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勇
(吉林省四平市育文學校)
用美的旋律撥動弱智兒童的心靈
◆鄧 勇
(吉林省四平市育文學校)
音樂是弱智學校教育中一門重要學科,是實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但鑒于學生素質方面的原因,在對弱智學生進行音樂教學時,會遇到各種困難。弱智學生的語言、語音不準確,動作不協調,判斷審美的能力都較差,只有在優美的旋律中,才能激發學生潛在的音樂天賦,培養他們的能力,使他們學習更多的生活本領,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弱智兒童 音樂教學 寓教于樂
音樂是弱智學校教育中一門重要學科,是實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但鑒于學生素質方面的原因,在對弱智學生進行音樂教學時,會遇到各種困難。弱智學生的語言、語音不準確,動作不協調,判斷審美的能力都較差,只有在優美的旋律中,才能激發學生潛在的音樂天賦,培養他們的能力,使他們學習更多的生活本領,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因此,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對他們進行音樂教學。
運用滲透教學,就是通過非強制性的教學手段,潛移默化地挖掘弱智學生潛在的能力,達到預期的效果。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很想讓我的學生準確地演唱歌曲,但鑒于學生的原因,上課時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怎么才能讓學生準確完整地學會一首歌曲呢?我常常聽到一些學生哼唱一些流行歌曲,試想流行歌曲無論詞、曲都是難掌握的,而我們的弱智學生卻哼唱的那樣流暢動聽。是什么原因呢?流行歌曲在大街小巷所到之處都能聽見,聽一遍加深一份印象,聽多了自然就熟了,這就是充分利用聽覺器官進行無意聽唱的結果。如果將其運用到教學之中,我想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把將要學習的歌曲在課間反復播放,學生由生到熟,慢慢的達到了會唱的程度,課堂上再加以鞏固,錯誤的地方再加以改正,這樣一首歌曲便在學生的休息玩耍中會唱了。我意識到熟不僅能生巧,也能提高學生的記憶。
大家都知道,弱智兒童的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單調的教唱他們一會就厭煩了,就會出現不唱或者低頭的情況。根據弱智兒童的特點,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教學中寓教于樂,讓學生在玩中學,我首先根據歌詞的內容,編成各種小舞蹈,唱與玩結合,領他們進行舞蹈或游戲活動,使他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然后再結合歌曲,在舞蹈和游戲中鞏固歌詞,回到課堂,教師再糾正在玩唱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這樣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為了提高學生掌握節奏的能力,我自制樂器,在學習完歌曲后,讓學生為這首歌曲打節奏,這樣訓練使學生既能掌握歌曲的節奏,也能和上教師的演奏的旋律,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這樣既往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又學到了多方面的知識,我還教學生認識各種樂器,用聽覺訓練的方法,讓他們說出樂器的名稱,邊游戲邊學習,使學生在愉快的音樂聲中,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了學好音樂的強烈欲望。
弱智兒童由于智力缺陷,體質差,在父母的嬌寵下,平時不注意思想品德的培養,我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但讓他們學到知識,還讓他們提高思想意識,學習中受到美好的思想品德熏陶,接受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愛勞動、講衛生、尊老愛幼教育,要求學生會唱“中人民共和國國歌”“祖國給我一片愛”“我們多幸福”等歌曲,在教唱過程中體會歌詞內容,在音樂教學中進行品德教育,不僅培養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還開拓了音樂的視野,提高了他們感受音樂的能力,在美妙的歌聲中,使他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通過教學我認識到,要使弱智學生得到多方面的知識,教師就要不斷改進教法,使他們產生興趣,感受到美的旋律,享受美的感覺,為他們將來成為社會有用的人奉獻我真誠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