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經華
(山東省昌邑市第一中學)
談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
◆王經華
(山東省昌邑市第一中學)
高中思想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承擔著教書育人的作用,還要關注學生的身心成長、心理健康教育,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和愛好,以便在學生有問題時對癥下藥,以糾正錯誤,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分別展開研究,以便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政治教學 自身素質 心理健康 經驗 體會 技巧 品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思想政治教師必須要有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和技巧。
1.思想政治教師必須有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經驗和體會
教育教學中的經驗不僅包括學生的學習經驗,同時也包括教師的教學經驗。教學經驗和學習經驗中常常使教師和學生能夠產生快樂或是主觀幸福感的那些積極經驗,并將這些積極的教學經驗和學習經驗互相結合應用于教育教學中,為提高整體教學質量這一最終目的做鋪墊。因此,思想政治教師必須要有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經驗,然后才可能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指導。
2.思想政治教師要有積極的特質。學生在接受啟蒙教育的時候就一直被灌輸“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思想,而積極心理對積極特質從各方面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的品質特征,從而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教師不只是簡單地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更重要的是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探索發現學生潛在的能力,引導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學生確立以后發展道路的正確走向。
3.思想政治教師要營造積極的教學環境。教育教學的環境包括教師的教學環境和學生的學習環境。教學環境和學習環境與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息息相關,兩種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成效。在教育教學中應用積極心理,研究教育教學中的積極環境,幫助教師學生尋找最合適的教育教學環境,使他們最大程度上能夠在積極環境中進行教育教學,從教師與學生這兩方面優化教育教學的環境。
1.思想政治老師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通過各種社會實踐活動,逐漸讓他們適應社會。當今的高中生,獨生子女的嬌生慣養不可一世,小霸王式的大有人在,社會單親家庭的驟然增加,封閉、排他甚至孤僻的也大有人在,種種原因,使得許多的學生人際關系緊張。作為老師應首先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人際環境,使學生在一個好的人際環境中陶冶自己,發展自己。同時,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閱讀材料,或通過課堂小活動,使學生親身體會到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性,通過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和對待自己和他人,從而改善同桌關系、同學關系,形成愉悅的學習環境,這種做法比單純的說教式教育效果要好得多了。對中學生進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和鍛煉,可以通過課內教學和課外活動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社會現實光怪陸離,變化多端,要求中學生懂得取舍,學會適應,如電腦的普及、網吧的出現、手機的流行,等等,或多或少沖擊了當代中學生的日常生活,經常能聽到學生或班主任老師說,某某同學上課打瞌睡或無精無采是由于整夜玩游戲。一到電腦課,學生便歡呼雀躍,上課時,只要一涉及電腦或網吧的話題,則眾學生都眼睛發亮,注意力300%集中,而家長、老師們則談網色變。如何使學生用好電腦這把雙刃劍呢?在政治課上,通過多媒體播放搜集的有關使用電腦的正反兩方面的資料,讓學生看后分組討論,在討論中使學生懂得取舍,然后由老師概括,高中生上網的利與弊及如何趨利避害,使學生對電腦、對網吧,有個正確的全面的認識,從而培養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使他們學會與他人相處,與社會相處。
2.思想政治課要培養學生樂觀、積極向上的情緒。樂觀而積極向上的情緒,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標志。情緒是一個人內心體驗的流露,它反映一個人的心境,體現一個人對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變化的態度。一個人的情緒有積極和消極之分,當一個人經常保持愉快而樂觀的情緒時,他就善于從生活中尋找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反之,則對世界充滿了厭惡、悲觀和挫折感。高中階段是一個特殊的年齡階段,一方面,沉重的學習壓力,激烈的班內、校內競爭,使他們的心理超負荷;另一方面,又正處于青春發育期,心靈的悸動,使他們茫然無所適從。因此,高中生的情緒有發生快、變化多、控制差等特點,很容易出格或失常,甚至形成孤僻,郁郁寡歡,討厭自己的性格。因此,如何培養高中學生樂觀而積極向上的情緒也是我們政治教師所要探討的一個課題。思想政治老師通過豐富多彩、精心設計的活動來創設情境,引發問題,分析解決問題,運用心理學原理恰當地誘導,加強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和活動,強化學生健康的行為方式。
總之,思想政治教學中首先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掌握心理教育的技巧,教育學生要保持心情舒暢,積極樂觀,努力消除嫉妒心,以平和的心態接受學習,以勇敢的精神戰勝困難,讓輕松愉快伴隨著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