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市
2015年,大連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31.6億元,比上年增長4.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53.3億元,增長3% ;第二產業增加值3580.8億元,增長0.9% ;第三產業增加值3697.5億元,增長8.2%。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下同)4559.3億元,下降32.7%。全部工業增加值3107.2億元,下降0.1%。自營進出口總額550.91億美元,下降14.7%。其中,進口292.94億美元,下降16.5% ;出口257.97億美元,下降1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84.3億元,增長8.5%。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6%,其中消費品價格上漲1.4%,服務項目價格上漲2.1%。
全 市 一 般 公 共 預 算 收 入579.91億 元,下 降 25.7%。其 中,市 本 級 收 入274.85億 元,下 降7.4% ;縣 區 級 收入305.06 億 元,下 降37% ;稅 收 收 入473.10 億 元,下 降23.1% ;非 稅 收 入 106.81億 元,下 降35.5%。一 般公 共預算支出910.69億元,下降8%。其中,市本級支出496.22億元,增長2.9% ;縣區級支出414.47億元,下降18.3%。政府性基金收入162.43億元,下降50.8% ;政府性基金支出162.76億元,下降52.0%。市本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0.97億元,加上上年結轉收入0.29億元,收入總量為1.26億元;市本級國有資本經營支出0.37億元,當年結余0.89億元。社會保險基金收入467.75億元,社會保險基金支出395.98億元,當年結余71.77億元。
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79.91億元,加上中央和省對本市稅收返還及轉移支付收入202.92億元、地方政府一般債券收入165.39億元、調入資金等304.42億元,收入總量為1252.64 億元 ;全市一 般公共預算支出910.69億元,加上上解中央和省支出42.75億元、債務還本支出等 299.20億元,支出總量為1252.64億元。收支總量相等,做到了收支平衡。
(一)依法組織稅收收入,確保應收盡收。大連市地方稅務局全年組織各項收入452.3億元,比上年減收151.5億元,下降25.1% ;形成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7.7億元,比上年減收138.5億元,下降26.8%。其中,市本級收入193.3億元,減收7.2億元,下降3.6% ;縣區級收入184.3億元,減收131.3億元,下降41.6%。大連市國家稅務局組織稅收收 入(不含 海 關 代 征 )634.0 億 元,比上年增收90.3 億 元,增長16.6%。其中,中央級收入494.9億元,同比增收79.3億元,增長19.1%;地方級收入139.1億元,增收11.1億元,增長8.7%。
(二)實施支持企業發展稅費優惠政策,增強經濟發展后勁。繼續推進“營改增”,在確保已試點行業平穩運行的基礎上,在其他行業開展“營改增”,全市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的納稅人12.3萬戶,減稅19億元,減稅面達98.9%。實施暫免征收小微企業增值稅、營業稅,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等稅收優惠政策,減免稅額12.5億元。在全市范圍內集中開展涉企收費專項清理規范工作,繼續實施降低企業社保繳費率政策,減輕企業負擔約30億元。
(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全年撥付交通運輸資金49.39億元,支持大連至旅順中路、渤海大道一期工程、丹大快鐵、新機場等交通路網建設,提升城市交通荷載能力。完成主城區100條總長35公里街巷路維修改造工程,完成泉水地區17公里道路綜合維修改造。農村公路800公里工程完工,南部濱海大道工程通車。
(二)推進民生工程建設。繼續支持暖房子工程建設,撥付5億元,改造市內四區老舊住宅外立面300萬平方米。推進城市供水、供氣舊管網改造和棄管樓住戶煤氣配套工程,完成城市供水舊管網改造120公里、居民室內供水舊管網改造1萬戶,切實解決居民自來水、燃氣配套難題。繼續支持城市建設“五個一”工程,改造舊城區17萬平方米,新建市民健身中心5.5萬平方米、公共停車泊位2萬個,改造集貿市場3.8萬平方米,綜合整治路街及兩側建筑立面29公里。完成聯華公園建設、勞動公園薈芳園整治、夏家河子公園綜合整治、內澇治理工程、健身綠道等一批市容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和便民市政公用設施。
