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化縣扶貧辦
仁化翻開扶貧新篇章
■ 仁化縣扶貧辦

8月3日,仁化縣召開全縣精準扶貧工作會議
近年來,仁化縣緊緊圍繞“四化推四區”發展戰略和美麗鄉村建設工程,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協調動員各方面力量,認真實施基礎設施、產業培育、民生改善、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等五大工程,著力改善貧困村發展環境和社會民生事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貧困戶收入,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十二五”以來,仁化縣共有重點幫扶村41個,占全縣村委的37.6%,貧困戶4764戶、18537人,占農村總人口的10.1%,其中有勞動能力貧困戶4373戶、17916人。
據統計,五年來,仁化共投入扶貧開發“雙到”資金2.53億元,平均每村達617萬元。第一輪和第二輪貧困村集體經濟年平均經營性收入分別達6.55萬元和8.86萬元、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分別是7775元和8089.14元,其中有勞動能力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分別是7120元和8219元;完成農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住房改建1095戶、“兩不具備”村莊搬遷23個共582戶,41個省級貧困村農田水利、道路交通、飲水安全、村容村貌等基礎設施和文體廣場、衛生室等公共文化設施明顯改善;貧困村適齡兒童入學率、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低保戶、五保戶納保率均達100%及60歲以上老人全部享受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加強了貧困村基層組織建設,村黨組織發展經濟、化解矛盾、自我管理的能力明顯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也有明顯的提升。
為了讓貧困戶真正脫貧,各幫扶單位可謂盡心盡責。在進駐貧困村開展工作調查上,各幫扶單位依托當地自然資源和條件,采取“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措施,認真謀劃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方案,壯大貧困村集體經濟和實現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而縣委、縣政府也不斷加大大財政投入、項目資源整合力度和金融扶持力度,并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扶貧濟困,形成了合力幫扶的社會氛圍。

8月5日,韶關市扶貧辦副主任劉世冬率隊到仁化縣調研指導新時期精準扶貧工作
除此之外,該縣嚴格按照“省督查到市、市督查到縣、縣督查村、鎮督查到戶”的要求,進一步創新和完善了扶貧開發工作績效評價機制和獎懲激勵機制,落實幫扶工作檢查督辦制度,定期對各鎮(街)、各單位幫扶工作的進展程度、幫扶成效和幫扶資金落實情況進行跟蹤檢查,并不定期地組織明察暗訪,重點檢查駐村干部駐村和工作開展情況,檢查結果全縣通報,有效地促進扶貧開發工作的開展。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仁化即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也將翻開新的篇章。
據悉,經省、韶關市初步審核認定,該縣新時期精準扶貧有相對貧困戶3653戶,10285人,分布在全縣114個村(居)委會;其中:33個相對貧困村有相對貧困戶1607戶,5008人;81個村(居)委會分散相對貧困戶2046戶,5227人。
面對新的挑戰,新的任務,仁化縣將深入貫徹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開發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協調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規劃到戶、責任到人,著力提高貧困人口收入;著力完善社會保障;著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改變貧困地區落后面貌,確保到2018年全省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與全省人民同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在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工作部署上,仁化將精準識別對象,嚴格按照國家貧困人口建檔立卡暨信息動態管理工作的程序,堅持公正、公開、公平的原則,按時保質全面精準完成貧困對象識別確認和建檔立卡工作。同時,認真分析致貧原因,逐戶制定幫扶措施,有針對性的予以扶持,各項扶貧措施均與貧困人口信息管理系統的內容和結果相銜接。

7月29日,仁化縣與東莞虎門鎮舉辦新時期精準扶貧基層黨建結對座談會

縣委農辦主任梁鈺清向周田鎮麻洋村駐村干部了解精準扶貧工作情況

縣扶貧辦副主任楊彩珍率隊到貧困村了解農田水利情況
該縣將對每個貧困村進行考察調研,對貧困人口按照“一戶一法”的要求,分類實施幫扶措施,確保貧困人口如期脫貧。同時,由政府負責統籌農業、交通運輸、水利、教育、衛生、文化、人社、民政、住建等相關單位的資金和項目,將重點幫扶村內的交通、農田水利、飲水安全、村容村貌等基礎設施和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項目納入年度建設計劃,統籌考慮,優先解決,全面推進重點幫扶村各項建設。
此外,仁化還將進一步完善財政資金投入、金融服務、貸款貼息、定點包干幫扶、資金監管、督導考核等工作體制機制,有序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工作,確保圓滿完成該縣的精準脫貧工作目標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