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泉州理工職業學院團委
打造“創業者的搖籃”
文 | 泉州理工職業學院團委
泉州理工職業學院作為一所非營利性民辦高校,辦學20多年來,一直用行動不斷詮釋“創業”的精神和內涵,積極構建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體系。
長期以來,泉州理工學院打造“創業者的搖籃”校園創業文化,激發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充分地把理論學習運用實踐。充分發揮民辦體制優勢,將有條件的專業實驗室轉化成“師生創業工作室”,兼具教學和運營服務功能,將專業技能轉化為實際產出,在全校營造“人人有機會、處處有空間”的創業氛圍。同時,堅持把“長跑早鍛煉”作為錘煉學生吃苦耐勞品格、堅忍不拔毅力和團結互助精神的特色育人項目,學生在校期間自覺晨跑累計可達750公里以上。近年來,充分利用網絡、校報、校刊、廣播等多種宣傳工具,發揮校友會的作用,收集創業典型人物和事跡,樹立勇于創業的榜樣、形成示范,用廣大學生身邊實實在在的成功創業者的事跡感召青年學子,激發他們的創業欲望。通過創業大講堂、創業訓練營、創業設計大賽、創新創意競賽等活動,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創業實踐,大力弘揚積極進取、自主創新精神,強化專業實踐和創新能力,努力營造積極進取、踏實求學、刻苦上進的良好學風,促進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學校學子在省市級創業競賽中屢獲佳績。
將創新創業教育列入人才培養方案,在課程建設與教學方法上進行大膽嘗試:一是教學編制改革,改變大班制為小班制,設置必修課與選修課專項學分;二是教學方法改革,改變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實行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組討論、商業游戲模塊等教學方法,突出教學的實踐性和實效性;三是作業內容改革,弱化理論性作業、強化任務引領和行動導向的技能性作業。同時,還積極推動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融通,形成了以課程為主體、講座為補充、活動為載體、個性化指導為特色的“精細化”創業課程體系。
學校先后成立創業協會、大學生就業創業促進委員會等學生社團,每年固定舉辦百元創業大賽、模擬營銷實戰大賽、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并積極組織參加各級各類的創新創業競賽,通過以賽促學,推動學校創新創業實踐成果層見疊出。
深入開展產學研結合,是學校開展特色專業教育、提高師生專業技能、提升就業競爭力的最佳途徑。泉州理工學院在深入探索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過程中,將“永續經營”作為一個核心概念,探索出“建設一個專業群,培育一個以上自有知名企業,服務區域一個產業”這么一條特色發展之路。通過孵化“工作室”——校(系/院)辦企業——引企入校,圍繞專業群建成一批寓教學、社會服務、培訓鑒定、研發于一體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教師即項目負責人、創業者、雙師,教師團隊即合伙人,學生即員工,形成雙軌、多元的教學實踐模式。
(泉州理工職業學院團委書記蔡金佩執筆)
統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