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
2015年,貴州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502.56億元,比上年增長10.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40.62億元,增長6.5% ;第二產業增加值 4146.94億元,增長11.4% ;第三 產 業 增 加 值 4715 億 元,增 長11.1%。全 社 會 固 定 資 產投資 10945.54 億 元,增長21.3%。進出口總額12.22億美元,增 長 13.5%。其 中,出 口99.49億 美 元,增 長5.9% ;進 口 22.73 億 美元,增長65.4%。全年商 品 零售價格 指 數100.1%,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101.8%。
全 省 財 政 總 收 入2291.82 億 元,比 上 年 增 加 160.92億元,增長7.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03.38 億元,增加136.7億元,增長 10%。其中,稅收收 入 1126.03億元,增加 99.33 億 元,增 長9.7% ;非 稅 收 入 377.35 億 元,增 加37.38億 元,增 長11%( 非 稅 收 入 占 比 為 25.1%,剔 除 11項政府性基金轉列一般公共預算 38.41億元后,占比為23.1%,比2014年同口徑下降1.8個百分點)。加上中央各項轉移支付2347.19 億元、地方政府一般債券收入1426.1億 元、動 用 預 算 穩 定 調 節 基 金 199.31 億 元、調 入 資 金147.39 億元,收入合 計 5623.37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 出3939.5 億 元,增 加396.7億 元,增 長 11.2%。加 上上 解 中央支出5.46億元、補充省級預算穩定調節基金376.51 億元,以及增設預算周轉金、調出資金、地方政府債務支出等1405.99億元,支出合計 5727.46億元。收支相抵,當年支大于收 104.09億元,加上滾存結余收入,減去結轉下年安排支出后,赤字45.32 億元,主要是 2015年按預算法規定調整決算編制辦法,年終凈結余全部補充本級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赤字市縣的歷年滾存赤字單列反映,合計為45.32億元,其中2015年新增赤字4.64億元。
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274.62億元,完成調整預算 的 99%,增 加 24.3 億 元,增 長 9.7%。其 中,稅 收 收 入194.9 億元,完成 調 整預算 的93.8%,增加 4.72億 元,增長2.5% ;非稅收入79.72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14.5%,增 加 19.58 億 元,增 長 32.6%。加 上 中 央 各 項 轉 移 支 付2347.19億元、地方政府一般債券收入1426.1億元、動用省級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87.85億元、調入資金 47.64億元、下 級 上 解 收 入 65.48億 元,收 入 合 計 4348.88 億 元。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61.91億元,減少12.93億元,下降1.5%(剔除中央下達的車輛購置稅減少安排的支出46.61億元等不可比因素,同口徑增長4.1%)。加上省對下補助支出1864.31 億元、上解中央支出 5.46億元、補充省級預算穩定調節基金 280.82億元、地方政府一般債務支 出 等 1377.1億 元,支 出 合 計 4389.6 億 元。收 支 相 抵,當年支大于收 40.72億元,加上滾存結余收入,減去結轉下年安排支出,按規定將年終凈結余補充省級預算穩定調節基金后,收支平衡。
政 府 性 基 金 收 入 661.86 億 元,減 少 176.67 億 元,下 降 21.1%。加 上 中 央 補 助 50.45億 元、上 年 結 余 結 轉196.39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收入893.9億元、調入資金28.99億元,收入合計1831.59億元。政府性基金支出651.8 億元,減少 190.76億 元,下降22.6%。加 上 調出 資金101.85 億元、地方 政 府專項 債 務支出 890.81億 元,支出合 計 1644.46億 元。收支相 抵,年 終結余 187.13億 元。收支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減少,以及11項政府性基金轉列一般公共預算,導致支出相應減少。
省本級政府性基金收入 31.6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84.1%,減 少 21.91 億 元,下 降 40.9%,主 要 是 國 有 土 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和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收入減少較多,以及11項政府性基金轉列一般公共預算。加上中央補助 50.45億元、上年結余結轉51.88億元,以及下級上解收入、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收入等 15.88億元,收入合計149.81 億元。省本級政府性基金支出 17.12億元,加上下劃各地支出 61.78億元、調出資金35.68億元、地方政府專 項 債務支出 等 15.6億元,支出合 計 130.18億 元。收支相抵,收大于支19.63億元。其中,結轉下年繼續使用10.87 億元 ;單項政府性基金結轉超過其當年收入 30% 及連續結轉兩年以上等部分0.74億元,按規定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統籌;將無線電頻占費、地方水利建設基金等結轉結余資金3.02億元轉列一般公共預算 ;2016年初已調入一般公共預算安排的易地扶貧搬遷補助5億元。