(一)支持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推動旅游產業發展,安排旅游專項資金5829萬元。推動金融業發展,安排2014年金融機構獎勵資金4068.6萬元。促進工業經濟增長,安排地方企業技術改造貼息補助資金7000萬元,并購海外科技型企業專項資金6000萬元,促進工業經濟增長資金3000萬元,2014年新認定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扶持資金900萬元,產業技術創新項目補助資金1260萬元,2015年工業循環經濟發展專項資金536萬元,工業節能項目補助資金693萬元,三批制造業重點領域首臺(套)技術設備推廣資金2222萬元。繼續支持互聯網和軟件行業發展,撥付軟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1000 萬元、信息化建設專項資金1000 萬元、“寬帶大連”光纖改造工程財政補貼資金1914萬元。支持企業科技創新,安排科技計劃資金6636.84萬元,共210個項目,重點支持3D打印關鍵技術、高端軸承技術、生物技術與醫藥領域關鍵技術等重點領域技術攻關。
(二)支持節能減排和環保項目發展。擴大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范圍,全市9個區市縣、74個鄉鎮街道、598個村莊納入國家級示范項目庫,農村垃圾、生活污水處理率均超過40%,惠及人口173萬人。推進金太陽示范和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中小河流治理、湖泊生態綜合治理、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園區建設等節能減排項目。啟動“宜居鄉村”建設,全年建設示范鄉鎮6個、示范村60個、達標鎮16個、達標村173個,完成宜居鄉村規劃編制,啟動農村危房改造,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制定大連市村鎮生活垃圾收集、處理體系運行管理辦法,開展農村危房普查和農村人居環境調查,初步建立農村人居環境信息和農村數據庫。安排污水處理經費2.5億元,保障老虎灘等8座污水處理廠以及夏家河污泥處理廠、城肥處理項目、梭魚灣垃圾壓縮轉運站共計11個特許經營項目正常運營。下達城市維護建設費資金8.02億元,用于城市公用設施維護支出。安排市自來水公司經營補貼3億元,安排燃氣集團經營補貼4億元,確保全市供水、供氣行業平穩運營。撥付2014年拆爐并網工程市本級補助資金1.4億元,完成拆爐并網100萬平方米。推廣新能源汽車,兌現2014年、2015年3個季度市本級配套新能源汽車購車補貼資金2.07億元,補貼車輛1244輛。加快推進“黃標車”淘汰工作,累計淘汰車輛2.7萬臺。
(三)助推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和對外開放發展。撥付2014年度集裝箱專項補貼資金4.68億元,安排2015年大連港石化碼頭貼息資金1億元,累計安排2014年第四季度和2015年一、二季度貨物港務費返成資金1465.2萬元。安排東南亞國際航線第二飛行年度補貼資金2480萬元,扶持新開辟的大連經廈門或福州至新加坡、吉隆坡和曼谷3條東南亞國際航線發展。推動對外開放,鼓勵對外經貿發展。撥付資金8102.5萬元,支持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支持企業1594戶。撥付對外投資合作資金4187.28萬元,支持企業境外投資、對外承包工程、資源回運、對外勞務等項目。撥付服務外包平臺項目資金1340.66萬元,支持7個服務外包平臺項目建設。安排2014年出口信用保險資金5231.53萬元,支持企業275戶。
(一)保障重點民生工程。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扶持范圍,投入補助資金1.24億元,將海帶、裙帶菜等海水養殖納入扶持范圍。提高防洪減災能力,撥付防汛資金3773.36萬元用于山洪災害防治、防汛平臺建設及全市23項防汛應急工程的修復,安排1365萬元用于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大壩安全鑒定、防范報警系統等項目。籌措農業抗旱救災資金3000萬元,并申請中央財政補助1300萬元,緩解全市旱情,并對莊河市英那河、朱隈、轉角樓三大水庫停止農業生產供水給農民造成的損失給予補償。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工作。投入確權頒證經費7500萬元,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面積166667公頃。基本解決農戶承包地面積等檔案資料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建立農村土地承包數據庫。撥付設施農業暨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補助資金1.52億元,補助設施農業凈面積846.67公頃。
(二)加強農業公益保障支撐體系建設。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投入。撥付農產品(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經費1568.7萬元,增加檢測批次,更新檢測設備。投入動物疫病防控及無害化處理等資金1125萬元,加強防疫工作。繼續兌現支農惠農政策。發放農民種糧補貼2.18億元、農資綜合補貼0.35億元和農作物良種補貼0.36億元。籌措補貼資金1120萬元,兌現14個規模養殖場糞便污水治理項目補助980萬元。撥付補助資金6228萬元,提高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程補助標準,推動項目建設實施。
