個類別40多個品種,成功占領主要一線城市市場;三是專用車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齊星車身基于工業機器人智能化電動車底盤生產線、恒天汽車智能網絡監控系統、東風車輪智能機器人、重汽華威智能渣土車、華一專汽智能泵車等一批智能裝備、智能產品、智能制造項目等得到推廣應用和投入生產。湖北專汽研究院與30多家企業合作研發的高效罐式洗掃車、高校聯合疏通車、真空吸塵車、新能源專用車整車控制器等一批高端智能化產品入選全國專用車技術創新聯盟科技成果庫。
(二)區域品牌創建成效顯著。市政府強力推進全國區域品牌示范區創建,邀請湖北省專汽研究院、特檢院、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工信部品牌辦專家,對企業研發、檢測、管理人員進行系統培訓。以齊星車身、奧龍專汽、廈工楚勝等公司為試點,在全行業推廣精益生產和6S管理模式。通過近2年品牌創建活動,通過品牌培育體系建設,主要骨干企業自主品牌產品銷售比重達到77.58%,全市專用車車產品抽檢合格率達到100%,廈工楚勝、江南特汽由品牌試點轉為品牌示范企業,隨州專用汽車區域品牌經過層層篩選,成為全國首批唯一的專用車產業集群區域品牌示范區。并先后被評為國家專用車質量提升示范區、國家級出口專用車產業質量安全示范區。

(三)差異化發展帶動轉型。引導企業分片、分單元生產“專、精、特”產品,指導每家企業實施“五個一”:組建1個技術創新團隊、建設1個省級研發平臺、簽約合作1所高校或科研院所、每個主導產品申請1項發明專利、開發和轉化1項科技應用成果。全市形成以江南特汽、程力專汽為主的消防車,以廈工楚勝、玉柴東特、力神專汽為主的鋁罐車,以程力專汽、合力專汽、新中綠專汽為主的環衛車,以廈工楚勝、合力專汽、力威專汽為主的應急救援車,以齊星車身、俊浩專汽為主的房車,以恒天汽車、程力專汽、東風隨專為主的新能源汽車等“拳頭產品”,每個拳頭產品均要求產銷做到國內前列。以“拳頭產品”促進差異化發展,培育行業知名品牌。
(四)創新平臺趨于完善。湖北專汽研究院(新能源汽車研究所)、全國專用車創新戰略聯盟、汽車產業信息中心、專用車生產力促進中心等四大創新平臺,充分突顯政府在資源整合、技術創新、智能轉型等方面整體推動和引導作用。近兩年來,各類創新平臺幫助企業爭取省以上科技項目23項、科技資金4千余萬元、專利申請53項。全市專汽行業有40多個填補國內空白產品,在湖北省率先研發并投產新能源專用車,東正專汽、江南特汽與湖北省專汽研究院合作研發的“道路蒸汽除冰車”、“基于納米涂層高效加熱技術的旅居房車”、云梯消防車分別達國際領先水平、獲得湖北省科技創新獎。
《專用汽車》:請問王市長,從目前來看,隨州作為中國專用汽車之都,對比其他幾個區域來講,有哪些特點和優勢?
