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培培
(廈門南洋職業學院)
新媒體背景下高職語文教學改革思考之手機的運用
◆謝培培
(廈門南洋職業學院)
高職語文教學處于艱難的現實困境,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智能手機的引入,不僅僅是教學工具的簡單改變,它引起的可能是教學方法甚至教學模式的轉變,教學效果也會隨之增強。在高職語文教學中運用手機,不僅必要而且可行,它有助于高職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語文職業服務能力的提高。但是在運用的過程中,要注意把握適度性原則,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規范使用手機,真正做到為學習服務。
手機 高職語文 教學改革
新媒體背景下,高職語文教學不能固步自封,而應該順應時代發展,與時俱進。作為教學改革的新嘗試,在高職語文教學中運用手機(本文所謂“手機”皆指智能手機)很有必要。
高職教育是技術型的職業教育,在當前高職院校高度重視專業教育的背景下,高職語文教學正處于被邊緣化的地位。高職院校各級領導對高職語文的不重視,加上高職學生的“不感興趣”或無所謂態度,使目前的高職語文教學處于艱難的現實困境中。如何在高職語文教育中使教學管理者和教育對象摒棄“語文無用論”的錯誤觀念,充分體現高職語文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呢?對高職語文教學而言,與時俱新地明確教學目標、改革教學方式、更新教學手段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處于無所不在的網絡環境中,互聯網+正成為現代人的一種思維、理念和習慣。信息化倒逼教學改革,高職語文教學同樣要適應教學環境的變化進行改革,這不僅包括教學理念的變革,還包括相應的教學方式、方法、手段和教學媒介、工具的與時俱進。
再看現在的大學生,根據調查和統計,手機使用率幾乎為100%,學生上課“玩手機”的現象正成為當前大學課堂上的新常態。高職學生學習自律性相對較差,學習積極性相對較低,他們追求新鮮、好玩、接地氣,課堂上對手機的免疫力相對較低。
智能手機是新媒體背景下的一種非常重要的移動傳播終端。在高職語文教育呼喚改革,而教育大環境恰好能夠提供信息化平臺的現實背景下,針對現在高職學生人人使用手機、習慣手機甚至高度依賴手機的現狀,利用手機的無線接入互聯網功能、社交功能、瀏覽器查閱功能和存儲、展示功能等進行高職語文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加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的機會,對高職語文教學起到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和增強學習效果的作用。
(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學習金字塔理論告訴我們,主動學習的效果遠遠優于被動學習的效果,其中的小組討論、實際演練和教授給他人等方式可以在兩周以后使學習的內容保留一半以上。由于這些方式的運用都離不開充分的課前準備,對于學習積極性相對不高、主動學習動力相對不足的高職學生而言,課堂上即時獲取學習素材就顯得尤為重要。否則所謂的小組討論只能成為無源之水,探討不可能深入,流于形式,只會浪費課堂教學時間。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表現之一就是要讓同學們上課“玩手機”。“知識要豐富,就請上百度”,手機瀏覽器上可以搜索到更多的作家生平介紹甚至故事“外傳”,更多樣的作品賞析和更豐富的應用文寫作例文……課堂上用手機可以使學生獲取更全面的教學材料,有利于學生自主甄別、選擇并明確自己的觀點、看法,為師生探討創造良好條件。
作為學習方式的革新和教學模式的全新嘗試,翻轉課堂式教學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教師認可、接受并試用。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使教學次序發生了翻轉,課堂教學由傳統的教而后學變為了學而后教,教學設計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先利用手機創建教學音像圖文等,上課之前傳到師生網絡群(微信群、QQ群),供學生課前研習,課堂上再進行師生交流、協作,必要時即時上網查閱相關資料。這些都可以借助小小的手機完成操作。即便是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無論是文學作品賞析亦或是應用文寫作,不管是文學常識展示還是口語交際,手機都可以隨時彌補多媒體教學的不足,輔助教師教學內容的臨場發揮,激發學生課堂學習興趣,調節課堂教學氣氛。這樣不僅節約教學成本,更重要的是增強了課堂教學效果。
