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預算與會計研究會
2015年3月25日在北京召開了全國預算與會計研究會四屆三次常務理事會,29位常務理事出席。常務副會長馮秀華報告了2014年工作總結和2015年工作計劃,得到各常務理事的高度評價。副會長王勁松作了調整和增補理事、常務理事的說明,《預算管理與會計》主編齊守印作了關于月刊編排部分調整更新的說明。會議還審議通過了2014全國預算與會計研究會財務收支報告。
3月26日,全國預算與會計研究會在北京召開了工作會議,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研究會領導和財政廳(局)預算處、國庫處負責人共50人出席會議。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夏先德和國庫司巡視員婁洪分別作了重要講話。常務副會長馮秀華作了《加強研究會能力建設更好地為財政改革發展服務》的工作報告,總結了2014年全國預算與會計研究會及地方研究會的工作,布署了2015年工作計劃和重點,并確定了兩個重點研究課題。在推動全國工作的同時,繼續推動地方適時換屆,鼓勵地方開展以學習新修訂的《預算法》為主要內容的業務培訓,取得良好效果。
按照中央關于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要求和樓繼偉部長關于努力建立現代化新型智庫、為科學決策當好參謀的指示,著眼于為深化改革獻計獻策,經與財政部預算司、國庫司商定,將“建立中期財政規劃和滾動預算制度難點問題研究”和“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研究”列為年度重點研究課題,分別成立了總課題組和由河北、上海等15個省市研究會和財政廳(局)預算處、國庫處組成的分課題組,發揮中央與地方各自優勢,協力調研攻關,兩項課題研究得到高度評價。
《建立中期財政規劃和滾動預算制度難點問題研究》報告呈送以后,國務院領導和財政部領導及相關司局分別給予肯定性評價或做出重要批示。預算司評價認為,該報告在對建立中期財政規劃的必要性及發展簡況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從六個方面分析我國推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面臨的體制政策性難題,并提出破解的基本思路和對策建議。其主要特點是起點比較高、分析比較實、引入了國際比較。報告分析全面深刻,做到理論結合實際,并有較多的國際比較研究,對財政部門研究建立政府中期財政規劃和部門支出中期財政規劃制度體系,包括中期規劃的內容、編制方式、審批程序設計等,有很強的參考意義。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先后兩次批示,12 月 31 日批示 :“將報告作一摘要上報”,2016 年 1 月 6 日再 次批示 :“所提建 議應在中期規劃管理中研究運用”。該報告以提要附全文形式報送國務院后,2016年 1月6日國務委員、國務院秘書長楊晶批示“請高麗同志閱示”,1月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批示給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和財政部部長樓繼偉閱讀參考。
國庫司對《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建設若干重要問題研究》的評價認為,《報告》緊扣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主題,堅持問題導向,通過周密論證分析,對我國政府財務報告制度建設中若干重點難點問題提出非常有針對性的建議。從內容看,既有理論分析,又有國際比較;既立足當前,又著眼長遠;既分析重點難點問題,又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是一篇主題鮮明、思路清晰、內容詳實、分析透徹、結構嚴謹、有決策參考價值的研究報告,較好落實了樓部長“關于努力建設現代新型智庫、為科學決策當好參謀”的指示精神。副部長劉昆也做了批示 :“預算與會計研究會著眼大局,從國際到國內,從理論到實踐,論證了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的基本構成、內容、用途、存在的難點等,很有創建。國庫司研究應用并在制度設計中參考。”
2015年《預算管理與會計》編輯工作繼續秉持“服務中心、服務現實、服務讀者,突出發展、突出改革、突出特色”的辦刊理念,及時宣傳黨和國家財經大政方針及財政部有關政策以及各級財政部門推進財政改革方面取得的新成果。全年刊發各類文章281篇,118萬多字。一是注重稿源的多樣性。在用稿方面有計劃的約稿,刊發具有全局指導性、理論探索性的文章,注重采用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地區和基層財政干部緊密結合實踐的工作研究性文章,鼓勵欠發達地區和基層財政干部寫稿投稿的積極性。二是堅持改革創新。著眼于更好體現預算與會計研究會學術領域特色和所辦會刊的專業特色,按照適當強化理論色彩、突出特色和推陳出新的方向,與時俱進地調整更新刊物欄目。三是提高刊物檔次。重新設計了刊物封面并加載要目,使封面色調兼具學術研究性刊物應有的嚴謹性和平實性。四是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擴大會刊的社會影響力。自5月起刊物所發稿件恢復納入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及CNKI系列數據庫,8月又正式加入北京超星期刊“域出版”系統。為了服務財政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從2016年第1期起,月刊版面從56頁增加為64頁,使信息容量擴展13%以上。
此外,編輯印發了6期近4萬字的《通聯信息》。為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應用,還按照歷年做法,將上一年度完成的推進政府預算信息公開課題研究主報告和10個省市完成的分報告匯編成冊,形成了具有理論性、系統性、指導性的研究資料。
(全國預算與會計研究會供稿,林大茂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