王志勇:隨州作為中國專用汽車之都,在引領我國專用車產業轉型升級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同時,經過近兩年的發展,在行業內樹立了明顯的比較優勢。
一是混合制經濟日趨活躍。充分發揮產業資源優勢,承接產業轉移,成功引進東風公司、三江航天、中國重汽、中國恒天、廈門重工、三環集團、中航工業、玉柴集團等知名企業來隨投資,嫁接重組本土企業,盤活存量,充分利用大企業的資本、技術、管理優勢發展壯大我市專汽產業。目前,全市混合所有制專汽企業達到11家,有力助推了隨州專汽產業提檔升級、多元發展。

二是市場競爭力行業領先。全市已形成年產專用車20萬輛,年產值近400億元,占全市規模工業總產值30%以上的份額,規模企業達到168家,國家公告內品種已達6000多種占全國總量的80%。省級各類技術中心22個、高新技術企業29家、自主中國馳名商標7個,6家企業參與了國家行業標準制定。在全國成功創造了 “六個第一”,即油罐車、城市環衛車、化工防腐液體車、平頭車身、鋼質輪轂和汽車鑄造件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專用車全國市場占有率達到10%,其中,綠化灑水車全國市場占有率達到80%。產品出口覆蓋全球94個國家及地區,出口創匯近3億美元。
三是品牌知名度享譽全國。通過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市不僅贏得“中國專用汽車之都”金字招牌,還成為“國家新型工業化專用車產業示范基地”、“國家專用汽車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應急專用車產業示范基地、全國專用車質量提升示范區、國家出口專用車安全質量示范區、國家首批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示范區。前不久,我市專汽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經驗在全國170個產業集群進行推廣,“隨州專用汽車”品牌知名度顯著提升。
四是網絡營銷漸成主流。充分發揮電子商務在全球化采購中的作用,整合隨州專用汽車及零部件企業的營銷體系,以“專汽之都”網、湖北專汽網、專汽電商產業園為平臺,引導專用車企業加盟并以中國專汽之都整體標志對外營銷。探索出“線上、線下”網絡營銷的隨州模式,我市專營專汽經銷公司達2000多家,主要以網絡銷售為主。程力專汽、廈工楚勝、江南特汽等專用車企業網上年銷售額均在1億元以上。支持企業開拓海內外市場,江南特汽公司通過外文網站營銷向海外出口600多臺消防車。
《專用汽車》:請問王市長,隨州市政府在今后一個時期對專汽產業轉型發展有什么美好的規劃?
王志勇:今后,我們將搶抓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漢江生態經濟帶、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及淮河生態經濟帶等重大戰略機遇,加快實施“工業制造2025”,推動傳統產業向互聯網+發展,突出綠色智能轉型,努力實現“專汽之都”競進提質、轉型升級。
一是頂層設計,優化產業布局。以專汽產業“十三五”規劃為引領,優化各縣市區產業園區布局,加快推進湖北專汽產業園、應急救援裝備制造產業園、百萬噸鑄造產業園、新能源專用車產業園“四大”產業園區建設,推進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建設,構建產業發展新的增長極。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拓展并優化海外市場布局。優先發展“專精特輕新”專用車,重點發展專用汽車底盤,突破發展關鍵汽車零部件,大力開發和生產新能源和應急救援專用汽車。
二是兼并重組,推進集群發展。承接產業梯度轉移,深入推進專汽行業兼并重組,重點引進世界知名企業和國內500強企業與隨州企業合資合作;優化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資源再配置,加快推進本地企業重組。重點培植恒天汽車、廈工楚勝、齊星集團、程力集團等大型企業集團,在技術改造、項目建設、配套政策等方面繼續給予大力支持,著力打造一批規模大、實力強、主業突出的行業領軍企業,力爭新增3~5個區域性的大企業集團。
三是平臺支撐,提升服務能力。加快“專汽之都”產業信息平臺建設,支持湖北省專汽研究院、全國專用車創新戰略聯盟與知名院校及專汽企業的戰略合作,推進專汽博覽中心、國家專汽質檢中心建設,加強專用汽車設計、研發、應用、人才等方面的建設,提升專用車的營銷、信息、物流、金融、檢測等平臺服務水平。打造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不斷延伸專汽產業鏈條,全方位推進產業從生產制造型向產業服務型轉型發展。
四是創新引領,加快智能轉型。支持企業新上智能化生產裝備,引進信息化管理系統,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發展互聯網+專汽產業。加快智能化專汽產品研發,推進產品更新換代,力爭在輕量化技術、智能化應用、新能源汽車研發、網絡化技術方面取得新突破,在關鍵零部件和整車技術方面取得新進展。
五是質量為先,鑄造卓越品牌。全面落實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建立質量失信黑名單制度,圍繞研發創新、生產制造、質量管理和營銷服務等環節提高產品周期質量追溯能力,開展重點產品、重點企業質量執法,形成企業主體、政府主導、部門監督、行業自律、社會參與的質量提升共治格局。引導企業積極創建全國馳名商標和知名品牌,提升隨州專汽產業的質量信譽、質量安全水平、品牌競爭力和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