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瑞 李忠楠
(大連民族大學)
淺談“親和力”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重要性
◆陳 瑞 李忠楠
(大連民族大學)
輔導員工作,作為一種人與人之間溝通關系的工作,必定要求輔導員工作者具有一種“親和力”。這種“親和力”不但將搭建起輔導員工作者與其工作對象之間心靈和情感的橋梁,而且將成為輔導員工作中的一種推動力和凝聚力。輔導員工作者的“親和力”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人格力量的親和力、平等態度的親和力、正確方法的親和力和真誠情感的親和力。
親和力 高校輔導員 重要性
輔導員工作,是教育、管理、引導人的思想的工作,是溝通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工作。在當前大學生主體意識強、知識豐富、學習能力強、社會環境復雜的情況下,輔導員僅靠來自行政權利的影響力來帶領大學生是遠遠不夠的。溝通成為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工作中不可缺乏的一部分,而與學生建立良好溝通關系的前提便是“親和力”。擁有較高親和力的輔導員,才會擁有寬廣的胸懷,將情緒融洽在工作中,關心體貼學生,博愛學生,感化學生,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幫助學生在學業和生活領域里獲得成功。因此,高校輔導員提高自身的親和力,是輔導員的素質要求和工作職責,也是在當前形勢下做好輔導員工作的需要及新形勢下輔導員工作的新特點。
當今社會各種壓力增加,人際關系緊張,崇尚競爭,常將人置于“不安”的狀態之中。心理學研究表明,人處于不安之中,總盼望縮小人際距離,相互扶持,并由此獲得公平的評價,這在當前學生中表現的也是十分明顯。“親和力”本質上是一種愛的情緒。“親其師,則信其道”。缺乏“親和”的感召力,思想政治工作容易流于形勢,成為一種灌輸。親和力強的輔導員,不僅能博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而且可以獲得學生的寬容和懂得,并且在工作中往往會收到“不令而行”的教導管理效果,使工作得以更好的開展,有利于輔導員自身的全面發展。
輔導員的“親和力”是指輔導員工作者以自己特有的素質,在輔導員工作中所產生的一種親近、和諧的力量,一種感染、凝聚的力量。加強“親和力”,是在新形勢下做好輔導員工作的需要,也是新形勢下輔導員工作新的特點。尤其是在高校,更需要通過這種親和力,在師生員工之間搭起一座心靈和情緒的橋梁。具備良好的親和力,易與學生建立良好關系,甚至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有助于打消學生的心理屏障,使思想政治工作產生更好的效果。相反,一些過于呆板,缺乏親和力的輔導員,盡管也有很高的工作熱情,卻難為學生所認同,學生不愿或不敢與輔導員溝通交換,時間一長,由于信息不暢,把握不到工作對象的“脈搏”,辛辛苦苦的工作也很難做到點子上去。
1.誠摯的情緒
輔導員的親和力本質上是一種愛的情緒,只有發自肺腑地愛學生,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才能真正地做到彼此之間的吸收和懂得。許多事實表明,擅長情理融合、寓情于理的輔導員,是最能產生工作實效的輔導員。因為師生之間真誠的情緒,能產生極大的“親和力”,從而使學生對某些道理不言自明,激發學生去自覺地實現共同的目標。
2.贊美與勉勵
每個人都愛好聽到別人的夸獎,夸獎能給人以精力上的鼓舞和力量。輔導員要學會運用適度的夸獎的藝術,對應當給予夸獎的學生給予適度的夸獎。當然,夸獎要言之有物,每個人都有其不足,每個人也有其所長,要深入發掘學生品德、個性上的閃光點,不能虛浮空洞。勉勵會給學生供給較多的心理安全,讓學生認識到老師給予的高期望值,從而進一步明確自己的定位。
3.平等與尊重
輔導員親和力的核心是民主平等的思想。把學生當成大人,當作自己的密切朋友,尊重學生的人格,才能夠形成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只有這樣,輔導員才易于把握學生的真實需要和興趣,為學生個性和潛能的發展創造寬松的環境。
4.勇于自我批評
人無完人,即使是教導家也難免會有過失。作為高校輔導員,更要勇于面對自己的不足,放下架子做自我批評。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感到你是真誠的、通達的,這種親和力會使師生之間的關系向健康的方向發展,同時也使學生學會了自我批評、自我完善。
1.造就個人全面的能力
能力是一個人順利進行某項工作而在主觀上所必須具備的心理特點,是運用于工作實際的各種技巧和藝術。輔導員工作的特點決定了輔導員必須具備全面的能力。具體主要包含的有:調查研究能力、分析決策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和諧合作能力、創新創造能力、語言及文字表達能力等。這些能力將直接影響輔導員工作的質量、程度和效果。只有具備了相關能力的輔導員,才能博得學生的懂得和尊重,才能有更好的親和力。
2.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一個人在能力、氣質、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它是非權利影響力,是一個人素質的綜合表現。所謂輔導員的人格魅力則是指輔導員在學習、工作和生活實踐中積累起來的、在品德、學識、個性等方面對學生所具有的一種綜合影響力。輔導員的人格魅力表現為不僅要擅長言教,而且要擅長身教,以自己的榜樣舉動帶領和影響學生,如: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言行一致,以身作則等等,這些在現代思想政治教導工作中都具有重大意義和作用。
3.克服個人負面情緒
輔導員的工作渺小而混亂,難免會涌現出焦慮的情緒,變得煩躁不安,雖然懂得與學生來往中親和的原則,可是生理狀態不容許他們做得很好,就會不由自主地發脾氣,在處理學生事務的過程中就容易降低親和力。所以,輔導員在教導領導之余,要勞逸結合,多與學生一起參加一些有意義的運動,在課余時間多與學生交換思想,放松自己,始終保持一份好心情,克服因情緒波動而產生的負面影響,才能具備良好的人際親和力。
4.耐心傾聽學生的心聲
傾聽是懂得別人的重要途徑。研究材料表明:在人際來往過程中,傾聽本身有必定的治療效果。在某些場合,聽比說更重要,這是讓對方發泄、領導對方說出問題的要害所在。有效的溝通離不開傾聽,輔導員應不斷修正自己固有的價值觀標準,耐心傾聽來自學生心坎深處的聲音,加能人際包容能力,強化對學生的懂得,博得學生的好感和信任,從而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
親和力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法寶,一名優良的輔導員必須具有親和力,而一名具有親和力的輔導員在工作中不僅會深受學生歡迎,還可以起到不令尤從的效果。因此,輔導員應當聯合當代大學生的身心特點,重視發展自身受大學生歡迎的親和力,與學生亦師亦友、如兄如長,努力使自己成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
[1]戴銳.輔導員工作理念轉變與研究型輔導員的成長[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07.
[2]劉艷,袁新海,李永忠.論高校輔導員親和力的培養[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2008.
[3]錢雅文.對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
[4]王晶.談輔導員工作中的親和力[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5.
[5]孫定建.淺議高校輔導員的素質建設[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