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
2015年,寧波市實 現地區生產總值 8011.5億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5.2億元,增長1.8% ;第 二產業增加值3924.5億元,增長4.8% ;第三 產業增加值3801.8 億元,增長12.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506.6 億 元,比 上 年增 長 13.0%。其 中,民 間 投資2165.9億元,增長10.8%。外貿自營進出口總額 1004.7億美元,下 降 4.0%。其 中,出 口714.3億 美 元,下 降2.3% ;進 口290.4億美元,下降 8.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73元,比上年增長8.7%。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7852元,增 長8.4% ;農 村居民人均可 支 配 收 入26469元,增長9.0%。全市實現財政總收入 2072.7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06.4億元,增長8.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252.6億元,增長17.3%。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分享收入212.6億元,增長11%。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81億元,增長32.5%。
一是強化收入管理。全市各級地稅部門千方百計挖潛增收,提高組織收入的主動性,全年共組織各項收入1195.2億元,增長8.4%,其中稅收收入711.7億元,同比增長6.7%。財政部門充分發揮財稅政策和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和引導功能,引進和培育壯大一批穩定的優質財源稅源,提高財政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新引進投產的中海油大榭貿易公司、上海大眾寧波分公司兩家企業,增量稅收達到27.27億元。二是優化支出結構。堅持有保有壓,整合籌措資金,加大“經濟社會轉型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五水共治等重點項目的資金保障力度,市本級三年行動計劃投資219 億元。加大對支農惠農、“美麗寧波、品質之城”、新興產業、外經金融、教育科技、民生保障等領域的資金投入,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提升到66.5%,新增財力的四分之三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啟動市級支出標準化建設,細化預算編制,堅決做到“無預算不支出”。三是改善發展環境。落實減稅輕費政策,增強經濟內生動力,取消和免征5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對小微企業免征45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降低3項收費標準,共計減免稅費148.5億元,實現小微企業優惠政策全覆蓋。推進納稅信用體系建設,聯合國稅、金融、銀監四方為納稅信用良好的小微企業提供免抵押貸款,全年為 154家小微企業發放信用貸款2.9億元。
一是提高財政平衡能力。設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實現跨年度預算平衡。編制中期財政規劃,強化預算編制的前瞻性和預見性。選擇 6個市級部門,在編制2016年預算時試點同步編制2016-2018年三年滾動規劃。二是提高預算透明度。擴大財政預決算公開范圍,細化公開內容,市級公開預算部門從上年的65個增加到86個,11個縣(市)區和5個市屬開發園區全部向社會公開各項預決算。同時,公開了 2015年市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清單。三是提高財政統籌能力。清理結轉結余資金,全年共收回一般公共預算結轉結余資金14.5億元。將政府性基金預算各類結轉結余資金35.85億元,調入一般公共預算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開展存量資金清理,盤活財政存量資金262億元,統籌用于產業基金和PPP基金建設。
一是建立產業發展基金。堅持市場化的改革導向、專業化的管理原則,將競爭性領域的財政專項資金進行整合,由專業人員組織建立產業發展基金,財政出資100億元實際到位資金40億元。市級首批工信、電商、海洋、旅游產業4個基金完成組建并成功運行,全市13個縣(市)區也已根據各自情況組建產業基金。二是組建PPP基金。市財政出資50億元建立投資資金池,引導、撬動社會資本參與,組建規模為 250億元的PPP投資基金,帶動PPP項目投資。世行貸款廚余垃圾處理廠等3個項目入選全國第二批PPP示范項目名單。三是推進政府購買服務。市政府制定印發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實施意見,建立指導性目錄等7個配套辦法,明確政府購買服務預算管理流程,2個案例被列為浙江省第一批示范項目。全年全市政府購買服務資金同比增長27%,其中市本級同比增長29%。
嚴格執行債務管理制度,從緊控制債務規模,著力防范化解債務風險。開展政府性債務清理甄別結果自查和債務風險評估預警,強化政府性債務統計分析,實時掌握債務動態變化,對政府債務實行限額管理和預算管理,控制債務規模增長。成功發行地方政府債券553億元,每年可節約利息支出20億元,同時,優化債務期限結構,降低政府融資成本,緩解支出壓力。通過運用PPP模式、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多渠道籌措資金償還債務等途徑消化存量債務500億元,著力防范化解債務風險,同時,為政府部門騰出更多資金支持穩增長、調結構創造有利條件。
針對財政管理塊塊分割、政出多門、標準不一的問題,市財政局積極推進業務流程優化,在處室職能保持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實行財政業務的歸口復核管理,建立“前臺受理辦結、后臺復核裁定”的工作機制,推動“以塊為主”向“條塊結合”管理模式的轉變。開展內部控制體系建設,構建支出標準體系。規范政府性資金存放,加強預算單位賬戶管理,推進國庫支付制度改革。稅務部門完善征管基礎工作。市局層面實現風險監控職能,對所有納稅人進行全面、全程的風險監控和系統、專業的風險排查。區局層面重點應對納稅人的稅收風險和個性化需求,開展針對性納稅服務。基層分局層面從原來“屬地分片”管理模式向“分類管事”方向轉變,實現專業化管理服務。建成監控全面、應對專業的風控體系。發揮風險管理體系“統一監控分析、分類分級應對”的作用,運用風險提醒、納稅評估等柔性手段促進2.7萬戶次納稅人自覺補稅14.2億元,而同期受稽查的納稅人僅2508戶,查補稅款2.7億元。建成權力制衡、執法公平的管理模式,在加強后臺監管的基礎上,發揮征科處把勺掌廚、稅政處制衡打秤、風控處問診搭脈、稽查局精確打擊的作用,將每一事項的辦稅資格、辦稅條件、辦稅依據和辦稅資料等進行規則量化、標準化。同時,簡化了辦稅流程,原來的487個常用涉稅事項壓縮為239個,前臺即辦事項占到75%。建成智能化、透明化的網辦大廳。以納稅人視角重建個性化網辦頁面,納稅人可在網上自助辦理的事項已達201項,占所有涉稅事項的84%。
(寧波市財政局供稿,翁公羽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