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庫管理
2015年,財政國庫管理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一系列決策部署,講大局、推改革、促創新,圓滿完成中央確定的財政國庫管理領域重大改革階段性目標任務,現代國庫管理制度建設取得新的成效。
(一)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扎實推進。制定印發了《政府財務報告編制辦法(試行)》、《政府部門財務報告編制操作指南(試行)》和《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編制操作指南(試行)》,標志著財政部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的決策部署邁出關鍵一步,初步建立起較為完整的政府財務報告編制制度框架。同時,連續第4年組織地方開展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試編工作。截至年底,36個省級財政部門和1900余個市縣區財政部門按要求試編了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
(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和公務卡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一是全面推進鄉鎮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具備條件的鄉鎮全部實施,鄉鎮財政資金的運行效率、透明度和安全性顯著提高。二是繼續擴大縣級以上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范圍。174個中央預算部門及所屬1.6萬個基層預算單位,地方63萬多個預算單位實施了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三是制定印發《2016年預算執行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和《財政部關于調整完善國庫集中支付有關憑證和報表格式的通知》,指導中央預算單位做好2016年預算執行管理工作。四是制定印發《財政部 科技部關于中央財政科研項目使用公務卡結算有關事項的通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經費管理、科研項目資金支付使用公務卡結算要求。
(三)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進。截至年底,中央101個部門、地方38萬多個執收單位實施了非稅收入收繳改革。以跨省異地繳納交通違法罰款試點為突破口,加快推進非稅收入收繳一體化工作。印發《關于開展跨省異地繳納交通違法罰款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試點方案、繳款流程等,并選擇河北等6個省開展跨省異地繳納交通違法罰款試點工作。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全年累計繳款24.9萬筆,繳款金額3500 多萬元,繳款地遍及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四)國庫現金管理穩步推進。一是積極開展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全年實施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操作10期,操作規模5100億元,獲得利息收益約60多億元。二是規范開展地方國庫現金管理試點。對試點地區地方國庫現金管理作出進一步規范,北京等6個試點地區按照《地方國庫現金管理試點辦法》要求,發布本地區國庫現金管理操作細則并累計實施操作32期,操作金額7000多億元,獲取利息收益約90多億元。三是優化完善國庫現金管理質押
(一)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在現代財政制度中的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一是財政國庫法制化建設穩步推進。參與《預算法實施條例》修改工作,進一步細化新《預算法》有關國庫管理的條款規定,理順國庫管理體制。二是財政資金收入收繳管理機制日趨完善。繼續推進財稅庫銀橫向聯網工作,制定印發《2015年財稅庫銀稅收收入電子繳庫橫向聯網有關工作事項的通知》,指導和推動各地進一步做好財稅庫銀橫向聯網工作。探索建立財關庫銀橫向聯網機制,研究起草財關庫銀稅收收入電子繳庫橫向聯網管理暫行辦法。三是研究優化國庫集中支付運行機制。結合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管理方式的調整,研究優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等中央補助資金國庫集中支付管理機制。四是財政資金安全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制定發布《財政部關于全面開展財政資金安全檢查工作的通知》,堅決堵塞資金安全管理漏洞。五是研究對專員辦全面開展財政國庫業務有關監管工作進行規范,推動財政專員辦工作轉型發展。
