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姣
(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
高等職業院校專業發展思路探討
——以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食品專業為例
◆盛 姣
(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
以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食品專業校專業發展為例,介紹了3種高職教育專業發展模式,以開拓高職專業的發展思路,以更好地為社會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讓企業、學校、社會共同發展。
高等職業院校 專業發展 思路
社會發展靠經濟,經濟發展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教育質量靠專業建設。專業是高職院校與經濟社會聯系的橋梁,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是學校適應市場需求,拓寬就業渠道的關鍵環節。國務院近期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激發職業教育辦學活力”。因此,高職院校如何推動專業與就業崗位對接、課程建設與國家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行業生產過程對接,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增強高職院校競爭力,已經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
高等職業教育對于培養大批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優化人才結構,促進人才的合理分布,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調整新型產業結構,促進和擴大就業都具有重大意義。本文就以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食品專業為依托,對高等職業院校專業的發展進行了探討,期以發揮本專業的優勢為我國的食品質量安全貢獻微薄之力,并為我國高職院校專業發展指明方向。
無論是引企入校還是引校入企,都是為了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整合各自的資源優勢,實現資源的優化組合,引企入校這種模式很多高職院校已經有意無意的進行,將企業的內訓機構引入到學院,學院免費提供場地和設備,雙方共同組建“捆綁”式培訓團隊,為企業員工和學院的學生進行專業技能培訓。這種直接引入企業培訓課程和培訓師資的模式,使學院的課程能緊跟企業要求和技術發展,同時擴充了兼職教師隊伍。引校入企是合作企業能提供場地,高職院校講專業教室搬到企業,雙方共享教學培訓資源,雙向解決學校教學場地不足的問題和企業人力資源匱乏的問題,企業能真正成為學校的分教學點。
我院食品專業的教學團隊充分利用學院提供場地及其他各種服務,將企業引入學校,建成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生產性實訓崗位,通過合作方式,企業得到了學校在廠房、技術及技術工人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了生產成本,而學校獲得了學生頂崗實習、教師參與技術開發等機會,取得了生產與教學雙贏的效果。
同時,我院還開展企業大講堂活動,邀請各校企合作企業舉行就業指導講座,為增進學生對企業的了解,提高學生的就業意識,樹立學生正確的就業觀念提供更好的平臺。由學院提供場地,企業提供設備和師資,在校內建設仿真實習場所,對企業員工進行培訓,同時承包學院的相關實訓課程。以專業技能和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定期組織專業教師到相關行業、企業參與社會實踐、頂崗工作、行業研討會等活動;聘請行業專家、技術能手、企業老總定期來校指導師資培訓及教學指導,幫助專業教師了解行業新知識、新信息、新技術和發展趨勢,聘請行業專家、技術能手為校外實訓指導老師,促進教學與行業、企業、生產實際的融合;構筑了“雙師型”教師培養網絡,全面提高“雙師型”教師的素質。
本專業教師到企業擔任技術指導和技術公關的。企業為我院食品專業學生提供生產性實訓基地,企業進行生產的同時,為學生提供生產性實訓崗位。由企業提供設備及教師培訓,教師取得企業的資格證書后,為企業培訓員工,并與多家企業簽訂了合同。這樣實現了校企資源的互補和共享,使雙方的設備兼具教學和生產功能,大大提高了設備利用率。學院承接企業生產流程外包業務,在企業技術人員的支持下開展生產活動,教師成為生產過程中的技術與管理人員,學生交替進行頂崗工作。通過這種合作,企業降低了生產成本和人力成本,特別是緩解了季節性食品大量生產用工短缺問題,而學院的師生都得到了真實生產的鍛煉,從而真正的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人才培養目標。
高職院校創辦經濟實體,當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而全的實體企業,這種經濟實體主要是專業優勢為依托,創辦經濟實體為專業教學服務,在有一定經濟效益的同時拓寬專業的發展思路,實現專業和社會需求對接。
我院的食品專業具有一定的規模和專業基礎,應用型很強,因此我們的教師團隊發揮獨特的專業優勢創辦了2個經濟實體,分別用于實習教學和承接對外服務項目,組成了“產教融合”的緊密型經濟實體。這樣食品專業的學生就可以足不出校的實現食品相關檢測和生產實操,從根本上解決專業“紙上談兵”的教學模式,實現由模擬、仿真教學、到真實業務教學的轉變。同時還可以打造成學校與社會、行業、企業聯系的樞紐,讓師生及時了解行業發展動態和前沿技術,反饋到專業教學中來,成為專業“產學研”基地。
訂單班主要是是由大型企業提前預定(簽約)學生組成的班級,學校根據國家的相關政策、企業用人需求而進行的校企合作。企業定制的人才培養,也可以說是專門為企業培訓培養崗位使用的知識和技能的特招班,工作有保證。學生在校期間,企業根據崗位需求在相關專業中選拔學生組成“訂單班”,然后學院按照企業提出的人才培養目標和知識能力結構,修訂教學計劃,組織教學,學的只是比較實用。保證了畢業就業率和就業質量。訂單班是為企業培養符合崗位技術和職業素質要求的人才。接受企業的技術經理或項目經理的指導和授課,會接觸到恩師的企業項目,專業的職業素養可。實習期間可以到企業帶薪定崗實習,這是別的專業不可以做到的。前兩學年,以我專業基礎教育為主,最后一學年,學生到企業進行項目實戰訓練,該學年是以就業為導向,以滿足企業的工作需求為項目實訓出發點,堅持產學結合的培養路路徑,采取開放式、混合式教學方法,各階段的項目實訓可和最后的企業對接實訓。我院食品專業以開設訂單班一個。
定期的社會實踐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學校為依托、社會為舞臺的廣泛教學形式,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和手段。社會實踐工作中最重要就是教師含動員教師、帶隊教師、指導教師、等各個高校在社會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應當把那些最負責,經驗最豐富的教師安排到實踐中,并且在待遇上做出一定傾斜,提高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以保證實踐工作的順利開展。這些寶貴的經驗為豐富我國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理論,解決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具有良好的借鑒價值。
[1][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譯注.尼各馬可倫理學[M].商務印書館,2003.
[2]闞雅玲,張強.高職院校教師專業能力標準的研究[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8,(02).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楊應崧.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項目來源:中國職教學會(201218Y02),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教學改革課題(長環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