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敏
(吉林工貿學校)
高一數學教學解決好初高中銜接問題的途徑分析
◆劉 敏
(吉林工貿學校)
隨著教學改革不斷深入,高一數學課堂教學面臨著更加值得研究與探索的問題,如何有效解決初高中銜接問題,這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為此,在高一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高一學生各方面特點,全方位分析初高中銜接問題,通過不同途徑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增加課堂教學趣味性,更加直觀、形象地呈現教學內容,降低課程難度,逐漸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好地適應高中數學教學環境、教學方法等,更好地學習數學學科。
高一數學教學 初高中 銜接問題 途徑
在新課標背景下,我國不同年級教學內容都進行了適當地調整,簡化了初中數學教學內容,降低了對學生相關方面的要求,但高中教學內容并沒有減少,對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而這對于剛剛步入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高中數學課本知識是初中數學知識的延伸,也是他們從未接觸過的,難度較大,他們學習起來也比較吃力,經常對教師所將的內容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在整個高中階段,高一是至關重要的階段,是學生學好高中數學的關鍵性階段。為此,需要綜合分析存在的問題,做好初高中銜接工作,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教學內容設置方面
在新課標背景下,數學教學內容進行了適當地調整,初中數學內容有所刪減,對學生的素質要求也相對降低,有些在高中階段需要學到的內容只是作為閱讀內容。就高中數學內容而言,有所增加,加上高中任務繁重,學生學習時間緊張,涉及到初中數學課文中的知識,教師經常大致提下,并沒有深入講解,學生也沒有對這部分知識引起重視,導致學生無法有效銜接初高中相關的知識點,越來越跟不上教師的節奏,逐漸對數學學科產生厭學情緒。高中階段需要學習而初中階段已經刪除的知識點比較多,比如,根式簡化、二次函數中數形結合、高次多項式分解,主要是因為高中階段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邏輯思維,會進一步加大學生學習難度,導致初高中數學銜接方面存在問題。
2.教學方法方面
在內容量方面,初高中數學課程之間有著質的區別,但卻有著相同的課堂時間。在初中階段,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新的知識點,教師會適當放慢速度,詳細講解新知識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幫助學生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點、難點。但在高中階段,由于課程內容較多,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不會特別詳細地講解每個知識點,加上高中數學題型多樣,靈活多變,教師也無法一一講到所有的題型,需要靈活應用是引導方法,幫助他們不斷發散思維,提高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獲取更多的知識與技能。對于高一新生來說,數學教學方法、教學過程都發生了質的變化,使他們感到非常陌生,一時間很難適應,導致學習效率低下。此外,在初中階段,教師大都在處理知識點的基礎上側重記憶,學生只需要記住教師提到的重要概念、定理、公式等,便能輕松應對考試。而在高中階段,教師在詳細講解法則、概念等的基礎上,還要適當補充相關的課外知識,培養學生多方面技能。
3.學習方法方面
在初中階段,學生大都喜歡跟隨教師的步伐,不喜歡獨立思考、鉆研相關的數學問題,處于被動學習狀態,歸納、總結能力低下。而在進入高中階段后,教師則要求學生要多開動腦筋,多思考,鉆研數學問題,不要一味地依賴教師,要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等。但很多高一新生仍然采用學習初中數學的方法,無法有效歸納總結新知識點,過分依賴教師,不具備必要的抽象思維、空間想象能力。
1.銜接好教材教法,優化教學環節
在新課標背景下,初高中教材內容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加上大部分高中教師很少接觸初中教材,并不是特別了解初中教材內容。盡管在新課改之后,初中教材內容的廣度、深度都有所降低,但在高中階段需要學習到的知識,比如,韋達定理、立方差公式、二次函數圖象,都需要在高一進行必要的補充學習。針對這種情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高中教師要充分了解高一學生在初中階段所學的數學知識,尤其是他們在初中階段沒有學到的知識,要進行適當的補充,比如,射影定理、立方差公式,還有那些在初中階段并不是重點的知識,比如,十字相乘法、相似三角形,都需要詳細講解。在此基礎上,由于初中數學教材中每一新知識點都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連,非常形象化,而在高一階段,函數定義、集合等知識抽象化,邏輯性也非常強,而在立體幾何教學中,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教材內容難度大大增加,習題類型復雜多變,計算過程繁雜化。在高一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堅持“低起點、小步子”的指導思想,要引導學生鞏固已學過的舊知識,進行必要的鋪墊,層層遞進,做好初高中銜接工作。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全方位了解班級中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落實好教學客觀要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可以對高一學生進行摸底測試,分析他們的入學成績,認真解讀初、高中數學教材大綱,客觀地分析初高中數學知識結構體系,準確找到二者之間的鏈接點、區別點等,做好備課工作,優化教學環節。
2.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系、對比,優化教學方法
在高中階段,高中數學的起點比較高,難度又比較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綜合分析班級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征等,根據他們已有的教學水平,借助已學的知識點,巧妙地掌握新知識點,有效地轉換新問題,促使初高中數學知識緊密相連,要充分利用聯想、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回顧初中階段所學的相關知識點,把握好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有效銜接相關知識點,層層遞進,完善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體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平面幾何、立體幾何中“垂直”“平行”相關的概念,“圓與球的性質”,比較它們之間的不同點、相同點,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立體幾何概念的理解。在學習“函數”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區別初高中“函數的定義”,前者在于準確把握“變量”關系,后者在于“集合的觀點”,二者有著本質上的區別與聯系。在講解對數函數的時候,需要復習關于對數的概念、指數運算等,分散章節教學難點,一一突破,準確理解數學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健全已有的知識結構體系。
3.做好學習方法銜接工作
在高中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初高中數學各自的特點,語言、思維等方面變化情況,要不斷引導他們改變初中學習中過分依賴教師的心理,能夠積極、主動融入到課堂學習中,不斷思考,積極探索,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還要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根據自身已有水平,做好規劃,獨立完成作業,要多思考,注重歸納總結,掌握必要的解題技巧,不斷提高自身解題能力。
總而言之,在新課標背景下,有效解決初高中數學銜接問題至關重要,教師樹立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法,客觀分析高一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實現教的主導、學的主體有機融合,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好地學習高一數學。
[1]李文英.關于初高中數學銜接的思考[J].科學咨詢,2010.
[2]宋勝吉.高一數學教學中如何解決好初高中銜接問題[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0.
[3]李福慶.論高一數學教學中如何解決好初高中銜接問題[J].語數外學習,2013.
[4]薛鋒林.論新課改背景下初高中數學的銜接問題[J].科技創新導報,2011.
[5]李博.初高中數學銜接中的問題分析與對策[J].亞太教育,2016,(0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