(二)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實現重大變革。一是修訂完善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首次引入資產負債核算內容,進一步改進和規范財政總預算會計核算方法,為編制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奠定會計核算基礎。二是印發《新舊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有關銜接問題的處理規定》,對新舊制度銜接總體要求、原賬科目余額如何轉入新賬、原未入賬事項如何登記新賬等做出規定,確保新舊制度的順利過渡。
(一)提升預算執行分析層次和水平。一是改進預算執行分析方式。按照新常態下預算執行分析要求,優化預算執行報表格式,豐富預算執行分析內容,強化經濟財政關聯關系和政策效應等分析,及時對外公開全國財政收支執行情況,提高預算執行信息的實用性。二是提高執行分析的前瞻性。加強動態監測工作力度,完善中央收入分月滾動預測工作機制,提高預測精度,在此基礎上,對可能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對策建議,會同相關方面抓好各項工作措施的落實,努力實現全年中央財政收入的相對平穩增長。三是加強中央部門預算執行管理。開展支出進度預測,做好預算支出執行分析,以部門項目支出為切入點,加強調查研究,有針對性地提出政策建議。堅持和完善預算執行通報制度,加快核對確認中央部門國庫集中支付結轉結余,研究確定2016年中央本級支出預算按項目執行相關問題。
(二)加強庫款管理。一是印發《關于做好2015年地方財政庫款月報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地方財政庫款月報工作的通知》,健全庫款信息采集機制,完善庫款分析指標體系。二是根據國務院領導批示,及時向國務院上報庫款情況專題報告,提出管理措施建議,服務領導決策。三是制定《關于地方財政通過庫款墊付擬發政府債券資金有關工作的通知》,統籌協調庫款與地方政府債券資金管理。四是深入基層開展地方庫款情況調研,全面掌握地方庫款情況,完善庫款管理工作機制,不斷提升庫款研究分析水平。
(三)開展決算管理相關工作。一是不斷優化財政總決算編報管理。加強地方財政總決算編審管理,細化審核要求,規范審核流程,制作下發審核模版,不斷完善財政總決算會審機制。全面梳理按經濟分類編制決算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組織地方財政部門結合工作實際共同研討解決思路和具體措施,為試編2015年經濟分類決算作積極準備。二是繼續提高部門決算編制質量。在保持中央部門決算草案編報體例總體穩定的基礎上,首次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送按支出經濟分類科目編報的《一般公共預算基本支出決算表》,并增加了部門和單位職責說明。地方部門決算核查工作在更大范圍內鋪開,35個省區市、200多個地市、2000多個縣區本級開展了決算核查工作。
(四)做好財政統計和決算分析相關工作。一是根據我國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公布特殊標準(SDDS)的有關工作安排,完成財政統計數據定期公布、數據詮釋等相關工作。二是加強部門決算數據分析利用。向國家統計局提供了國家機構和社會團體等分行業財務信息,為國民經濟核算和服務業統計工作提供數據支持;建立機構編制人員數據共享機制,協助落實國務院提出的本屆政府任期內“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任務;對中央部門決算中財政撥款結轉和結余、支出明細數據的結構、變動趨勢等情況進行分析,提出政策建議。
(一)嚴格審核支付財政資金。一是定期核對預算指標,把握預算執行關鍵環節,確保用款計劃與預算指標準確銜接、財政資金及時準確支付。二是嚴格執行資金歸墊有關規定,規范歸墊資金管理,從嚴控制資金墊付行為的發生。三是推進全年用款計劃編報工作,在將預算金額超過1億元的項目全部選為重點項目的基礎上,將教育、社保等民生支出未達到1億元的大額項目也納入重點項目范圍。四是重點項目預算執行管理更加規范,所有重點項目結轉結余的用款計劃按項目恢復和開展預算執行,以保證相關部門正常用款。
(二)做好總預算會計核算工作。一是夯實總預算會計基礎,嚴格實施會計對賬,做好收回存量資金會計核算,規范總預算會計核算具體操作。二是完成各類總預算會計報表編制和會計數據服務工作,按旬、月、年分別編制中央財政預算執行總會計基礎數據報表等各類會計報表,在國庫核心系統中及時更新會計賬務數據。三是加強總預算會計往來資金管理,對財政暫付資金嚴格把關,加大歷年暫付款的清理回收力度,做好相關單位借款回收工作。
