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紅
(吉林省德惠市岔路口鎮北長溝村小學)
創設高效課堂教學
——以小學數學為例
◆王俊紅
(吉林省德惠市岔路口鎮北長溝村小學)
新課改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變化,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緊緊圍繞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改變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完善教學環節,構建高效的課堂。結合教學經驗,以小學數學為例,簡單談談如何創設高效的課堂教學。
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高效
小學數學是初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主要手段,小學生由于年齡偏低,對新奇的事物總是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這使得大部分的小學生很難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從而使得課堂教學的質量下降。因此,教師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以便學生進行高效的課堂學習。
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師只有在課堂一開始就吸引住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課堂學習中,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才能創設出高效課堂。按照新課標的教學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從學生出發,結合學生的經驗與所學知識,為他們創設合適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充分發散思維,促進學生的個性化與能力的發展。
比如,在學習“時、分、秒”這一節內容時,我首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春節聯歡晚會時主持人一起倒數新年的鐘聲,讓學生被這個熱烈的氛圍感染,然后又為學生播放了一些圖片,像是十字路口的綠燈顯示時間、50米賽跑時學生到達終點時秒表顯示的時間等,學生看到這些生活中熟悉的情景,對這節課的學習充滿了興趣。接下來我再進行課程的講解,學生都聽得津津有味,使得課堂教學的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實現了高效的課堂教學。
由于小學生的生活閱歷不足,他們熟悉的就是日常生活中身邊的小事,那么教師在課堂教學時精心設計導入,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有效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對數學學習產生親切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問題情境的創設,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使其在思考與探究中得到進步,并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要創設高效的課堂教學,教師就要精心設計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夠發揮出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真正成為課堂學習中的主人。
比如,在學習“圓”這節內容時,我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幾張圖片,有太陽、天壇、摩天輪、象棋、奧運五環等,讓學生對圓有初步的認知。然后我讓學生充分發散思維,借助一定的工具,想辦法在紙上畫出一個圓。學生通過思考,有的同學用水杯為媒介,畫出了圓,有的同學利用帶有圓的三角尺畫圓,還有的同學利用一元硬幣畫出了圓。不同的畫法,充分開動了學生的大腦,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并且,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感受到了圓的趣味,進而對課堂知識的學習充滿了期待。
另外,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在小組成員的討論與合作中,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的碰撞,會產生更多思維的火花,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與進步。
數學來源于實踐,最終也要服務于實踐。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很多數學知識理論只有在實踐中進行運用,才有其存在的價值。而要讓學生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則必須要通過一定的練習。因此,練習是完成數學教學任務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很多教師都誤認為做題時要多多益善,于是為學生布置大量的練習題,造成學生的疲勞感,進而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下降。
練習是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并將其升華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進而將其靈活運用。因此,我認為題不在多,而在于精。我們都知道數學是一門靈活性很強的學科,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不僅難以學好數學,還會扼殺學生的創造性。結合我的教學經驗,我覺得在設計練習題時我們要注意兩點,即針對性和層次性。
比如,在學過了“多邊形的面積”計算后,我就為學生設計了三大部分的練習題:一是計算單個圖形的面積,其中有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等,讓學生在計算中掌握這些圖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進行針對性的鞏固練習;二是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即將所學的某兩個或三個圖形進行一定的組合,讓學生計算總面積,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三是讓學生計算道路指示牌(箭頭形狀)的面積,以及正方形七巧板中每個圖形的面積,在實踐中體會數學知識的價值。通過做不同的練習題,學生對這節知識的掌握程度明顯有了很大的提高,實現了高效的課堂教學。
要創設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師要做到三個精心:精心設計課堂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精心設計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心設計練習,保障課堂的教學質量。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我們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積極創新,以培養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其成為適應社會的高素質人才。
[1]劉希仁.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流程模式的探究[J].學周刊,2011,(31).
[2]王秀燕.小學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