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改革
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是政府支持科技創新活動的重要方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先后設立了一批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為增強國家科技實力、提高綜合競爭力、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分類資助方式不夠完善,現有各類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存在著重復、分散、封閉、低效等現象,多頭申報項目、資源配置“碎片化”等問題突出,不能完全適應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要求。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按照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財稅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2014年,國務院發出《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改革方案出臺以來,中央財政動真碰硬、攻堅克難,會同科技部等相關部門狠抓方案落地,全面推進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工作。
一是會同科技部建立了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建立統籌協調的科技決策機制。明確了部際聯席會議議事規則,由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共同負責審議科技計劃布局和重點科研任務設置。2015年聯席會議審議了戰略咨詢和綜合評審特邀委員會組建、科技項目形成機制、專業機構遴選改建、重點研發計劃布局、監督評估體系建設等一系列改革事項。組建了戰略咨詢和綜合評審特邀委員會,為部際聯席會議提供決策參考。二是實現政府科技管理職能的重大轉變,政府部門不再具體管理科研項目。建立依托專業機構管理項目的機制,啟動專業機構遴選與改建工作,根據遴選原則和標準,選擇了7家科研管理類事業單位開展專業機構改建工作并承接項目管理,明確了相應的管理任務。三是監督評估機制初步建立。會同科技部研究制定科技計劃監督評估工作方案和相關管理制度,建立了分層分級監督體系,明確各部門(單位)的職責,確立內部管理與自律、公開公示和外部監督相結合的工作模式和機制,初步建立“全程嵌入式”監督評估體系。四是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開通服務。該信息系統整合了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庫、科技專家庫、科技報告庫,服務門戶2015年11月正式上線運行,實行全過程痕跡化管理,做到“可申訴、可查詢、可追溯”。
在 2014年啟動科技計劃優化整合的基礎上,2015年,對整合難度較大的科技計劃進行了優化整合,完成了近90%的科技計劃的優化整合工作。將863計劃、97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產業技術研發資金等,整合歸并形成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將支持某一產業領域發展的專項資金中支持技術開發的內容,納入國家科技計劃體系統籌支持。通過優化整合,初步搭建起了總體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的五大類科技計劃體系,有效破除了條塊分割、多頭管理、支出政策“碎片化”和利益固化的體制痼疾,盤活了存量財政資金。
一是體現中期財政規劃的要求。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資金管理中增加概算管理環節,即在確定預算前,先由財政部、科技部組織編制概算,經審核后,財政部批復五年總概算和年度概算, 不再一年一定,實現與中期財政規劃的有效銜接。二是理順職責,放管結合。財政部側重于重點專項概算管理和總預算的核定,不再審核具體項目預算。專業機構負責具體項目預算的管理。同時加強事后監管,會同科技部加強對科技計劃的實施績效、專業機構履職盡責的監督評估,真正實現“該放的放,該管的管”。三是進一步完善資金配置機制。根據專項任務目標分解和不同研發階段的情況,科學合理、實事求是地編制和審核概算,統籌配置中央財政、地方財政、企業、社會資本等各渠道的資金,提高資金配置的科學性、合理性。
配合科技部做好重點專項啟動實施相關工作,在對各部門、地方、行業協會報送的科技任務進行凝練的基礎上,提出2016年任務方向,經過特邀咨評委咨詢評議和部際聯席會議審議,最終報經國務院確定2016年優先啟動重點專項,并設計了全鏈條一體化的組織實施機制。通過重點專項的凝練生成,明確了科技創新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建立了圍繞重大任務推動科技創新的機制,形成聚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配置科技資源的模式,實現了“集中力量辦大事,把錢用在刀刃上”。
(財政部教科文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