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團常州市委
創新服務模式,打造職校青年創新創業新引擎
文 | 團常州市委
團常州市委瞄準青年“創新創業中的煩惱”,積極構建“能力培養——平臺建設——成果孵化”的鏈式服務體系,打造職校青年創新創業新引擎,先后建成“電子技術應用”“機電技術應用”等15個國家級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發展中心等5個省級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
一是培養職業精神。分階段推進職業精神教育,組織新生開展“生涯設計、點滴做起”主題團日活動,組織老生開展“學會和諧相處、與人團結協作”素質拓展訓練,組織畢業生進行“做名合格公民、做名優秀員工”系列強化教育活動;分專業開展教育活動,按照相關行業入職要求,推出“軌道交通夢想講述團”“建筑設計大師”宣講活動,有效提升學生職業精神。二是提高職業技能。圍繞培養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的目標,實施校政企合作辦學項目,推動政府出引導資金,企業出設備、技術和管理人才,學校出場地和師生,共同打造“青年職業技能實踐基地”;開展“雙走進”活動,組織中職校學生帶著技能進企業找職業崗位,組織青商企業家進校園找技能人才,實現資源有效對接。三是拓展技能服務。引導學生走出校園,深入社會和企業, 每年開展100多場專業技能服務活動,組織衛生專業學生開展“導醫導診”活動,組織機電專業學生進社區開展“雷鋒科技服務”行動,通過廣泛開展服務“倒逼”技能的提升;開展校企合作,承接合作企業技術外包項目,圍繞企業技術難題展開協同攻關,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創新興趣和實踐能力。
在省內率先成立常州市中職青年創新創業聯盟,著力構建三大平臺。一是搭建綜合實訓平臺。依托聯盟加強對“財富夢”學生創業街、“美樂地”創業園、“創客空間”等校園實訓平臺的規劃和指導,整合形成全方位、階梯型、專業化的綜合實訓平臺,在辦公場地、項目孵化、市場對接、技術升級等方面為學生提供幫助和指導;同時,每學期在實訓平臺定期舉辦“幸福集市”“創課嘉年華”等專項活動20多場,為職校學生培養創業興趣、明晰創業思路,熟悉創業流程,培養創業能力提供了便利。二是搭建競賽牽引平臺。以“挑戰杯——彩虹人生”等創新創業大賽和“振興杯”青年職業技能大賽等專業技能大賽為牽引,先后指導成立了“聶榮正工作室”等一批創新導師工作室和“機器人特長生工作室”等一批專業技能拓展室,制定完善工作室管理辦法和考核激勵制度,吸收優秀學生組成研發團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力。三是搭建社團活動平臺。聯盟現有各類學生創新創業社團協會27個,覆蓋全市16所中等職業學校,全部入駐實訓平臺,為廣大創新創業學生強化實踐操作能力創造更好的條件;引導社團通過參與各類競賽,舉辦論壇、講座,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新創業活動,打造線上“創新創業伙伴圈”,營造良好的校園創新創業氛圍。
一是提供智力支持。依托常州青年創新創業學院,開設職校學生專場班,舉辦“職職幫”創業大咖進校園活動,針對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通過導師輔導、素質拓展、模擬實戰、結對幫扶、網上咨詢等方式,為創新創業學生提供智力幫扶;二是助推金融服務。聯合財政推出貼息政策,對10萬以下青年創業貸款享受基準利率貼息、10-50萬貸款享受貼半息政策;量身定制“江南恒生貸”“草根貸”等金融產品,引導“青商1號”股權基金投資優質項目,通過“政府引導+信貸支持+創投投資+擔保保險”組合拳,使職校青年創業的融資難題得以解決。三是對接青創空間。依托“常州市青年眾創空間聯盟”,與“嘉壹度”“新動力”“青武創客”等12家青年眾創空間簽訂合作協議,發掘有潛力的創新創業項目,幫助其入住孵化;同時推動“互聯網眾創園”等9家職校眾創空間的對接服務,通過聯合路演、精準招商、人才交流、項目合作等方式,讓更多的職業院校青年實現創新創業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