省本 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 13.13億元,完成預算的100%,增加4.86 億元,增長 58.8%。省本級國有資本經營支出13.13億元,完成預算的100%。收支平衡。
全 省 社 會 保 險 基 金 收 入 699.83 億 元,完 成 預 算 的118.8%,增加 118.54億元,增長20.4%,主要是養老保險政策調整,一次性補繳收入較多。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支出554.02 億元,完成預算的 100.8%,增加62.07 億元,增長11.2%。
省本級社會保險基金收入 126.09億元,完成預算的105.5%,增加 10.57億元,增長9.1%。省本級社會保險基金支出80.6億元,完成預算的 80.5%,減少2.34億元,下降 2.8%,主要是年度中省屬企業下放市級,導致省本級支出減少。
一是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安排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 14.4億元,支持產業園區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促進工業和信息化融合。安排省級微型企業扶持資金7億元,培育民營經濟創業創新。在年度政府采購預算中預留30%以上專門面向中小企業采購。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減少到7項,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二是支持創新驅動發展。全省科學技術支出完成58.68億元,重點支持科技成果應用及產業化,加快推進科技創新。三是加大對重點發展平臺和重點項目的支持力度。全省交通運輸支出完成392.25億元,加快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籌措資金推進“5個100工程”(重點打造 100個產業園區、100個高效農業示范園區、100 個旅游景區、100個示范小城鎮、100個城市綜合體)重點發展平臺和“1+7”(“1”即貴安新區,“7”即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貴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貴陽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遵義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貴陽綜合保稅區、貴安綜合保稅區、遵義綜合保稅區〈籌〉)開放創新平臺發展。貴安新區、六盤水市分別入圍國家海綿城市和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安排 4.03億元支持旅游業發展。全省節能環保支出完成 96.49元,促進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一)支持現代農業發展。一是支持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通過競爭立項,重點支持22個茶產業縣和27個精品果業縣。二是支持水利建設。全省水利支出完成153.51億元,解決300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增加灌溉面積93萬畝。三是支持林業生態建設。全省林業支出完成 47.87億元,支持實施綠色貴州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四是推進城鄉統籌發展。支持“四在農家·美麗鄉村”行動計劃,助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家園。2015年貴州省國家級和省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分別有8個和11個。五是發展農業綜合開發。全省農業綜合開發支出完成 12.48億元,推進土地治理、產業化和農業園區項目建設。
(二)推進精準扶貧有效脫貧。中央和省級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 88.36億元,同時各級農林水以及教育、交通、環衛、文體等方面的資金也重點向貧困地區傾斜。一是完善扶貧資金分配機制,除重大扶貧專項和以獎代補項目資金外,其余資金主要按因素法切塊分配到縣,明確目標、任務、資金和權責“四到縣”制度,增強縣級因地制宜統籌資金能力。二是完善“結果導向、效益優先”的扶貧資金績效評估獎懲機制,獎快促慢。三是強化扶貧資金監管,推行“民生特派”制度、公示公告制、鄉鎮財政報賬制等監管制度措施。四是對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實行“減貧摘帽”不減政策的財政獎勵措施。五是為發展村集體經濟,解決“空殼村”問題,遴選100個村進行試點,將財政支農產業資金量化折股到農戶,投資收益在經營主體、村集體、農戶之間按合理比例進行分配,確保農戶收益得大頭,探索構建“股權到戶、量化到人”的利益分配新機制。
