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玉超
(黑龍江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中國能源外交環境的地緣政治學解讀
◆耿玉超
(黑龍江大學政府管理學院)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同時對能源的需求也大幅度地上升,積極轉換能源效率與形式、尋求國際能源資源和保障能源資源的安全等戰略性問題日益突出。從地緣政治學方面看,中國的能源外交呈現出周邊地區不穩定、受到大國遏制及鄰國競爭關系緊張等不利因素。因此,平衡能源外交地區的利益、對能源實現全局性的規劃分析和保障自身的能源安全成為中國亟需解決的問題。
能源外交 地緣政治 能源安全
近年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快速發展和繁榮的關鍵時期,而能源的安全和穩定的獲取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前途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能源外交作為一個國家為保障和促進本國的能源進口和安全出口,追求本國利益的最大化,而與能源出口國和消費國或者能源國際組織開展的外交活動。
自20世紀70年代中國的石油外交開展以來,到21世紀,中國實現了從能源出口國到能源進口國的轉變。在地緣政治學家的眼里,有一部分的地區在能源外交的格局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連接中國南海和印度洋的馬六甲海峽、波斯灣入口處的霍爾木茲海峽、連接紅海和地中海的蘇伊士運河等等。
(一)中國與鄰國的能源競爭關系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亞太國家呈現著能源需求太高而能源分布不均和石油資源不足的問題,因此,面對著世界范圍內的能源價格波動或者資源供應量的變化,亞太地區也加劇了與其它國家的能源競爭以保障本國最大化的能源利益。
(二)中國與周邊的能源供應國
根據區域的能源合作關系,中國與鄰邊國家的能源供應關系呈現著不穩定的變化。例如,中國對于中亞巴基斯坦、中東伊拉克和伊朗存在著相對緊密的能源供應關系,尤其在這兩年,關于“一帶一路”的規劃和倡議下,中國對于這些國家的能源供應問題的解決力度也相對的加大,通過促進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的建設,包括中巴鐵路、瓜爾達港口的建設,對于促進中國與中亞及中東地區的能源運輸起著都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中國能源外交受到大國遏制
美國在世界能源體系的格局中,一直強調自己對國際能源的主導作用,加大對中東地區的石油資源控制。另一方面,與中國開展能源外交的國家也是美國能源掠奪的敵對國,例如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和尼日利亞。針對中國的“能源威脅論”,美國一直向這些能源供應國家施加壓力,從而阻礙中國獲取穩定的海外能源供應。
針對這些年在能源外交方面遇到的挑戰,中國整合出了一系列的能源外交策略。
(一)加強和國際能源機構的交流
中國在亞太地區具有一定的地位,隨著近年來我國在經濟和基礎建設方面取得的成績和對世界的影響,通過加強與國際能源機構(IEA)簽署合作備忘錄、與海灣合作委員會和東盟等地區能源機構建立友好關系;另外中美論壇的成立,也為中國與非洲加強能源外交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此基礎上,持續加強與各區域能源機構的交流,建立具有長遠的戰略性規劃。
(二)加強與能源供應國合作關系
21世紀是合作共贏的時代,與能源生產國建立全面的伙伴關系,對保障能源的安全和促進能源進口的多元化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通過加大實施中國能源企業“走出去”戰略,促進對能源生產國頻繁的高層訪問,為確保能源的外部供應提供穩定的政治基礎,也為本國企業開展海外業務奠定了基礎。
(三)注重能源外交的平衡和協調
中國在開展能源外交的方式上,長期以來雖然采取了經濟、政治和援助等方式促進能源的進口,但這些方式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不平衡的外交現象。主要表現是雙方的政治上高層頻繁的互訪和交流,但經濟上的往來并不平衡,能源進口的規模較小,出現中國的“出多入少”的局面。因此,中國應加強相關的政策調配,以保障有關的能源合作項目能夠順利持續的進行。
中國的能源外交對國民經濟的影響不言而喻,通過開展與能源生產國的合作和交流,保障本國的能源安全和能源利益也直接影響著我國的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地緣政治因素會影響到國家對能源的獲得,因此從地緣政治的角度分析能源外交的戰略顯得尤為的重要。近些年來,能源安全一直以來都是地緣政治利益的核心,能源主要消費國對圍繞能源資源產地而產生的地緣政治爭奪不斷加大。
[1]潛旭明.美國的國際能源戰略研究[D].復旦大學,2010.
[2]張克成.基于方法論視角的中國東北亞地緣政治安全解析[D].吉林大學,2012.
[3]陳柯旭.美國中亞戰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
[4]張辛雨.中國與中亞能源開發合作研究[D].吉林大學,2012.
[5]王雙.東北亞地區能源合作:問題、挑戰及前景[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2.
[6]徐慧娟.中國的崛起與中日關系[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5.
[7]金胤靜(Kim Yoon Jung).中國和韓國的中亞能源合作與外交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
[8]鄧向輝.非洲能源國際競爭與中非能源合作[D].中共中央黨校,2010.
[9]韓曉東.中國與蘇丹石油合作研究[D].西北大學,2011.
[10]孫浩.能源政治與新世紀中國對非能源外交戰略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