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研究
中央財政工作
2015年,財政政策研究工作緊緊圍繞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和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總目標,結合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及其改革的優先順序,對改革迫切性強、急需研究支持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政府間事權劃分、農村土地制度等課題進行深入研究,陸續上報一批研究報告,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對涉及面廣、情況復雜、需要多方參與支持研究的周邊經濟戰略等課題,做好數據資料收集、建立分析模型、廣泛聽取意見等前期準備工作,力爭盡快形成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同時,認真履行財政部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加強對改革工作的統籌協調和督導,推動完成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年度改革任務。
(一)致力于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等課題研究,陸續上報一批研究報告。
1.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問題。系統研究梳理國內外養老保險制度及有關重大問題,形成了9份研究報告和11個國別材料。赴上海、浙江、福建、陜西等省市調研座談,采集數據,運用精算理論和方法,對我國現行養老保險制度及其運行效果進行全面評估,分析了現行制度存在的問題和不可持續的原因,提出了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建議方案,形成《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性研究報告》。
2.澳門經濟轉型問題。開展澳門博彩業及其經濟轉型問題研究,赴廣東與中山大學、廣東社科院、暨南大學、有關政府部門等的專家、學者和工作人員座談,拜訪公安部、國家安全部、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聯、中國政法大學等部門和單位,搜集相關材料和數據,溝通情況,聽取意見,形成《完善澳門博彩業管理模式推動經濟轉型的建議》研究報告。
3.事權劃分國際經驗。重點選擇當今世界具有代表性的美、德、英、法、日等國作為樣本,系統梳理相關國家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的理論依據、法律規定、具體做法、歷史演變及發展趨勢等,比較分析其差異性和相似性,探索研究對我國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改革的啟示,形成《事權劃分的國際經驗及啟示》研究報告。
4.美國社保基金與一般公共預算關系問題。與美國駐華大使館、美國財政部等方面進行了多次溝通,詳細了解美國社保基金管理機制和具體做法,從制度設計和操作層面分析其與聯邦政府一般公共預算的關系及其特點,總結相關經驗啟示,形成《美國處理社保基金與一般公共預算之間關系的主要做法及啟示》研究報告。
5.結構性改革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問題。主要從國際比較和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實證分析的維度,強調經濟新常態下更加需要依靠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分析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路徑及其影響因素,進而提出以結構性改革實現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有關政策建議,形成《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 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研究報告。
此外,政策研究室還先后上報《大國崛起的財政因素》、《中國政府凈資產研究的比較分析》、《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動力問題研究》、《促進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財稅政策研究》、《醫改不是無解的難題——“三明經驗”的再調研》、《從重慶、浙江試點情況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新加坡土地征用及集體協議相關法規》、《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去杠桿情況及啟示》、《2015 年美資在華企業對中國商業環境主要觀點》、《“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外部環境研究》、《“十三五”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及 2030 年目標展望》和《“十三五”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存在的“短板”問題及對策》等研究成果。
(二)開展周邊經濟戰略等課題研究并取得重要進展。
1.周邊經濟戰略問題。一是進一步完善研究思路,引入全球價值鏈理論和比較優勢分析方法,重點從交易成本的角度研究與周邊國家經貿合作的戰略選擇。二是加強與部內關稅、行政政法、經建、國庫等司局溝通交流,了解掌握我國在關稅政策、自貿區談判、對外援助、互聯互通規劃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實施情況。三是請與周邊國家鄰近或經貿往來較為密切的省份,提供對外經貿合作情況、面臨的挑戰和下一步規劃設想等材料,為課題研究提供素材,同時推動研究成果與已有政策和地方規劃的有機銜接。四是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及國家發展改革委外經所、中國社科院全球戰略與亞太研究院、國家開發銀行等國內機構合作,分別組織研究團隊,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
2.醫藥衛生體制問題。一是廣泛組織討論。組織召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研究工作專家座談會,就當前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若干重大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拜訪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中央財經大學等科研院所,聽取有關專家對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看法。二是深入開展調研。赴福建三明、浙江杭州等地進行醫改專題調研,深入了解醫改進展、重點難點問題和主要經驗教訓等情況,聽取有關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三是拓寬研究視野。安排人員參加法國巴黎政治大學“醫療衛生改革和養老服務產業發展”國際研討會,了解國際經驗,交流研究思路。
