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明慧,趙俊超,董曉晴
(北京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北京100120)
科學與社會
未來互聯網發展趨勢
賈明慧,趙俊超,董曉晴
(北京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北京100120)
當今時代,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沖擊了人們以往的生活方式,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互聯網中的主體、傳播模式、費用、便捷性、網絡維度的基本特征進行分析,在充分了解互聯網各個維度特征的基礎上預測了互聯網發展的趨勢,對互聯網行業及大眾生活進行了創造性、前瞻性的預判。
互聯網 發展 趨勢
互聯網從出現到應用,其主體都是人類。而隨著互聯網不斷發展變化,主體的類型也有所變動,本文從發布主體、使用主體兩個角度分別討論其變化。
1.1 發布主體
互聯網最初由科研人員研制建立并用于軍事目的。因此,搭建并發布互聯網元模式和初始形態的科研人員是最早的互聯網發布主體,他們賦予互聯網以生命,并開啟了日后網絡的進化之路。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其作用開始從純粹軍用目的向民用領域過渡,技術開始普及到少數群眾,并逐步壯大形成互聯網行業。這一時期的互聯網行業以網站為主要表達形式,具備一定網絡建設能力的人員成為互聯網發展的主力軍。
互聯網民用后,由于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的基本特征,很快實現世俗化,使社會大眾成為了這一時期網絡發布與組建的絕對主力。
1.2 使用主體
由于計算機、互聯網屬于高新技術行業,且最初只限定在軍事范疇,因此其最早的使用主體主要為其開發者和小范圍內具有一定專業技術、經營理念和經濟基礎的專業技術人員。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互聯網普及至人民大眾。但此時的互聯網并不夠發達,對于使用者仍有一定的能力要求,如:基礎的電腦、通訊、互聯網知識。因此,青年成為這一時期主要的使用主體。由于這一群體的推廣使用,互聯網從一個高度專業化的信息平臺,向一個平等世俗化的信息平臺進行轉變。
青年群體大力促進了互聯網平民化發展,技術的進步使得互聯網簡單易懂、操作便捷、貼近生活。這為社會中少年、老年群體使用互聯網提供了物質基礎和使用動力。相比青年人而言,少年兒童與老人有充裕的時間和精力使用互聯網,且老人更具有網絡消費的經濟實力,因此少年兒童和老人成為這一時期互聯網使用的重要主體。
2.1 廣播型傳播模式
早期的互聯網是網站公布消息,群眾自助瀏覽的廣播型傳播模式。網站內容由網站管理者自主選擇,群眾只有瀏覽權限,只能通過網站閱讀信息。這種傳播模式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擴大了信息傳播的范圍,使世界范圍內的信息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而得到最大范圍的傳播。
2.2 互動型傳播模式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大眾不再滿足于只瀏覽信息,于是網站組織者建立了社交平臺,使大眾可以自由互動,開啟了互聯網互動型傳播模式。
2.3 分享型傳播模式
小范圍、固定話題的互聯網社區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互聯網使用需求,于是出現了不限內容、不限話題、自由交流的互聯網平臺,網民可在平臺上分享自己的生活點滴,也可獲得他人公開發布的信息,從而形成分享型傳播模式。
3.1 物質載體的費用
互聯網行為需要借助物質載體的輔助得以實現。最早的載體為大型計算機,僅用于軍事或科研領域,造價高昂。而后逐漸出現臺式計算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上網工具。這些設備的費用是人們使用網絡的基礎,并呈現出一致的價格趨勢,即新產品推出會促成新一輪的設備降價。這樣的循環將一直持續,直至革命性新技術的出現。
上網的另一大開銷就是網絡流量數據的費用。不論是瀏覽文字、音頻還是視頻,只要有網絡行為產生,必定消耗流量數據。對于數據流量的費用收取,各國并不相同。
3.2 費用的承擔
最早,由網站的設立者承擔網絡活動中的費用。建設網站需要交納一定的費用購買網絡活動使用權限。民眾只需要購買設備,支付自己使用中產生的互聯網數據流量費用即可。
隨著互聯網的使用者逐漸適應網絡環境,急需通過便捷、高效的方式獲取信息,并且需求市場大于供給市場,網絡活動的費用轉而由互聯網平臺使用者承擔。
4.1 設備便捷性
所謂互聯網設備指的是可上網的物質載體,最初是重達 10,kg的臺式機,而后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出現,重量逐漸減輕。隨著人們對閱讀方式的要求不斷提高,硬件也更加輕便,于是移動終端出現并改革升級。首先出現的移動終端是智能手機,它將上網設備的重量驟降到 100,g左右,使人們能隨身攜帶。但是由于耗電量巨大,正常人一天使用下來需配備大容量的移動電源才可放心使用,因此總體重量還是不夠方便。而后出現智能手表,重量上又形成一次質的飛躍,雖然質量輕、耗電量小,但功能有限。
