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慶,儲怡士,魏建美,盧 慧,徐光耀,萬余花
(1.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所 江西南昌330200;2. 江西省農業知識產權研究中心 江西南昌330200;3. 江西省專利事務所 江西南昌330013)
江西農業知識產權管理平臺構建思考
李 慶1,2,儲怡士3*,魏建美1,2,盧 慧1,2,徐光耀1,2,萬余花1,2
(1. 江西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所 江西南昌330200;2. 江西省農業知識產權研究中心 江西南昌330200;3. 江西省專利事務所 江西南昌330013)
實施知識產權戰略能迅速提升江西農業的自主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能力。江西在農業知識產權管理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還處于分散管理階段,許多管理制度不配套,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通過對江西農業知識產權管理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建立江西農業知識產權管理平臺的架構思路,并對江西農業知識產權管理平臺后續運行提出建議。
農業知識產權 管理平臺 架構
當前,國內各省市都在加緊實施農業知識產權戰略來提升農業的自主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能力。江西省在農業知識產權管理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處于分散管理階段,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合理規避科研立項、執行和科研成果轉化等過程的知識產權風險,為相關政策的執行提供暢通通道。國內在農業知識產權管理平臺構建方面還處于探索階段,需要我們借鑒相關平臺的管理經驗。通過平臺構建和穩步運行,為江西省農業知識產權服務,最終使農業知識產權更好地為“三農”服務。
1.1 總體創造水平不高
近年來,江西省知識產權管理成績顯著,但農業知識產權總體創造水平還不高。據統計,2014年,農業知識產權創造指數排列前3位的省市分別為:山東93.85%,、江蘇88.93%,、北京77.33%,[1]。江西省農業知識產權創造指數位列全國26位,為11%,,比2013年上升2位,申請量指數為9.24%,,授權量指數為10.64%,,維持年限指數為13.54%,,在全國排名較靠后。雖然在農業領域的科研成果很多,但人們往往輕視甚至忽視了對農業知識產權的保護,這就導致許多科研成果沒有申請知識產權保護。一方面,農業知識產權產生及申請量較少,農業科技對現實農業生產的指導不夠,現實中遇到的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另一方面,知識產權管理分散,重視不夠,利用不多,沒有統一的管理服務平臺,不能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
1.2 管理政策逐步出臺
江西省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來促進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開展,推動發揮農業知識產權對江西現代農業發展的作用,支撐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的轉變。《江西省知識產權戰略綱要》中關于農業科技方面的戰略指導,包括加強種植業、林業、畜牧業等產業的專利申請,對農業新品種和綠色有機食品等知識產權更加重視。2014年,為了進一步提升企業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江西省實施了知識產權入園強企“十百千萬”工程。[2]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政策逐步實施,有利于推進江西現代農業創新發展,大力提升該省農業的自主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能力。
1.3 農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創新不夠
農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對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的推動作用尚不明顯,指導現代農業還缺乏有效機制。目前,科技成果、專利、植物新品種、軟件著作權等知識產權的管理分散在不同部門和單位,造成管理不協調,力量分散,導致知識產權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調研發現,農業科研機構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尚不健全。作為江西省農業知識產權創造的主體,農業科研機構知識產權管理工作起步相對較晚,從總體來看,知識產權管理工作脫節,知識產權管理并未貫穿農業科研的全過程。[3]農業知識產權管理平臺的構建,可實現涉農單位知識產權的信息共享,通過平臺收集、分析農業生產上的科技需求,為協同創新聯盟科學立項提供參考,彌補現有管理體系的不足。同時,又可作為專業的管理服務平臺,架起農業科研單位、涉農企業、農戶和政府有關部門的知識產權交流互動的橋梁。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全程管理規范是提升江西省農業知識產權水平的根本。構建江西省農業知識產權管理平臺,目的是企事業單位、個人可以了解到農業新科技、新成果,并且進行相關的評估、交易。該管理平臺的構架模式為:構建一個總平臺,由管理政策宣傳平臺、涉農單位研發平臺、農業知識產權交易、維權平臺等板塊組成,總平臺由政府知識產權管理部門進行指導和管理,可以委托具有資質的信息網絡服務機構開發維護網絡應用平臺,進行技術支撐。政府知識產權管理部門、企事業單位、專利所、知識產權人等參與其中,各自有自己的操作權限。平臺建設中需要明確參與者管理的內容和程序,要對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等環節進行全程化管理。
2.1 農業知識產權政策宣傳平臺
農業知識產權政策宣傳平臺主要做好政府相關政策的宣傳,為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布局謀劃。大力宣傳開放、互利,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觀念,充分發揮引導、協調、監管和服務涉農單位的作用,為江西省農業知識產權管理營造良好的環境。該平臺主要由政府知識產權管理部門進行日常維護、內容發布更新等。
2.2 涉農單位研發平臺
農業知識產權研發平臺主要是農業科研單位、農業企業以及農業生產者個人等管理科技資料、科技成果的平臺,是農業科技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手段。涉農單位要做到規范數據采集和發布,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化,組織和跟蹤科技成果、專利、植物新品種、軟件著作權等的申請、保護和轉化的全過程。
2.3 農業知識產權交易、維權平臺
