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
2015年,青島市地區生產總值9300.0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3.98億元,比上年增長3.2% ;第二產業增加值4026.46億元,增長7.1% ;第三產業增加值4909.63億元,增長9.4%。全市固定資產投資6555.7億元,增長14.2%。全年進出口總額4361.28億元。其中出口額2818.19億元,增長0.3%。全市實際使用外資66.9億美元,增長10%。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85元,增長8.6%。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70元,增長8.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30元,增長8.4%。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713.7億元,增長 10.5%,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2%,其中,食品類和非食品類價格分別上漲1.7%和1.0%,消費品類和服務項目類價格分別上漲1.2%和1.3%。
全 市 實 現 一 般 公 共 預 算 收 入 1006.26 億 元,增 長12.3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222.87億元,增長13.8%。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468.5億元,當年收入加上上級轉移支付補助、新增專項債券收入和2014年結轉資金后,政府性基金預算可用資金為669.1億元。政府性基金支出為489億元,結轉下年支出84億元,調入一般公共預算96.1億元,實現收支平衡。
一是出臺16項支持經濟發展的財政政策措施,并籌措資金87.5億元,支持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實體經濟發展、金融環境改善等重點領域。籌措121億元,用于加快推進青島新機場項目拆遷工程和地鐵軌道交通項目建設,支持濟青高鐵、青連鐵路、青榮鐵路建設。二是通過建立股權投資引導基金、定向投資基金的方式,撬動社會資本,為全市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產業結構調整項目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安排股權引導基金15億元,用于支持工業轉型升級、“互聯 網 +”、藍海股權交易 中心掛牌企業發展等。與社會資本共同出資10億元,用于建立轉貸引導基金,為小微企業融資提供增信支持,幫助企業破解續貸難題。與社會資本共同出資 158億元,建立老城區企業搬遷發展基金,支持青鋼集團、海灣集團等企業整體搬遷,優化城區功能布局。三是落實“營改增”、小微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全面清理涉企收費項目,全年為企業減輕稅費負擔105億元。通過搭建優惠貸款平臺、金融機構風險補償、融資擔保補助、支持企業發債等措施,幫助企業融資 188億元。對全市 5000家重點稅源企業實行“一對一”服務,梳理出181項財政扶持政策,讓企業切實享受到政策紅利。四是延期對部分困難區(市)的轉移支付補助政策。安排3億元,用于建立促進區域統籌發展轉移支付,增加對區(市)的財力補助。改變補助區(市)項目資金“一捅到底、零星分散”的管理模式,從補助給區(市)的項目資金中拿出17.8億元,實行按“因素法”分配,將項目決定權交給區(市)。
2015年全市民生支出917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5%,中央、省、市出臺的民生保障政策和重點民生項目所需資金得到及時足額保障。一是大幅提標擴面,織牢織密社會保障網。2015年提高19項民生保障標準,新增1項民生保障事項,擴大2項民生保障范圍。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3.3%和20% ;企業退休人員待遇實現十一連漲 ;基礎養老金標準由每人每月110元提高至130元 ;市直公辦普通高中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每人每年提高至3200元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人均補助標準從40元提高至50元 ;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提高至每人每年不低于440元等。二是多措并舉,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出臺9大類90條財政扶持政策,投入28億元,助力打造創新之城、創業之都和創客之島。擴大創業補貼范圍,將補貼標準由5000元提高到1萬元;將小微企業創業補貼標準由1萬元提高到最高2萬元;建立大眾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面向初創期、種子期企業及創業者提供風險投資、天使投資、貸款擔保等融資服務;設立孵化投資基金,支持科技企業創新創業。三是拓寬渠道,推進主城區棚戶區改造。按照“市與區預算安排一塊、爭取上級財政補助一塊、從土地出讓收益中籌措一塊”的思路,研究出臺棚戶區改造資金籌措方案,為加快主城區棚戶區改造步伐提供保障。
出臺《關于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意見》,明確財稅體制改革的方向、路徑和目標。一是堅持將強化服務、提高效率貫穿于財政改革之中,通過創新政府采購監管模式、加快預算評審進度、提前下達轉移支付資金、實施市與區(市)預算執行“兩級聯動”等措施,財政支出進度明顯加快。主動適應GDP核算體系新變化,對納入核算的八項支出實行重點督導,全市八項支出增長15.4%,有力地拉動了全市GDP增長。二是財政預決算信息公開做到“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公開層級由市本級延伸到區(市),公開范圍由基本支出拓寬到項目支出,引導各級各部門規范理財用財行為。除涉密信息外,市級通過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安排的專項資金已全部公開。三是盤活存量資金,對超過規定時間和限額未能執行的資金,收回財政預算統籌安排,督促各級各部門做實做細預算,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改革基本支出預算管理辦法,對市級行政事業單位公用經費,實行“綜合+分項”相結合的核定辦法,并將專項業務費納入公用經費管理。四是探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推廣運用,向社會推出50個PPP重點項目,涵蓋基礎設施、交通、水利、市政、文化旅游、教育、體育等領域,并規劃設立PPP發展基金。
一是貫徹落實《青島市預算績效管理條例》,健全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體系,對 43項專項資金和108個政府投資項目進行“開放式”評審,實現市級專項資金績效評價全覆蓋,并首次對新設專項資金開展績效評估,突出“績效”導向,努力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二是全面推進專項資金和市財力投資項目現場監管,發現并整改問題資金6.7億元。建立財政專項資金監督檢查信用負面清單制度,加大對財政資金失信、失范行為的懲戒力度。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專項檢查常態化,一般性支出得到嚴格控制,會議、培訓、差旅、公務接待、因公出國(境)等公務經費被關進制度的“籠子”。
(青島市財政局供稿,宋曉陽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