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立杰
(吉林市豐滿區藝術實驗小學校)
生本課堂教學高效
◆馮立杰
(吉林市豐滿區藝術實驗小學校)
什么是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揚生命為宗旨而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生本教育最基本的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生本教育”理念順應教育改革發展要求,“生本課堂”是學生享受快樂學習的課堂,教師和學生一同在進步和成長。
生本 教師 學生 學習
生本教育是郭思教授創立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方式。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被不同地區的越來越多的學校嘗試和認可,它倡導“以生為本”理念,以尊重學生為前提,主張課堂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組織下的自主學習,從而實現學生積極、主動、活潑、健康的發展。生本課堂首先是營造了浸潤著民主、平等、激勵和諧的人文課堂環境。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要轉換角色,從“知識的神壇”上走下來,成為學生學習的伙伴,組建起“學習共同體”,與學生平等地交流和探討,允許學生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奇特的想法,暫緩批評,激勵善待學生,創設一種“心理自由和安全”課堂教學環境,讓學生的心智和心靈能自由自在的放飛。
生本課堂不同于傳統課堂,它具有四個“突出”的特點:突出學生,突出學習,突出合作,突出探究。既關注教師教的方式,又強調學生學的過程。它倡導“全面依靠學生”,教師應是“無為而為”,處于“幫學”地位。先做后學,先學后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教學的出發點及歸宿點都應是在學生的發展上。
1.合理利用教材,創設導入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數學來源于生活,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因此在課堂中要選取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內容輔助教學,導入新課環節的情境創設就是能否調動起學習興趣,決定教學效果的關鍵一步。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提出“發現法”理論,提出創設情境的教學方式,經過數十年的實踐與發展,已被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成功地運用于課堂。創設有效的導入情境能第一時間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讓課堂教學成為輕松、愉快的學習活動的關鍵環節。
2.鼓勵質疑和思考,開展有效的合作探究式學習。《課標》要求數學學習活動要采用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有效的學習活動的開展能大大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對學”“群學”是“生本課堂”教學模式的重要環節,適用于學生探究新知識的過程。在《執教分數的基本性質》這一課中,孩子們通過小組動手操作表示出分數,學生們在自主觀察、歸納總結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二、八分之四,這幾個分數有什么特點、你有哪些發現?能用語言表述出來嗎?讓學生小組研討、學習、交流。最后全班匯報,在全過程中充分體現出了合作探究的生本課堂的快樂。在整個過沖中展現了生本課堂的特點。生本課堂強調讓學生自己主動的進行學習,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讓每個學生都有話說、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獲;老師在認真傾聽學生討論、發言的基礎上進行“點火”,讓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讓智慧之火熊熊燃燒、讓學生的能力得到發揮與拓展。教師應給學生提供交流與合作的機會、情境、條件,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通過互動和溝通學會表達數學、交流數學、理解數學、掌握數學。生本理念的指引下,只要我們教師在課堂中真正地關注學生的需要,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展示才華的機會,努力營造動態生成的課堂氛圍,用心去感受學生身上的每一點變化,就會不斷地找到靈感,課堂會不斷地煥發出新的“活”力。
3.方法引領,自主生本。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生本課堂教學每一分鐘都在孕育著創造,都將可能誕生一種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創意,已由完全地預設不斷地走向動態生成,時時在彰顯著課改的多彩魅力,演繹著課改的新理念。
生本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自主學習的課堂。那么學生怎樣才能成為學習的主體,怎樣才能自主學習,這需要數學教師在每一節數學課堂中給學生一個學習方法的引領,讓學生將學習方法運用到以后的數學學習中。在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總結出分數的基本性質的時候,一般老師是開始做習題了,而我卻認為學生對性質的認識還是粗淺的,在這里又體現了一種方法的引領。我讓學生拿出筆和小組同學圈一圈、畫一畫性質中與哪些重點詞語。你能舉例說明嗎?孩子們抓住了“同時”“相同的”“0除外”這三個詞語,通過舉例子加深對概念的理解、為運用打下堅實基礎。這時教師總結:抓住重點詞語的方法不僅是語文課中的方法,在數學課中一樣可用,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數學性質、概念、定義、法則等,同學們在以后的數學學生中要廣泛運用呦!
生本課堂的出發點及歸宿點都應放在學生的學上,“教”只是實現“學”的一種服務手段,因而主張“先做后學”“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最后實現“不教而教”的目標。
因此,高效的生本課堂應該是我們的學生學習有熱情,上課有思考,探究有方法,參與有經驗。
作為教師,理性地看待生成,有效地應對生成,是我們的追求。面對課堂,我們教師要有彈性地預設,更要關注動態的生成,要用我們的智慧引領生成,開放地接納生成,科學、藝術、有效地應對生成,我們課堂才能讓人看到令人叫絕的峰回路轉、柳暗花明、豁然開朗,才能讓人聆聽到生命成長的聲音,才能捕捉到生命綻放中最精彩的音符。
總之,生本課堂的探索還在繼續,一線教師的實踐還在進行,相信在轉變教育觀念,實施新的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成長的不僅僅是教師,受益更多的將是學生。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
[2]小學數學課程標準.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