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綜合工作
2015年,財政綜合工作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財政部黨組要求,緊緊圍繞財政中心工作,加強研究、推進改革、完善制度、強化管理,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一)增強針對性,提高宏觀經濟會商工作質量。落實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民銀行三部門宏觀調控會商有關工作,細化月度財政收支形勢分析,加強熱點焦點問題研判。針對經濟下行壓力、通縮風險、財政收入增速回落、支出剛性增長等宏觀層面的問題,以及置換債券發行、項目投資落地慢、消費外流等經濟運行焦點問題,提出具體措施建議。
(二)增強前瞻性,加強宏觀調控政策研究。密切跟蹤全國財政經濟運行情況,加強財政政策儲備和預案研究,有針對性地研究提出調控思路和政策建議,并組織做好相關宏觀調控任務督促落實工作。分析國際經濟金融形勢和國內財經形勢出現的新變化,研究提出應對措施建議。研究起草財政部關于季度財政經濟形勢分析及政策建議報告,以及財政部關于2016年工作思路報告,報送黨中央、國務院。
(三)堅持調查研究,及時跟蹤了解地方經濟形勢。深入調研,系統全面了解各地財政經濟運行態勢,定期召開地方財政經濟形勢分析會,多次赴地方政府和企業開展專題調研,深入了解經濟運行新情況、新變化及存在的突出問題,形成系列調研報告。
開展結構性改革和增長動力問題研究,撰寫專題研究報告,提出我國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結構性的,以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政策建議。開展“財政懸崖”風險研究,分析我國財政運行狀況及收入下滑問題,提出提高財政收入質量和資金使用效益、緩解收支矛盾、促進經濟平穩增長的措施建議。研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臨的重大挑戰,針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臨的“短板”和缺陷問題,提出破解難題、補齊“短板”、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的對策建議。開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研究,分析面臨的障礙及原因,研究提出相關對策建議。加強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難點問題研究,圍繞推進城鎮化進程、降低經濟杠桿率、推進政府間事權劃分法制化、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等問題,撰寫了一系列專題研究報告。
(一)加快推進政府購買服務改革。健全制度體系,制定印發《關于做好行業協會商會承接政府購買服務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有關政策要求,支持和規范行業協會商會發展,培育承接主體;研究起草政府購買服務目錄管理辦法;組織各中央部門對可以實施政府購買服務的事項進行初步梳理。加強統籌協調,研究提出成立國務院關于政府購買服務改革工作領導協調機制的建議。加大試點力度,印發進一步做好政府購買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指導和推動地方改革工作;印發在部分中央部門開展典型項目試點的通知,選取公共教育、藥品和醫療器械審評、助殘等公共服務領域及項目開展試點,探索創新政府購買服務模式;參與研究出臺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指導意見;參與研究交通運輸領域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意見。加強對地方政府購買服務工作的督促指導。
(二)進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調整全國機關事業單位基本工資標準,按時落實調資政策,并相應調整部分特殊行業工資標準;研究完善法官、檢察官和人民警察工資待遇政策;落實縣以下機關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研究調整部分特殊崗位津貼標準和黨外人士生活費標準;研究提出部分系統三級以下管理京外單位規范津貼補貼實施意見,調整京外單位津貼補貼標準。配合研究提出2015年調整艱苦邊遠地區津貼標準的具體方案和實施地區附加津貼的初步意見,研究完善新疆、西藏和四省(青海、甘肅、四川、云南)藏區等地區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政策。研究完善中央企業負責人薪酬審核和業績考核等辦法,審核中央部門和地方深化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
(三)事業單位改革工作實現新突破。建立部內事業單位改革的工作協調機制,進一步明確任務分工。配合中編辦對中央部門所屬事業單位進行分類。截至2015年底,全國事業單位分類工作基本完成,實現分類范圍應分盡分,分類過程平穩有序,分類結果相對合理。配合中編辦研究擬定分步推進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的意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事業單位改革的實施意見以及中央一級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工作程序。參與擬定出臺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改革總體方案和配套政策,參與研究制定軍工科研院所轉制為企業配套政策,參與擬定《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培訓療養機構改革指導意見》及其相關配套文件。結合行業體制改革,研究推進中央和國家機關后勤服務機構改革、社會公益類科研機構管理體制改革、質檢系統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轉企改制等工作。指導和推動地方事業單位改革工作。
(四)住房制度改革取得新進展。實行實物配租與貨幣補貼并舉的住房保障制度。完善棚戶區改造政策,推動實施政府購買棚改服務,落實棚改稅費優惠政策,實施棚改貨幣化安置。出臺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推進公共租賃住房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政策,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提高公共租賃住房供給效率。參與研究制定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建立購房與租房并舉、市場配置與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制度。研究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若干意見。參與研究制定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的住房政策。