把完善制度和加大投入有機結合,增強民生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配合民政、扶貧、衛生計生等部門,出臺城鄉低保減量提標方案、提高農村貧困人口醫療救助保障水平促進精準扶貧試點方案。全省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完 成 340.33億 元,促 進就業創 業 ;城市 和 農村低保 平均保障標準分別 提 高 到 464元 /月、2695元/ 年,分別 增長16.6%、26.8%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提高到70元 /月,增長27.3%。全 省教育支出完成772.91億元,落實和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增加職業教育經費投入,繼續推進省直高校聚集區建設。全省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完成360.8億元,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府補助標準達到每人每年 380元,增長 19% ;人 均 基本 公 共衛 生 服務 補 助標 準 達到40元 /年,增長 14.3% ;支持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 機構、村衛 生室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和綜合改革。全省住房保障支出完成298.44億元,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建設50.22萬套(戶),基本建成22.82萬套(戶);實施農村危房改造 35萬戶。全省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完成61.2億元,支持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一)完善預算管理。抓好新《預算法》的貫徹實施,制定了創新財政專項資金支持產業發展使用方式的意見、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實施細則、省級部門財政撥款結轉和結余資金管理辦法等制度措施。進一步規范預算編制,細化預算編制內容,省、市、縣三級均將上級財政提前預告知的轉移支付數額納入本級年初預算,提高預算編制完整性。對52個財政省直管縣開展 2015年年初預算、調整預算合規性審查。完善政府預算體系,按規定將11項政府性基金轉列一般公共預算統籌使用,將政府性基金結轉資金超過該項基金當年收入30%的部分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的比例提高到16%,加強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管理,提高政府統籌能力。
(二)加強預算執行。按照省人大批準的預算,及時批復省本級 124個部門2015年度預算(其中一級部門預算單位 111個),加快預算下達進度。部署省級部門及單位和市縣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全省收回存量資金 82.31億元,調濟用于保民生、補短板。堅持先有預算后有支出,各級政府和部門、單位的支出以經批準的預算為依據,未列入預算的不得支出,未經法定程序不得調整支出。嚴肅財經紀律,堅決杜絕收取過頭稅、虛收空轉財政收入等違法違規行為;對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以及響重大的財政領域和事項開展監督檢查,注重財政資金運行全過程監督。出臺省級部門預算績效目標管理暫行辦法,選擇部分重大項目開展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和預算評審工作,評審結果作為安排部門預算資金的重要參考依據。按時公開預算、預算調整、決算、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及報表;除涉密單位外,108個省級一級部門預算單位公開了部門預決算和“三公”經費預決算信息;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和部門預決算除涉密內容外,全部公開到項級科目。
(一)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清理和規范財政省直管縣民生性專項配套政策,為下一步配合中央開展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工作打下基礎。開展市(州)級和縣級財政管理績效綜合評價,兌現財政綜合考核和區域統籌發展激勵政策,促進市縣提高財政管理效能。調整和規范省對下轉移支付分配辦法,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比重。實施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和養老保險制度、公務用車制度等改革。推進中期財政規劃管理,探索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加強對經濟形勢的分析研判和國家重大財稅政策的深入研究,2015年省財政廳報送的政務信息中有7條獲得國務院領導批示。
(二)規范管理政府債務。出臺加強政府債務管理以及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評估和預警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對政府債務納入預算管理、加強在建項目后續融資等作出統一部署和安排。嚴控債務高風險地區新增債務,要求其出臺債務化解工作方案和風險應急處置預案。成功發行政府債券2350億元,及時轉貸債券資金,有效緩解各級政府償債壓力,切實防范因償債引發財政金融風險及社會穩定風險,騰挪出預算空間,用于彌補建設資金不足。
(三)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通過實施“黔微貸”、“貴園信貸通”等融資方式,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構建以省再擔保公司為龍頭、省市縣政策性擔保機構為延伸的擔保體系,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推廣運用PPP模式并出臺具體實施意見,六盤水市綜合管廊等10個項目成為財政部第二批示范項目,數量排全國第5位,投資總 額 90.48 億元。選 取 11個 項 目全省 示 范,總 投 資約 24億元。
(貴州省財政廳供稿,楊先濤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