(二)建立另外一個語文教學渠道
語文教育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和契合,是大語文教育觀的精髓。它指出語文教育不僅在教材、課本,還在生活、實踐,它要求我們摒棄舊的教育觀念中所謂的“三中心”,即“以課堂為中心,以教科書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當前的高職語文教育正應當在課堂之外、教科書之外和教師之外尋找其他的語文教育場所、工具和主體。就教育對象而言,語文學習不僅在課堂上,課堂之外的校園生活中、學校之外的社會生活中都可以時時處處學語文、用語文、提高語文能力。課堂之外,語文教育的主體不一定是教師,語文教育的工具不必是教科書。移動互聯網的無處不在,智能手機的使用使學習成為無所不在的學習、移動的學習和碎片化的學習,使教育變成無門檻的教育和網絡化的教育。雖然說電子閱讀不能完全取代紙質閱讀,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在越來越智能化的今天,電子閱讀正在成為人們的閱讀習慣和不容忽視的流行趨勢。利用手機可以進行隨時隨地的閱讀,這種便利于無形中增大了學生的閱讀量,也帶給學生更多的語文積累。用手機在微信里發表感想、評論,微博上寫心情,QQ中寫日志等,使學生或多或少地去體味生活、自我思考和行文寫作,也會對學生的寫作能力、賞析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起到促進作用。語文產生于生活,并為生活服務,語文教育也不應該呆板、枯燥,而應該貼近生活,運用于生活。手機的運用使語文教學打開了另外一個通道,它打破了語文教學的時間限制,拓展了語文教學的空間,使語文教學真正做到學以致用;使學生意識到語文不只在書本,更在身邊,生活中時時處處可以學語文,語文能力的獲得就在廣闊的生活天地中。
作為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課前的教學準備和課后的教學延續,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對于教師而言,使用手機可以充分地利用各種業余時間進行備課;對于學生而言,豐富的網絡資源都可以通過手機獲得,大大提高了預習效率。對于課堂教學而言,由于受到時空的限制,一般情況下,下課就意味著課堂教學的結束,通過什么渠道可以延續課堂教學,實現教學的無限性呢?我們認為手機就可以充當這樣一個平臺,開辟課堂教學之外的新通道。下課之后,即使不在同一時間、地點,師生同樣可以借助手機上的微信群、QQ群繼續進行教學探討、交流和互動,使課堂教學效果及時得到鞏固,課堂上未完成的教學環節,也可以得以繼續進行,真正實現了教學的延續性和無限性。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教師的解析和教學材料的呈現,如果來不及記錄和消化,可以借助手機進行拍照或錄像,課后再進行重溫、消化和鞏固,這種可復原的“課后教學”有效彌補了課堂教學的時空缺憾。課后的教學探討,師生同樣可以借助手機進行教學資源的推介,有效實現了教學資源的共享,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孤立學習為合作學習。
因此,手機在高職語文教學中運用不僅可行,而且順應教學改革的大趨勢,憑借其便捷、實用的優勢,相信手機在高職語文教學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在高職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手機的作用,是指在課堂內外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充分利用智能手機的通信、社交、查閱、存儲、拍攝、播放和傳輸等多種功能,為語文教學服務,提升語文教學效果,達到語文教學目的。
比如,賞析課文《春江花月夜》:課前可以請同學們盡可能多地去搜集古今中外跟月亮有關的美文美句,課文導入階段請同學們分享,準備不足的同學可以現場使用手機查找并進行分類。整體感知階段,老師播放古箏曲《春江花月夜》和課文的配樂朗誦,大家還可以使用手機搜索不同樂器的演奏版本和其他版本的課文朗誦,通過聽覺沖擊,對比體會,使同學們沉浸其中,直接受到美感熏陶。賞析過程中,除了教師的引導,同學們也可以借助手機查閱圖片和文本分析,完善自己的觀點,在課堂上進行交流,進而加深自己的認識和領悟,收獲更為真切的美感體驗。作業可以讓同學們課后在微信、說說里發表個人見解和感悟,也許是三兩句話,并配以自己的手機拍圖,同學和老師可以同步點評。新穎的形式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還可以讓同學們于生活中、娛樂中提高個人鑒賞水平和審美情趣,于無形中培養人文情懷。