最初的計算機,僅通過鍵盤控制,出現鼠標后,可快速準確地選中具體對象。手機一開始也通過按鍵進行操作,隨著技術進步,觸摸屏出現,人們可以直接用手控制,這是一次操作領域的革命。當下,語音操作已經出現,但技術普及范圍不夠廣泛、語音識別度不高、識別后與設備系統關聯時出現誤差。
4.2 通訊便捷性
最早上網需到電話局申請準入賬號,并改裝計算機調制解調器。隨后,互聯網發展成為廣泛的撥號上網,計算機自行配置了調制解調器。發展到撥號上網時,互聯網已經比較成熟。筆記本電腦出現開啟了電腦自身攜帶網卡的時代,人們可隨時隨地上網。移動終端如智能手機的出現使得上網、購物、編輯文檔、制作圖像、播放視頻、視頻通話等功能在一個設備上得以同時實現。
5.1 大眾創新驅動互聯網發展
未來互聯網的發展將是人民大眾創新的驅動發展模式。作為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2014年開啟了互聯網時代的國進民退:中國草根互聯網整體市值第一次超越正規軍——傳統電信企業的整體市值。對于未來的發展,要在市場主導、政府輔導模式中找到平衡點。由政府推動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電信改革,寬容互聯網創新,給互聯網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的同時使大眾創新驅動互聯網擁有良好的政策環境。
5.2 定制型傳播模式占據主導
所謂訂制型傳播模式,即由專業團隊根據具體受眾的需求,私人訂制相應的網絡服務,以滿足人們在互聯網環境中對接自己的使用需求。訂制型傳播模式提供了一個平臺,該平臺在分享型傳播模式的基礎上搜集到即時的大數據,使用者通過輸入自己需要的信息進行搜索,訂制服務即通過大數據分析給出最適宜使用者需要的方案。
5.3 上網更廉價,費用承擔發生轉移
從設備費用的角度看,未來技術的革新會使上網的物質載體更為廉價,高端計算機或手機不再是人們的重要資產,而是可以像買計算器一樣不再計入生活預算,可隨意購買。
從數據費用的角度看,“降低網費,提高網速”勢在必行。從費用承擔的角度看,下一步的費用承擔者是多元化的:除科學、教育、文化、衛生等公共基礎服務的互聯網費用由政府承擔外,其余產生的費用由網絡中的受益者承擔。
5.4 移動互聯網逐步縱深發展
從上網設備的便捷性看,便捷的移動設備是未來上網的重要載體。便捷性包含兩重標準:①重量更輕,大約在 30,g左右;②可視范圍更大,最大能達到投影儀的效果。上述兩個標準應同時實現。從上網設備的操作性上看,操作更人性化。首先是語音操作技術進一步發展,可通過語音識別準確操作設備,并普遍應用;隨后,實現隨眼球移動和眼球發出的動態“手勢”對設備進行操作的技術;最終實現腦電波直接操作設備,實現真正的“生物技術與非生物技術結合”。從通訊的便捷性上看,下一步的通訊形式更豐富、便捷性更強。當前,網絡通訊多是文字和短時間的語音,在無線網絡中才能實現視頻通訊。未來,將發展為廣泛的網絡電話通訊和自由網絡下通暢的視頻通訊。■
[1] 汪斌強,鄔江興. 下一代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及相應對策分析[J]. 信息工程大學學報,2009(1):1-6.
[2] 高一斌. 抓住互聯網發展趨勢迎接大會計時代[J]. 國際商務財會,2015(8):5-6.
[3] 佚名. 2015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預測[J]. 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5(3):5-6.
Trends of Internet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JIA Minghui,ZHAO Junchao,DONG Xiaoq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Beijing 100120,China)
With the great progress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computer,a material carrier of Internet,has been widely used.Therefore,Internet has been gradually popular,greatly impacting people’s life style,and becoming indispensable to our life.In view of the impact of Interne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et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including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main body,mode of transmission,cost,convenience and dimentions.On the basis of fully understanding various dimensions of the Internet,this paper makes a creative and forward-looking forecast to the Internet industry and the public life.
Internet;development;trend
N99
A
1006-8945(2016)02-0063-03
2016-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