交易和維權是知識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體現,主要是為江西省農業知識產權的轉移、轉化提供平臺,真正實現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該平臺是做好江西農業知識產權收集、展示、交易和維權,為知識產權或科技成果所有者、生產者和投資者提供技術與資本對接的通道。具體開展農業知識產權的價值評估、在線展會、市場交易、接受投訴、幫助維權等。該平臺由管理部門、專家、產權相關者參與,建立專家庫和評估指標體系等,各司其職,協調統一。
3.1 統一平臺布局
農業知識產權管理涉及多方面內容,牽涉多個單位,各種利益單元參與其中,故需對農業知識產權管理平臺統一布局、全面管理。知識產權局肩負著全省管理平臺的構建責任,整合多方資源,統一謀劃布局。政府需進一步解放思想,制定農業知識產權各環節的權利和利益分配機制。同時,法律法規要明確農業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和司法機關的各項職能,確保各個部門在平臺管理中各司其職,密切合作。國家主管行政機構應當通過合作、協商、對話和共同領導的方式,與農業科技人員及其利益相關者共同來設計農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推動農業知識產權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和創新。[4]
3.2 規范各級管理
盡管各級政府不斷加大對農業科研的經費投入,注重對項目經費的管理,但對農業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的投入不多。各級科研機構對知識產權相關管理在人力、物力上投入也較少。因此,建議政府出臺規定,企事業單位應當設立和指定專門機構作為知識產權管理平臺機構,配置專職人員、設立專項資金,最終形成政府推動與市場結合的知識產權管理平臺的互動機制。知識產權管理平臺受政府主管行政機構的規范和管理,農業知識產權人遵守平臺規定,嚴格履行程序,自覺接受管理,履行必要義務。
3.3 動態分析評議
對農業知識產權進行動態分析評議,讓平臺信息、平臺管理“活起來”,讓多方參與平臺、構建平臺,真正實現管理價值。探索建立知識產權評議制度,對知識產權的運營情況進行動態評估,適時決定知識產權的維持與放棄。建立專家委員會評議制度,為知識產權人提供建議。關鍵是,可以通過知識產權評估制度了解發明創造的價值,這樣可以節約成本,明確科研方向,因此開展定期的知識產權評估應成為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重要方面。[5]
3.4 產權股權化評估
知識產權交易平臺的建立,需要對知識產權交易相關問題進行規范。產權價值的評估是非常重要的一環。[6]知識產權的股權化是評估出知識產權預期能產生的收益回報價值,通過作價注入公司股本的方法轉變為公司的實際資產,然后以企業股權進行融資。通過推動農業知識產權股權化、證券化制度來實現農業知識產權價值,為知識產權交易平臺提供制度保障,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3.5 管理人才培養
管理平臺的構建和運營是新鮮事物,是一個系統工程,平臺硬件和軟件都需要開發、創新。在這方面,我們還缺乏平臺管理及運作的經驗,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參與。當前,江西省實際從事農業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人員數量不足,即使在農業科研單位,負責對知識產權培育和管理的人員也較少。江西省應當注重對國際化的復合型農業知識產權高級人才的培養與引進,通過培養各方人才,讓平臺真正建起來、管理好、運營好,為該省的農業知識產權管理做出貢獻。
[1]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知識產權研究中心. 中國農業知識產權創造指數報告(2015年)[R]. 2015.
[2] 盧慧,李慶,魏建美,等. 江西省農業科技園區知識產權戰略應用研究[J]. 湖南農業科學,2015(1):126-130.
[3] 宋敏,張熠,劉麗軍. 農業科研機構應推行知識產權全程管理[J]. 農業科研經濟管理,2013(3):16-20.
[4] 楊曉娟,樊志民. 農業知識產權制度的審視與完善[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5):142-148.
[5] 田妍妍. 農業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J]. 農業經濟,2016(2):59-60.
[6] 鄧志云,管懷明,吳達,等. 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建設[J]. 天津科技,2015(9):95-97.
Considera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Platform in Jiangxi Province
LI Qing1,2,CHU Yishi3*,WEI Jianmei1,2,LU Hui1,2,XU Guangyao1,2,WAN Yuhua1,2
(1.Research Institute of Economic and Information of Ji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chang 330200,Jiangxi Province,China;2.Jiangxi Agricultur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Research Center,Nanchang 330200,Jiangxi Province,China;3.Jiangxi Province Patent Office,Nanchang 330013,Jiangxi Province,China)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 in Jiangxi Province can quickly improve its ability of independent cre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gricultural intellectual property.There still exists some deficiencies in the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on the whole,such as decentralized management,imperfect related systems and low management level.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management situation of Jiangxi’s agricultural intellectual property,proposes to establish a platform to manage agricultural intellectual property.In addition,subsequent operation suggestions of the platform were also proposed.
agricultural intellectual property;management platform;framework
G304
:A
:1006-8945(2016)09-0018-03
江西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江西省知識產權分析評議服務(平臺)系統研發(20143BBM26133)”“江西省農業知識產權戰略研究(20132BBF60085)”。
2016-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