(三)加強農業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撥付資金2971.16萬元,支持林業生態建設,研究建立以管護面積為基礎的森林資源管護機制;安排林業防火及有害生物防治補助資金1745.32萬元,加強森林資源保護。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全市投入增殖放流帶種采購資金4175萬元,放流魚蝦蟹各種幼體31.8億尾 ;撥付資金650萬元,加強陸源入海排污口及其鄰近海域、重點海水養殖區等海洋環境監測。開展玻璃鋼漁船試點應用,安排資金1000萬元,對9種船型112艘玻璃鋼漁船給予購置補助。
(四)建立農村水利基礎設施管護機制。加強基層水利設施管護,投資5260萬元在全市建立起110個鄉鎮水利站、4個中型河流堤防管理所,投資1489萬元在全市建立起村級水管員和小型水庫庫管員隊伍。建立水利工程維修養護穩定資金投入制度,與市水務局研究制定《大連市農村水利維修養護項目及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整合中央資金3858萬元用于農田水利維修維護。
(一)推動醫療衛生與計生事業發展。全年全市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29.07億元。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不低于420元提高至480元,撥付市級補助資金12億元,確保參保居民醫療待遇及時落實。繼續開展重大公共衛生項目服務,撥付艾滋病母嬰阻斷經費35萬元,對農村婦女“兩癌”檢查和住院分娩給予529萬元補助,為全市7萬名新生兒“兩病”免費遺傳代謝疾病及先天聽力障礙篩查補助700萬元,新登記肺結核病患者營養交通補助400萬元,撥付高校結核病控制專項200萬元,撥付資金400萬元為4萬名適齡兒童免費牙齒窩溝封閉、10萬人次兒童免費涂氟,撥付耐藥結核防治經費400萬元以持續全球基金耐多藥項目。大連市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及其行為危險因素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啟動,市財政撥付資金400萬元 ;先天性心臟病患兒實施手術治療后,在享受各項醫保補償基礎上,每人最高救助額為1.5萬元,全年撥付該項資金220萬元。加強基本公共衛生計生服務,按照常住人口數量撥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將流動人口中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納入屬地管理,把流動人口納入疾病應急救助范圍內。全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標準為人均40元,全年撥付資金1.31億元。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建立鄉鎮衛生院醫療衛生運行新機制,全面破除“以藥補醫”,完善多渠道補償機制,加大對鄉鎮衛生院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投入。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11所縣級公立醫院納入改革范圍,下達縣級公立醫院補助資金1200萬元。繼續實施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全面落實大連市計劃生育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系列扶助制度。
(二)持續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全年全市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08.94億元。繼續提高企業退休職工基本養老金水平,總體提高10%左右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由每人每月180元提高至195元。會同市人類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研究制定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調整方案,撥付市級補助資金53億元,確保養老金及時足額發放到位。繼續實施降低企業生育保險繳費率政策,彌補生育保險基金收支缺口,撥付財政補助資金5.2億元,確保放開二胎后參保女職工及時足額領取生育津貼等各項待遇。加大對困難群眾救助力度,全年撥付城鄉低保補助資金4.9億元(含農村“五保”供養),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和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城鄉低保標準人均提高40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標準人均提高80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標準在執行當地農村低保標準的基礎上,人均增加10元。