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志紅
(山東省昌邑市第一中學)
簡練教學法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學成績
◆魏志紅
(山東省昌邑市第一中學)
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法要以最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刪繁就簡,用最簡單的方法和手段,引領學生掌握課本知識。要學會有選擇地放棄,努力讓課堂從繁瑣走向簡單,從冗長走向簡短,以簡約求豐富,形成省時省力省資源的簡約化課堂教學風格,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學成績。
簡練教學法 教學目標 簡明扼要 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
課堂教學時間是一個常數,學生的學習精力也有一定的限量。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必須追求教學內容的簡約,不能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淺嘗輒止。教師必須從學生知識基礎和認知習慣出發,根據課程標準教學要求、必修考試說明和新課程高考說明和教材本身特點,獨特而深刻地解讀教材,敢于改變課文的“序”,大膽地重組教學內容;善用剪枝學問,在教學內容的數量上剪裁“瘦身”,抓重點、輕一般,去枝葉、留主干,好中選優,把最基本、最重要、對學生未來學習和發展最有用的核心知識挖掘出來,花大力氣提煉出教學的知識主線,讓學生把值得學的“精華”細細品位、吸收。適量補充時事材料、引入名家名言、成語典故等資料,幫助學生理解主干知識和重要概念。過度補充延伸則會浪費教學時間,增加學習負擔。選材要“少”。所選背景材料要有典型性和擴張力,切合國家生活、地方大事和學生生活,鮮活、生動,能以一當十;題材的包裝上也要適可而止,切不可喧賓奪主,分散學生注意力。用材求“豐”,對典型案例進行深度開發,緊湊使用,力求客觀、真實地轉移生活場景(時間和地點),逐步改變設問的角度(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來挖掘需要解決的問題,使學生產生認識不平衡,喚起已有知識經驗,在積極探究問題中生成不同知識,讓每一個教學素材在課堂上都能發揮最大的效益。組材求“優”,力戒隨意組拼素材,力求典型案例生活化、故事化,把課堂營造成一部“電視連續劇”,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堅決防止材料用得散,杜絕教學例證滿天飛的狀況。如教學八年級思想品德《競爭?合作?》框題時,一位教師創設了一個同學們在開往成功的“和諧”號列車上旅行的情境,把平等競爭、合作共享、成功作為三個站點,把教學目標和教材邏輯巧妙地糅和在里面,讓列車內發生的故事作為教學明線(即生活線索),讓學生在輕松快樂活潑的氛圍中享受學習的快樂,保證了教學的連貫性和課堂的流暢性,又凸顯學習主題。
好的教學設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保證。課堂教學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要求教師在課下認真備課,按照新課改的要求進行詳細的教學設計。要改變學生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教師指導,學生主導”的教學理念,通過設置師生共同參與具體活動,最大限度地讓每個學生參加課堂教學的組織和評價等活動,形成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較為完整的教學過程。在教學設計中,還可以通過圖、文、聲、像和動畫等多種形式,使傳統教學中無法且難以表達的內容,形象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很多政治課之所以事倍功半,不得要領,是因為教師設置的目標高而多,一堂課45分鐘,樣樣都要顧及,負擔太重。政治教學在眾多目標的追逐中眼花繚亂,顧此失彼,迷失方向。更有甚者,個別教師把追求生成性目標作為“擋箭牌”,設計的教學目標隨意性大,課堂教學雜亂無章。“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教學目標要科學、適當、簡明,這是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簡明的學習目標,可以讓學生明晰自己的學習任務,較好地調整自己的學習心理指向,較快地進入學習角色狀態之中。因此,教師要根據課標、教學參考書和考試說明,對教學目標的數量和難度仔細斟酌,分清主要目標和次要目標,抓住主要目標,適當考慮次要目標;并根據知識邏輯中的重難點和學生能學多少情況,確定一組需要重點解決的階段目標,輕裝前進。課程目標還要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來設計,做好三維目標的整合,而不是將三者簡單地疊加,也不能把情感目標抬到了過高的位置、脫離知識教學進行“貼標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在三維目標中,知識和能力是基礎、是核心,是其他兩個目標得以實現的依托。政治教學要以知識和能力訓練為基點和原點,循序漸進,同時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并將其充分地落實在過程與方法之中。
教學設計的任何環節都是為了學生更真實、更方便、有效地進行學習,而復雜、繁瑣的教學過程會破壞學生思維的連續性,學生不僅不能進行持續、深入的思考,而且容易出現走神、開小差等不遵守課堂紀律的現象,精力、時間會消耗在毫無收獲的走過場中,長期以往,還會形成厭學的情緒和浮躁的性格。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要大力提倡簡化,追求簡捷流暢的學習路徑和具有“四兩撥千斤”之功效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