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報紙出版
2015年,中國財經報社圍繞財政中心工作,著力提升新聞宣傳的質量和水平,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一)創新方式,提升宣傳質量。2015年年初,報社對《中國財經報》采編內設機構進行了整合優化,試行采編合一;完善了選題策劃制度,提前研商謀劃一個時期的新聞宣傳重點;重新設計報紙版式,一版增加了導讀區,提升了讀者閱讀的便捷度和對各版重點內容的關注度。一版倒頭條開辟了“三里河觀察”專欄,加大了言論的分量,重點以專家述評、本報記者撰寫新聞分析等形式,力圖從財政的角度,及時、準確解讀政策和財政熱點、焦點話題。2015年,專欄刊發稿件80余篇,選題涵蓋財稅體制改革、財政政策的方方面面,對深入宣傳財政改革理念、釋疑財政熱點話題、思考財政未來發展等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為做好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宣傳,組建了跨部門協同的PPP報道小組,從9月起每周四刊發PPP版,并推出PPP微信公眾號。年內刊發 PPP報道200余篇,其中地方報道百余篇,對新疆、河北等地的報道得到當地黨政領導的充分肯定。2015 年,《中國財經報》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定為全國“百強報刊”。報社記者采寫的《三問“毒土地”治理》、《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老齡產業進入快速成長期》分別獲得第27屆中國經濟新聞大賽一等獎、第25 屆中國人大新聞獎三等獎和2014年全國老齡新聞宣傳好作品二等獎,《真情奉獻促改革》《“我是黨員,我得帶頭”》獲得第二屆中央國家機關公文寫作技能大賽優秀獎。
(二)主動策劃,做好專題報道。采用特刊策劃模式,全國兩會期間,先后推出了“預算法實施第一年”“打開‘國家賬本’”“財稅改革熱點”3 期特刊,精選代表委員建言、各級財政特色實踐、專家學者觀點等鮮活素材,將財稅改革的精彩圖景集中呈現給代表委員和廣大讀者。7月,策劃推出了“半年觀察”特刊,以“穩”“減”“活”“創”“發”“合”“贏”7個關鍵字,對上半年財政工作的亮點、熱點、著力點進行梳理。年底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期間,先后策劃推出了PPP特刊和年終特刊“2015財稅改革印記——抓鐵有痕又一年”。年終特刊共3期、32個版,圍繞穩增長、抓改革、促轉變、惠民生、大國財政等內容,對全年財政工作進行總結回顧、梳理盤點。此外,一年中,還先后推出了財稅改革、創新驅動、政府購買服務、新預算法解讀、地方債管理、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創新財政支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國企改革等十多個重大專題報道或系列報道,對有關政策全方位、多視角地剖析解讀。
(三)把握時間節點,推出特色報道。8月初,報社成立西藏財政50年特別報道組,赴西藏進行實地采訪。在西藏自治區財政廳的大力支持下,記者立足財政視角,采寫十余篇文章,推出特別報道,為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獻上一份“賀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前夕,報社與自治區財政廳提前謀劃,按照突出“財”字、做足亮點的報道思路,并成立特別報道組赴新疆進行了為期12天的實地采訪,形成報道30余篇(含圖片新聞)。得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有關領導的肯定與好評。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策劃推出了特別報道“來自民間的記憶”,選取獨特的角度,將抗戰期間老人們的難忘記憶呈現給讀者。
(四)樹典型,學榜樣,傳遞正能量。2月,報社記者撰寫的長篇敘事散文《一位財政部長的兩份遺囑》先后在《光明日報》《中國財經報》刊登。文章以生動的文筆,追述已故財政部原部長吳波奉獻給社會主義事業的光輝一生。重點講述其清正廉潔、公而忘私,嚴格要求子女,生前立下遺囑,去世后房產交公的感人事跡。文章一經刊發,便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黨和國家領導人作出重要批示。3月,報社跟進報道,刊發記者撰寫的長篇通訊《一份彌足珍貴的精神遺產》,并配發札記《一次又一次感動》和評論員文章《吳波留下的精神財富是什么》。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做了重要批示,財政部發出通知,決定在全國財政系統開展向吳波同志學習活動。
(五)強化通聯工作,進一步提升服務財政系統的能力。報社構建了上下貫通、全面互動的信息溝通渠道,進一步提升了服務財政系統的能力。一是建立新聞宣傳聯絡員制度,及時了解、征集部內單位的宣傳重點、報道意向、新聞線索等。二是主動征集各地財政廳(局)年度宣傳計劃和重點選題,共同策劃,聯合開展一系列深入基層、深入實踐的采訪報道工作。三是加強財政新聞宣傳培訓工作,進一步發展壯大通訊員隊伍。四是運用現代化網絡通訊手段,通聯工作實現了對部內各單位以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計劃單列市的全覆蓋,對推動財政宣傳的統一聯動發揮了積極作用。五是以全新面貌復刊的通聯刊物《飛鴻》,對報社重大活動、重要報道二次傳播的同時,為財政新聞人提供了分享交流、學習借鑒和展示自我的平臺,有效活躍了通訊員隊伍。六是報社領導班子成員分別帶隊對20余個省(市)財政廳(局)進行走訪調研,充分聽取對報社如何更好地服務財政中心工作、服務全國財政系統的意見和建議,深入了解地方財政新聞宣傳需求,特別是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新聞宣傳的線索和重點,努力將地方財政部門的宣傳需求和報社的宣傳重點有機結合起來。
(六)開拓創新,推進新老媒體融合發展。報社于年初組建新媒體部,全力推進網站、微信等新媒體建設,通過對報社重點報道的再次傳播,已初步形成與報紙的良性互動。中國財經報網正式改版運行,《中國財經報》微信公眾號的關注量實現穩定增長。
(一)《中國會計報》發揮行業傳媒的獨特影響力和推動力,開展了一系列新聞宣傳報道。一是及時準確宣傳新政策。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是2015年會計管理工作的重點,緊跟《改革方案》的發布,《中國會計報》推出政府財報制度改革方案系列報道。同時,在全國兩會期間策劃選題“2020 年的政府賬本”?!敦斦筷P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2014年正式發布后,為進一步落實《指導意見》,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相繼推出“管理會計之中國實踐”“管理會計之信息技術支點”“管理會計征文”“管理會計的價值創造征文”等系列報道。二是緊密結合財政會計管理工作大局。打造紀念《會計法》頒布實施30周年,從人才培養、標準建設、注冊會計師行業發展等方面進一步宣傳了《會計法》。全國會計領軍人才工作啟動10周年,開辟“領軍十年”系列欄目。開展“全國企業會計信息化知識競賽”系列報道。三是宣傳地方會計管理工作。先后推出《廣東省屬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力求“貼心”》《山西“小步快跑”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黑龍江 :律師事務所有了專屬會計核算辦法》《廈門財政票據會計檔案電子化實現“防線前移”》等報道。
(二)《中國政府采購報》宣傳解讀好《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第一時間對《條例》的出臺、解讀以及相關各項制度改革的落實等情況進行了報道。做好代理機構轉型的報道,針對代理機構審批取消后財政首次啟動的全國代理機構檢查進行了持續關注報道。配合財政部政府采購其他重點工作,如針對財政部重點推動或參與的PPP模式、違法失信聯合懲戒、政府購買服務、公車改革、市場開放等多項重要改革,從政府采購的角度進行了報道。
(中國財經報社供稿,李繼學、杜 然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