落實臨時救助政策,向全市城鄉10.5萬戶(人)低保戶、在鄉優撫對象、困難企業特困職工、農村省部級以上困難勞模、百歲老人發放“兩節”臨時救助資金8459.68萬元。繼續做好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工作,撥付資金9742萬元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大齡失業人員和困難高校畢業生就業。市財政補助8430萬元提高城市社區工作人員基本生活補貼標準,市財政補貼82.9萬元對127所民辦非營利性養老機構投保養老機構責任保險。為1002戶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修繕房屋撥付市級財政補助400.8萬元,為孤獨癥兒童等康復救助撥付市級財政補助82.3萬元,發放城市居民社會養老保險55—59周歲重度殘疾人生活補貼780萬元,為殘疾人學生及貧困殘疾人家庭子女提供助學經費2740.9萬元,提高農村殘疾人專職委員生活補助人均至600元。實施殯葬改革,倡導綠色殯葬,擴大免除基本殯葬服務費用適用人群范圍,撥付殯葬改革補貼資金1668萬元,其中市級財政補助908萬元,縣級財政補助760萬元。
(一)提高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全市中小學公用經費投入4.4億元(市財政2.2億元),確保全市760所義務教育學校正常運轉 ;全市投入1.2億元(市本級0.7億元),為全市43萬名中小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 ;安排校服補貼0.52億元(市財政0.36億元),為15萬名在校學生配備優質校服。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投入0.4億元,改造57所農村中小學冬季取暖設施、40所農村中小學食堂 ;投入0.2億元,為4萬余名農村學生提供校車服務,確保農村中小學就學交通安全。
(二)扶持普惠性學前教育發展。提高普惠性公辦幼兒園辦園水平,全市投入2.8億元(市財政1.5億元),給予城鄉503所普惠性公辦幼兒園運行補助,支持7所新建小區配套幼兒園開辦。引導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服務。下發《關于促進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的通知》,全市投入0.37億元(市財政0.21億元),通過“政府限價、財政補貼”的方式,引導民辦園自愿降低收費,讓群眾享受到降價實惠,惠及在園幼兒1.5萬名,全市普惠性學前教育服務覆蓋率達到60%。
(三)促進職業教育全面發展。落實中職免學費政策,全市投入1.8億元(市財政1.7億元),免除6萬名在校學生學費,年生均免除學費2800元。促進職業教育教學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市財政年投入1億元,為職業學校配備實訓設備,改善實訓條件。支持農村職教建設,通過農科教聯動,支持農業技術發展。深化校企合作,支持職教集團發展,促進專業與社會需求的對接。鼓勵“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培養職業教育學生的實用技能。
(四)推進高等教育及特殊教育發展。提升高等教育辦學水平,投入3.8億元,生均撥款近2萬元,加強學科建設、人才引進、科研、基礎設施改造和重點實驗室建設。加大特殊教育扶植力度,投入0.3億元,免除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在校期間各項學習生活費用,對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的特殊學生,比照特教學校生均經費8000元標準安排。對就讀高中的孤兒、殘疾學生免收學費、住宿費、校服費和體檢費等,改善盲聾學校教學條件。
(一)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加強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投入0.3億元,在農村、敬老院、農民工聚集區放映電影1.5萬場,為1010個村活動室更新設施設備,為987個農家書屋配置圖書雜志,送戲下鄉150場,確保農村廣播電視信號覆蓋,為鄉鎮差轉臺、有線電視提供運行維護經費。推進文化惠民工作,投入0.5億元,支持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圖書館、文化館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實施少兒圖書資源全域共享,在全市中小學設立100個分館,擴大優質公共圖書服務范圍。對劇場演出實施低票價補貼,扶持面向兒童的演出、公益性講座。打造精品文物展覽,全年舉辦14場大型展覽。建立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演出服務機制,購買演出服務168場。