(五)改革完善彩票監管制度。取消彩票銷售機構派獎、彩票銷售實施方案審批等中央指定地方實施的彩票行政審批事項,規范和改進行政審批工作,正式啟用行政審批大廳受理申請。做好彩票資金專項審計整改工作,逐項整改彩票資金專項審計指出的問題,從2015年起,將彩票發行機構業務費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管理;調整完善彩票資金構成比例政策,適當下調彩票發行費比例,進一步降低成本,突出國家彩票的公益特征。支持足球改革發展,研究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等足球公益活動的政策措施,研究推動發行以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為競猜對象的足球彩票工作。
(六)研究創新土地海域等國有資源收支管理制度。結合土地出讓收支審計情況,研究提出進一步加強土地出讓收支管理的政策措施。開展土地儲備專題調研,完善土地儲備和資金管理政策,規范土地儲備和資金管理。研究支持藏青工業園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政策。參與研究農墾改革和農村集體產權改革等土地政策。參與研究完善礦產資源稅費的政策建議。建立海域(海島)使用金減免行政審批管理機制,規范行政審批流程。跟蹤分析土地出讓收支動態,撰寫2014年全國土地出讓分析報告,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一)組織完成中央部署的“十三五”重大專題研究任務。按照中財辦部署和部領導指示,就財政部牽頭的5項重點課題牽頭開展研究,形成研究報告報中財辦。其中,具體承擔了財政金融發展和有效支持實體經濟、提高居民收入和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兩項課題研究任務。組織部內相關司局,就其他部門牽頭的課題主動開展前瞻性研究,共形成22份研究報告。其中,具體開展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趨勢和重大思路,投資、消費、出口的變動分析,產業結構調整方向和政策等3項課題研究,分別撰寫了專題研究報告。
(二)參與研究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按照中辦通知部署和財政部黨組要求,組織起草《中共財政部黨組對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研究“十三五”規劃建議有關問題意見的報告》,報送中共中央。研究提出建議納入國家“十三五”規劃的戰略任務,并對“十三五”規劃基本思路研究提出意見。牽頭研究形成財政部關于國家“十二五”規劃實施情況的評估報告。配合做好其他專項規劃編制工作。
(三)研究編制財政“十三五”規劃。組織開展國家財政“十三五”規劃編制研究工作,多次召開“十三五”重大專題研究會議,研究部署相關工作,廣泛聽取意見建議,并研究起草財政“十三五”規劃編制提綱。組織財政“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培訓班,指導和推動地方開展“十三五”財政規劃編制工作。
(一)創新和加強機構編制管理。落實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要求,參與推進機構編制備案和實名制管理,研究事業單位機構編制標準體系建設規劃,研究建立防治機關事業單位“吃空餉”問題長效機制,從嚴機構編制審批管理。研究高校和公立醫院創新機構編制管理有關問題以及環境監測機構編制標準。
(二)研究完善住房保障相關政策制度。加強保障性安居工程資金管理,及時分配下達中央財政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資金1243億元,支持全國籌集公共租賃住房157萬套、城市棚戶區改造561萬套、發放租賃補貼300萬戶 ;制定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財政資金績效評價暫行辦法,建立健全績效評價機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跟蹤分析房地產市場運行情況,參與研究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提出了消化房地產市場庫存,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政策建議。改進公積金計提、繳存、提取、使用管理機制,參與研究修訂《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調整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健全住房公積金信息披露制度,支持上海市開展住房公積金貸款資產證券化試點,公告2014年度全國住房公積金情況,提高住房公積金使用效率。加強中央行政事業單位住房改革支出預決算管理,強化決算數據運用,盤活結余結轉資金。
(三)加強彩票監管工作。清理整頓擅自利用互聯網銷售彩票行為,凈化彩票市場環境。修訂完善《彩票監管咨詢和評審專家管理規范》,并做好新一屆專家庫建設工作 ;建立彩票市場環境分析和輿情報告機制、全國彩票信息統計報送等制度,推動彩票發行銷售資金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研究彩票設備和技術服務標準。優化彩票游戲品種結構,研究調整部分樂透型、即開型、競猜型彩票游戲的政策,研究進一步規范視頻型彩票管理的政策。研究起草2015年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新增項目分配方案和“十三五”彩票公益金項目規劃,加強和規范彩票公益金分配使用管理,提高彩票公益金使用效益。
(四)強化財政票據監管。研究社團會費票據管理、民辦非醫療機構領用醫療票據等方面政策。對治安管理當場處罰決定書進行更新換版。啟用在京中央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專用票據。與民政部做好全國性社會團體會費票據管理工作的交接。組織對天津等6省市140余家中央用票單位票據使用管理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并下發處理決定。推進財政票據電子化改革,截至年底,已有240家中央用票單位實施了財政票據電子化改革。啟動財政電子票據功能模塊開發。探索財政電子票據運用管理研究。做好財政票據印制、發放、核銷等日常管理工作,組織對中央用票單位進行財政票據管理培訓。
(財政部綜合司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