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kV 64排多層螺旋CT低輻射肺動脈成像
葛全序,畢可森,叢培霞,等
軍事醫學與特種醫學
80 kV 64排多層螺旋CT低輻射肺動脈成像
葛全序,畢可森,叢培霞,等
目的:研究80 kV管電壓64排多層螺旋CT低輻射肺動脈成像的可行性。方法:64名志愿者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35例采用80 kV管電壓CT結合右頭臂靜脈作為團注追蹤(bolus tracking)監測點進行肺動脈成像,對照組29例采用120 kV管電壓,延遲時間采用團注測試峰值時間+0.7 s,進行肺動脈成像。測量容積CT劑量指數(CTDIvol)、劑量長度乘積(DLP),計算加權CT劑量指數(CTDIw)和有效劑量(E),測量肺動脈強化后CT值和背景噪聲,計算信噪比(SNR)和對比噪聲比(CNR)。5分法對兩組圖像質量進行目測評分。對DIS、E、SNR、CNR進行t檢驗;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比較兩組圖像目測評分結果。結果:觀察組DIS和E分別為(146.5±7.6)mGy·cm和(2.5±0.1)mSv,對照組DIS和E分別為(313.4±13.5)mGy·cm和(5.3±0.2)mSy,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觀察組的輻射劑量低于對照組。圖像質量量化評價:觀察組和對照組的SNR分別為32.6±3.6和31.35±2.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89)。觀察組和對照組CNR分別為28.5±3.4 和27.6±1.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18)。目測評分結果 :觀察組為5分8例,4分26例,3分1例;對照組為5分5例,4分24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76)。結論:80 kV 64排多層螺旋CT結合右頭臂靜脈作為bolus tracking監測點可以減少輻射劑量,同時不降低圖像質量,是肺動脈造影的首選檢查方法 。
輻射劑量;X線計算機體層攝影術;肺動脈造影
來源出版物: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 2009, 29(5): 535-539
入選年份:2014
COMPASS系統在鼻咽癌容積旋轉調強劑量驗證中的應用
柏朋剛,李奇欣,陳開強,等
摘要:目的:探討COMPASS三維劑量驗證系統在鼻咽癌容積旋轉調強劑量驗證中的應用。方法:選取8例鼻咽癌病例在Masterplan治療計劃系統中進行旋轉調強計劃設計,然后將治療計劃分別傳輸至COMPASS系統和控制加速器運行的MOSAIQ網絡上。比較計劃系統計算結果和COMPASS實際測量結果差異的主要指標,如靶區的平均劑量(Dmean)、95%體積劑量(D95%)和γ值,脊髓、腦干的Dmean和D1%左右腮腺的Dmean、V30。結果:計劃系統計算結果和COMPASS實際測量的結果二者在靶區的γ通過率均>95%,各個靶區的D95%平均偏差大多<3%,各個靶區Dmean的偏差平均值在1%以內。脊髓和腦干的D1%的平均偏差分別為(4.3±3.0)%和(5.9±2.9)%,二者Dmean的平均偏差分別為(5.3±3.0)%和(8.0±3.5)%。COMPASS測量的脊髓和腦干的劑量都比計劃系統計算的結果小。左右腮腺Dmean差異的平均值分別為(6.1±3.1)%、(4.7± 4.4)%,V30的差異分別為(9.4±7.5)%和(9.4±9.9)%。結論:COMPASS三維劑量驗證系統是容積旋轉調強劑量驗證的一個非常理想的工具,可以快速、直觀地分析出靶區和正常器官理論和實際照射情況下的差異。
關鍵詞:COMPASS系統;容積旋轉調強;劑量驗證
來源出版物: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 2012, 32(3): 304-307
入選年份:2014
放射防護最優化對數字X射線攝影中受檢者輻射劑量降低的價值
張夢龍,段玉婷,許玉軍,等
摘要:目的:通過評價輻射防護最優化前后患者劑量和廢棄影像的差異,探討在應用數字X射線攝影(DR)系統進行日常攝影中實施最優化的必要性。方法:200名近標準體格患者納入研究,制定DR攝影防護最優化程序,100例執行最優化前方案攝影,100例執行最優化方案攝影。測量最優化前后患者劑量-面積乘積(DAP)和體表入射劑量(ESD)。同時統計最優化前后各2個月內的廢棄影像,并按廢棄原因分類。比較最優化前后患者輻射劑量和影像廢棄率的差異。結果:最優化后的ESD和DAP顯著低于最優化前(z=9.31、16.22,P<0.05),影像廢棄率明顯低于最優化前(χ2=36.5,P<0.05)。結論:使用最優化程序的DR攝影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輻射劑量并減小影像廢棄率。
關鍵詞:最優化;數字攝影;劑量;質量控制;曝光指數
來源出版物: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志, 2013, 33(2): 183-186
入選年份: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