3.中央和地方事權劃分問題。組織人員系統梳理國內相關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文件,開展專題調研,分析中央和地方事權劃分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研究提出下一步改革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啟動涉農、教育、環保等重點領域事權劃分與財政支出責任問題研究,赴廣東、云南、湖北等省開展專題調研,搜集資料,了解情況。
4.社會債務問題。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的特點,借鑒“閥值論”等理論框架,梳理分析影響經濟和各類債務發展的變量因素,構建科學合理的回歸分析模型,嘗試尋找整體債務規模對經濟發展正負效應轉變的拐點,并對促進經濟發展的債務規模臨界值、各類債務的黃金比例關系等一系列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5.中期預算國際經驗。重點選擇澳大利亞、英國、法國、瑞典、美國和日本等部分現代成熟市場經濟國家,對其實施中期預算的時代背景、驅動因素、法律依據、現實考慮、具體做法、完善過程及其發展走向等情況進行梳理分析,總結中期預算及其運行的一般規律和相關經驗啟示,為我國推動中期財政規劃管理改革提供有益借鑒。
6.農村土地制度問題。圍繞制約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因素,堅持問題導向,開展農村土地流轉制度改革專題研究。赴重慶、浙江兩地深入了解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簡稱“三塊地”改革)試點進展情況等,重點梳理重慶地票制度的設計理念、運作方式、制度可持續性,以及“三塊地”改革試點進展等。
7.做好世界銀行技援項目立項準備工作。配合部內國際財經合作司向國家發展改革委申報了“現代財政制度與國家治理”世界銀行技援貸款項目,擬列入世界銀行2016財年規劃,并于2015年3月、9月和11月(赴世界銀行)先后與世界銀行相關部門進行多輪磋商,細化項目建議書。12月8日,世界銀行項目評估團來訪,旨在完成項目評估文件,為后續的項目貸款談判做準備。
2015年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關鍵一年。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中央改革辦要求,政策研究室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和督導,完善工作機制,推動完成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年度改革任務。
(一)加強統籌協調,明確任務分工和相關要求。一是研究部署年度改革工作。根據中央改革辦和部領導指示,印發了《關于做好2015年貫徹落實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國重要舉措有關工作的通知》,對涉及財政部的改革任務在部內明確了分工,落實了責任,提出了相關工作要求。二是組織落實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相關任務。研究擬訂了《財政部落實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相關任務的部內分工方案》,落實會議提出的任務,形成并上報相關研究報告。三是進一步細化改革工作流程和要求。12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改革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細化了改革工作流程和相關要求,將改革任務完成等情況納入內控考核管理。
(二)加強改革督導,推動任務落實。一是進一步完善動態監控機制。完善臺賬管理制度,按月梳理匯總由財政部承擔的重點改革任務進展情況并上報中央改革辦。二是加強對改革工作的督導。按照10月下旬財政部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專題工作會議精神,研究加快推進改革工作,制定了《2015年改革任務推進工作方案》。三是組織開展對已出臺改革政策措施的落實檢查。3月中旬,在部內組織開展了已出臺改革政策落實情況檢查,并將相關情況上報中央改革辦。四是組織參加專題調研等活動。根據部里統一安排,陪同部領導赴陜西、寧夏兩地調研地方落實重大財稅改革政策情況。
(三)組織部內相關司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相關重要批示中涉及財政的任務,上報有關研究成果。對總書記重要批示中涉及財政的有關任務進行認真研究,梳理匯總了已出臺改革方案的改革舉措落實情況和正在擬定改革方案的改革舉措進展情況,并圍繞穩增長對擬新增改革舉措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了研究論證。尤其是組織部內相關司局對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一季度經濟形勢重要講話提出的重大任務進行深入研究,形成5份專題研究報告。
全面加強團隊建設,做好自主研究,探索建立對外合作研究新機制,切實用好部內部外和國內國外多種研究資源,提升政策研究水平。
(一)加強與國內研究機構和高校的合作,用好社會智庫資源。一是與中國社科院等國內研究機構及北京大學等高校建立了經常性合作關系,已取得初步成果,為后續合作奠定了較好基礎。二是依托省部共建平臺,加強與中央財經大學等6個原部屬院校的研究合作,特別是與中央財經大學建立了長期合作機制,已開展一些研究合作。三是加強與國家開發銀行、中信集團、中投公司等機構的信息交流,探索開展合作研究。
(二)加強與國際組織、外國政府有關機構的研究合作,探索利用國際研究資源的有效方式。一是充分利用財政部與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的已有聯系渠道,加強溝通,探索建立以我為主、有效利用其研究成果和專家資源的長效合作機制,發揮國際智力資源研究國內問題的積極作用。目前,已在周邊經濟戰略研究、宏觀模型構建與預測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二是探索與美國等發達經濟體及新興經濟體有關政府財政經濟部門建立工作聯系,重點圍繞財政政策研究、制定、評估及最新政策進展、實施成效等內容進行深入交流,分析其政策走向、面臨的問題等,為我國推進改革和制定應對政策等提供參考。重點與美國聯邦財政部、聯邦社保署等部門對接,初步在工作層面形成合作共識。同時,選派人員赴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從事研究工作。
(三)建立業務學習制度,提升自身能力。建立和實施了業務學習制度,邀請部內外相關專家學者為政策研究室人員授課。專題學習內容涉及社會保障、事權劃分、中期預算、醫療衛生、中長期經濟增長、風險管理、國際經濟、歐洲福利制度以及美國財政部政策研究機制等。
(財政部政策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