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云萍
(壽光市化龍鎮實驗小學)
審美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的結合初探
◆賈云萍
(壽光市化龍鎮實驗小學)
隨著當前時代的不斷發展,對于審美教育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升,審美教育成為了當前教育過程中的重要課題之一。小學語文科目不僅具備實用性又具備審美性,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對于審美教育進行融入是對于學生審美素質提升的良好途徑之一。在對于審美教育進行融入的過程中,應將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作為發展的基礎。本文結合審美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的結合進行分析。
審美教育 小學語文 教學初探
隨著當前教育理論改革的不斷深入,審美教育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教育者對于審美教育的重視程度也有所提升。
人們在生活的過程中除了對于學習能力以及生存能力有所提升外,還應注重對于審美能力的培養。談到審美教育,我們將其認識為一種教育手段,其幫助人們實現求真、求美,從而實現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并且提升人們綜合生活質量的目的。
小學的語文教學其綜合目的是將學生作為主體,從而對于學生進行綜合的培養,以對于其綜合素質以及正確的人生觀進行提高和建立。教育在這一過程中不應僅僅是對于學生知識的灌輸,也應該對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的能力有所鍛煉與提升。達到教育使人變得更美好,生活更加多彩化的最終目的得以實現。
并且對于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不僅能夠使得學生的知識面有所拓展,陶冶學生的情操,增添學生在生活中所獲得的樂趣,還能夠對于學生的個性進行培養,并且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由此可見審美教育對于學生有著較為深刻的影響,成了為了當代教育的重要課題。
1.審美教育與小學各科教學的關系
在小學的學科中,音樂、美術等科目與審美教育的聯系最為緊密,這些科目通過對于藝術知識的講授,從而對于學生欣賞藝術的能力進行提升,幫助學生在生活中活的美感。
而從語文學科的角度出發,該科目對于審美教育存在著特殊之處。語文學科中含有大量的情感、體悟以及學生腦海中形象的建立,因此與審美教育有許多相同之處,而這些特性與音樂、美術科目的直觀性有所不同。從另一角度入手,語文學科中表達方式多種多樣,其中包含著詩歌、散文以及寓言等形式,通過不同的方式對于不同的情感以及中心思想進行表達,這極具藝術性以及審美性,因此在對于語文教學中融入審美教育是十分合適的。
在小學的其他科目中也與審美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例如數學中的公式和幾何圖形含有對稱美以及圖形美;思想品德中顯現出了社會美。由此可見小學大多科目都與審美教育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2.審美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互為手段
語文教學是對學生開展審美教育的有力手段,審美教育同樣也是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有力手段,在發展過程中,二者互為手段,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語文科目本文就是一門藝術,需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其中的美進行發現,因此對于審美能力的運用十分必要,而審美的能力也只有在具備學科特點的科目中才能夠得以鍛煉。審美教育能夠幫助學生認識語文科目中的情感,提升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以及積極性;語文科目的學習中能夠對于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提升,加強對于美的感受力以及表達力。
1.吃透教材中的審美內容
小學語文教材為小學生創造出了一個無比美麗的世界,其中的美以不同的形式進行表現,例如堅強的意志、美好的品質、山河的壯美、高尚的情操等。教師只有在對于教材內容十分熟悉的情況下才能夠對于其中的審美特質與審美教育進行良好的結合,從而更好的對審美教學進行把握,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并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以及審美能力的培養。
語文教師應首先帶領學生從字句入手,進行體會。例如在對于《村的夜晚》的學習過程中,“整個鄉村沉浸在一片恬靜的氣氛中”這一句話教師就可進行逐字的分析,從而讓學生從中體會到美,并在此過程中貫穿對于學生的審美教育。從“沉浸”一詞入手,先讓學生對于這一詞語的意思進行猜測,再結合到原句中進行理解。沉浸在恬靜的氣氛中就是鄉村被恬靜的氣息所籠罩,通過沉浸這一詞的運用使得學生對于恬靜的氣息進行體會,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的就受到了審美教育。
2.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實現審美教育的基礎
師生關系的融洽在教育過程中十分重要,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夠促進教育的進行,師生間相互信任,教育的綜合效果也會有所提升,而師生間交流較少并且存在敵對情緒不僅不能夠對審美教育進行實現,正常的教育都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建立活躍的教學氣氛,加強課堂中與學生的交流,并且在課堂中將學生作為主體,雙方建立平等的關系。只有在這種輕松的狀態下,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夠得以建立。在這一過程中對于教師的審美關系建立以及對待生活的審美態度就有所要求了。
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對于學習的態度,實現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并且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學生也應加強對教師的尊重,增強對老師的信任,虛心向老師請教問題,并且不斷對于自身的好奇心進行激發。只有學生與教師間平等的看待對方,才能夠實現審美教育的最理想狀態,從而對審美教育的前提以及基礎進行實現。
3.利用電教進行審美教育
語文科目十分特殊,其不僅能夠通過文字對于風景美、心靈美進行描述,還能夠通過文字對于音樂美以及藝術美進行描述。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就可以對于電教進行使用。例如教師可以對于幻燈片進行制作,在《祖國多廣大》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幻燈片中對于相應的圖片進行加入,一方面加強學生對于文章的了解,促進對我國祖國廣大的認識,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文字描述以及圖片展示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例如片中的大興安嶺、海南島以及長江兩岸,可以幫助學生認識中國領土的廣闊,鮮花的盛開以及雪花的飛舞,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四季的美麗,并且對于課文中“飛舞”、“盛開”等動詞進行更好的理解,并且對于圖片的應用也是對審美教育的體現,提升了學生對于美的欣賞水平。
教師不僅可以對于圖片進行應用,也可以找尋相關的音頻以及視頻與課文內容進行結合,從而加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并且提升學生在視頻音頻中的觀察能力,加深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和對于自身的審美能力進行提升,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進一步對美進行感知。
小學語文對于審美能力的結合不僅表現在表面,還應對更深一層次的美進行探求,并且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對小學生的初步世界觀進行建立,幫助學生分辨美丑,并培養出敏銳的感知力,創造力以及在生活中發現美的能力。語文科目中的境界十分自由,并且十分和諧,從這一角度來看審美教育就是語文教學的最高理想,因此我們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應不斷的對于審美教學進行融入,使得二者相互促進。
[1]丁伯春.小學語文審美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學科教學(語文),2012.
[2]宋倩.以《西湖》為例談小學語文審美教學.作文成功之路,2015,(10).
[3]黃偉蓮.小學語文審美教育策略之我見.軟件,2014,(12).
[4]羅世祥.小學語文審美閱讀教學建構初探.課程教育研究,2013,(23).
[5]拉巴次仁.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高效課堂.新一代,2011,(10).
[6]仁青拉姆.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如何打造高效課堂.讀寫算,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