(二)支持體育事業發展。投入0.9億元,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體育健身活動,引導群眾參與體育活動。完善基層體育設施,建設200條健身路徑,為農民健身工程更換340套籃球設施,為100個社區健身活動室配備健身器材,建設5個全民健身示范體育公園。做好競技體育運動員日常訓練和各類運動會經費保障工作。
(一)推進預算制度改革。推進透明預算制度建設,政府預決算、市直部門預決算、“三公”經費預算通過市政府信息公開網或本部門門戶網站按時向社會公眾公開。除涉密部門外,市本級其他75個部門、均完成了預決算公開工作。實施中期財政規劃,試編三年滾動預算。市政府印發《大連市關于推進中期財政規劃管理的通知》,自編制2016年預算起,要求市直部門試編2017年和2018年財政規劃。大力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擴大預算績效管理覆蓋范圍,除償債類項目外,所有大型專項資金均編制績效目標,對重大項目和社會關注度高的項目進行重點評價。組織市直各部門對納入2014年部門預算的大型專項資金項目,組織各部門進行績效評價工作總結 ;對編制績效目標的2015年項目實施績效監控,對偏離績效目標的項目及時采取措施糾正,對預期無效項目及時提出預算調整建議。印發《大連市財政局關于盤活存量加快支出進度的通知》,完善結余結轉資金定期清理機制,盤活財政沉淀資金。
(二)深化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嚴格控制預算單位通過零余額賬戶向其基本賬戶轉款,確保資金在財政監督下運行,保證財政資金支付的規范性和透明度。嚴格控制預算單位通過零余額賬戶提取現金,加強和規范公務支出管理,推進公務卡制度改革。提高財政授權支付比例,將預算單位政府采購資金由財政直接支付改為財政授權支付,強化預算單位財務管理主體責任。推進鄉鎮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推動有條件的鄉鎮在實現財政信息一體化時,統籌完成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加強和完善預算執行動態監控體系建設,重點加大對預算單位“三公”經費、會議費、培訓費、現金支出、公務卡等支出的監控力度。推進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管理,開發測試支付電子化項目,通過實施支付電子化進一步提高財政資金安全、支付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加強政府采購監管。采購規模再上臺階,當年完成政府采購項目預算金額145.58億元,實際采購金額137.21億元,節約資金8.37億元,節資率5.75%。加強非招標采購方式及進口產品審批,全年完成非招標方式審批90項,完成進口產品審批85項。開展政府采購代理機構監督檢查,檢查項目125個,發現存在違規問題的項目34項,并對檢查發現的問題依法做出了處理。全年做出行政處罰3起,對代理機構擅自允許不響應招標文件要求的供應商參加談判的行為給予警告的處罰;對2家供應商的串通投標行為給予2450元罰款的處罰。采購服務中心完成采購項目開評標及有關論證活動2841項,其中市本級1745項,區市縣759項,省屬在連單位項目337項,抽取政府采購評標專家6000多人次,完成供應商入庫審核1500個。完善政府采購制度建設和操作規程,下發《大連市政府采購代理機構管理辦法》。加強政府采購培訓,全年培訓1500余人次。
(一)開展財政收支情況監督檢查。選擇科技研發、基礎教育、節能減排、醫療衛生、軍休管理等財政資金投入的重大支出項目開展監督檢查,部分縣區開展涉農資金整改情況檢查,規范財政資金的使用管理,加強對預算編制、執行情況的監督,推動了涉及民生等財政政策落到實處。圍繞規范財政收入管理,加強對財政收入及結余資金的監督檢查,嚴肅查處一批非稅收入應繳未繳、偷逃稅款、財政項目資金結余長期掛賬等問題,有效促進財政收入應收盡收。
(二)開展企事業單位會計監督檢查。全市各級財政部門檢查機關企事業單位210戶,發現違規問題金額6930.87萬 元,糾 正 違 規 問 題 金 額 5332.22 萬 元,追 繳 財 政 資 金351.41萬元。其中,市本級結合財政重大項目檢查,組織對醫療系統、體育系統、軍休系統、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環保局、市科技局等共計43個單位開展檢查,核實舉報案件1個,發現違規問題金額5086.05萬元,糾正違規問題金額5032.51萬元,追繳財政資金351.41萬元,切實履行會計監督職責,提升會計信息質量。
(三)開展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專項檢查。檢查西崗區和高新園區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情況,同時延伸檢查區屬8戶資金管理使用部門和單位,根據財政部統一處理意見下達處理決定,并追蹤整改情況,增加盤活財政存量資金1.18億元,促進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提高存量資金質量。
(四)開展預決算公開情況檢查。全面檢查轄區內除甘井子區、普蘭店市外的8個區市縣及所屬451個預算單位的預決算公開情況,重點檢查新《預算法》頒布以來各縣區政府預決算、部門預決算、“三公”經費預決算公開情況。通過檢查,敦促各縣區加強預決算公開工作,推動實現預決算公開的及時化、完整化、常態化。
(大連市財政局供稿,趙心宇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