(三)加強資金預測與調度管理。一是開展中央財政國庫現金流量按季分月滾動預測和年初年末按月逐日預測。完善現金流量預測會商制度,為開展中央財政國庫現金管理年度(季度)操作提供庫款預測數據,促進庫款調度、國債管理和國庫現金管理統籌協調。二是測算地方財政資金留用比例。印發《關于核定2015年地方財政資金留用比例的通知》,執行中適時進行測算調整,通過留用比例差的形式調度地方資金。三是科學調度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資金。根據年度預算和地方實際用款需求,科學測算調度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資金,切實保障地方各項重點支出需要。
(四)加強銀行賬戶和財政專戶管理。一是加強中央預算單位銀行賬戶管理。組織各專員辦按時完成中央預算單位賬戶年檢工作,做好中央一級預算單位賬戶審批管理工作,做好民口科技重大專項資金特設賬戶開立和變更審批工作。二是規范中央財政專戶管理。推動中央財政專戶開戶銀行選擇方式的公開透明,首次采用競爭性磋商方式選擇世界銀行TCC6貸款項目專戶開戶銀行。制定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資本金托管賬戶開立工作方案,啟動東道國托管賬戶開設程序,保證亞投行成員國繳付資本金工作順利開展。三是啟動地方財政專戶全面清理整頓工作。研究提出全面清理整頓地方財政專戶工作思路,就規范存量財政專戶、控制新增財政專戶、加強專戶資金管理、規范開戶銀行選擇等提出了明確要求。
(五)發揮動態監控的威懾和糾偏作用。一是加強預算執行的日常監控和實地核查,根據日常監控發現的違規問題,責成有關單位及時將違規資金退回。二是加強與中央主管部門之間的監控工作互動。通過搭建監控互動信息平臺,及時向中央主管部門反饋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疑點信息,形成監控合力,提高了動態監控效率和效果。三是推動地方預算執行動態監控機制建設工作。制定印發《財政部關于進一步推進地方預算執行動態監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對地方監控機制建設提出總體要求,布置了主要任務,提出了保障措施,進一步加大對地方預算執行動態監控工作的督導力度。
(六)強化內部風險控制。研究制訂內部操作規程,組織開展內部風險事項情況自查。研究中央預算執行動態監控操作規程,明確了監控工作崗位職責、監控的主要內容及違規處理方式。
(一)推進部門決算公開。一是加大中央部門決算公開力度。100個中央部門向社會公開了2014年度部門決算和“三公”經費,公開范圍進一步擴大,公開內容進一步細化。二是加快地方部門決算公開推進速度。地方36個省區市本級全部公開了部門決算和“三公”經費,其中有20個省區市部門決算公開細化到了支出經濟分類科目,部分省區市還公開了政府采購支出、機關運行經費和國有資產占用情況等信息。省以下部門決算公開范圍進一步擴大。
(二)做好預算執行信息公開。每月在門戶網站對外發布全國財政預算執行情況,重點分析財政收支增減變化情況及原因、介紹財政運行特點及走勢,同時針對社會關注的一些熱點問題進行解釋說明。2015年下半年,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公布特殊標準(SDDS)的要求,在財政部門戶網站定期對外公布月度中央政府收支及融資數據和季度債務余額數據。
(一)推進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管理。一是加大統籌指導力度。以業務培訓等多種方式推動地方強化安全、嚴格標準、創新管理;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有關工作要求。二是督促地方繼續推動電子化業務穩步擴面和深化。北京等4個省區市已經實現支付電子化業務全覆蓋,湖北等8個省市實現了電子化業務全面上線,黑龍江等15個省市開通預算單位自助柜面業務,45家市縣級支付電子化業務成功上線運行。
(二)開展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管理。一是做好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頂層設計,研究建立全國統一的非稅收入收繳自動化管理業務模型,推動非稅收入收繳向“電子控收”轉變。二是做好中央單位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試點工作。印發《關于中央單位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基本流程、繳庫要求和試點范圍、實施步驟等。中央非稅收入新的電子化管理系統上線運行,實現了從開票、執收到資金繳入金庫的一體化、自動化處理和全程實時監控。三是組織開展地方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試點工作。印發《關于研究開展地方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有關工作的通知》,指導試點地區加快組織實施非稅收入收繳電子化管理試點。
(財政部國庫司供稿,劉 英、戴 曉、張宇麟、梁 超執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