對于應用文寫作,除了教師在課堂上的寫作規范、格式講解之外,PPT課件所展示出來的例文一般都是具有典范性的個別代表,數量有限,若想舉一反三,獲取更多不同的例文,就可以請同學們用手機進行搜索并甄選。這樣可以大大節省課堂時間,節約教學成本,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多接觸范文。課堂練習也可以通過手機拍照傳入師生微信群,大家可以互相檢查、點評,不僅針對性強,而且及時便捷。
口語交際部分的教學,以演講為例,可以用手機即時將上臺同學的演講全程錄下,課后回放,老師可以用作教學素材;上臺的同學可以直觀自己的現場表現,有助于查漏補缺;其他同學也能以人為鏡,進行評價交流。相信看自己或自己同學的演講視頻會比看別人的視頻更有吸引力,不管“正面教材”還是“反面教材”,應該都更真切、更有助于同學們進步。
除此之外,手機在課堂教學中的適時使用,還可以有效調節教學氣氛。手機也可以成為一種課程考核平臺,學生將作業拍照上傳到手機師生群里,教師可以隨時隨地檢查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由于現在的大學生對課堂信息量的需求較大,課堂中新出現的教學未知如果需要及時得到解決,教師就可以利用手機現查現學,以彌補臨時性知識短板。對教師而言,這應該也算是一種教學相長,和學生一起在教學中成長進步。
(一)要注意適度性原則
雖然在高職語文教學中使用手機有諸多便利之處,但是手機也只能是多種教學工具中的一種,手機教學也只是傳統教學手段的有益補充,現實條件下,它還無法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手段。對于課堂教學而言,教師的感染啟發、學生的自我思考和師生的交流探討是最具教育意義的,這也應該是課堂教學的主流。利用手機輔助教學不能占用太多的課堂時間,否則就會“喧賓奪主”;學生課堂上利用手機查閱即時資料,由于時間短、數量多,往往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或不利于獨立思考的后果。因此,課堂上運用手機應該把握一個度,必要時使用,適度使用。對于課堂外的語文學習,使用手機進行碎片化學習,開展微閱讀、微寫作等,雖然能夠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時間,但是快餐式的閱讀、寫作不利于學生的深入思考。因此,傳統的閱讀、寫作方式依然應該成為主流,而手機在這方面的運用要注意適度性原則。
(二)要正確引導,規范使用手機
高職語文教學中使用手機有其新穎性,但對于自律性不高、自覺性不足的高職學生而言,往往有一部分學生會借學習之名行娛樂之實。為了避免一些學生濫竽充數、混水摸魚,教師應該在使用手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并且加大監督力度,使學生規范使用手機,正確使用手機,真正做到為語文教學服務。
總之,正如現代人對電的依賴一樣,智能手機也正在成為我們的生活必需品。將手機引入教學,是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大勢所趨,是教學模式、教學手段變革的需要,是高職語文教學走出現實困境的必然要求。它打破了語文教學的時空限制,不僅拓寬了語文教學的廣度,挖掘了語文教學的深度,而且可以更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職業服務能力,有利于教師成長,增強教學效果。因此,有必要把手機引入到高職語文教學中來,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適當“玩手機”,而不是拒手機于學習的千里之外。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做到正確引導學生規范使用手機,揚其長避其短,充分合理地利用手機為高職語文教學服務。
[1]王悅歡.高職語文教育的現狀與改革思路[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1):35-36.
[2]劉薇.現代教育技術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20-21.
[3]梅尚筠.論顧黃初的語文教育觀[J].揚州大學學報,2003,(02):79-82.
[4]牟巖,卜繁燕.新媒體時代的高職語文教學探索[J].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5,(02):5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