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健
(吉林省四平市第二中學校)
實施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的措施
◆高 健
(吉林省四平市第二中學校)
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是以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它需要教師深入探索數學課程的教學規律,把新課程中的新思想、新理念融進課堂教學中,要樹立為學生多方面發展的教學立足點,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對話、溝通、合作、共享的活動,為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提供空間和機會,實現有效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初中數學 有效教學 措施 方法
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讓新理念走進課堂,如何讓新理念滲透于教學,從而有效地進行初中數學教學,是每位數學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為此,伴隨新課程實施,我們一直在努力尋找適合學生、適合自己的課堂教學;我們一直在思索怎樣的“教”最有價值;在有效教學理念指引下,對如何實施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自己的認識。
高質量的備課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力保證。課堂教學效率如何,關鍵在于備課。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這堂課的知識結構是什么,重點難點有哪些,怎么突破,只有了然于胸,講起課來才能得心應手,效率自然高。初中數學教材中有很多概念需要學生理解,而初中學生往往直觀思維運用較多,教師可在教學中多舉一些事例,通過具體的事例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幫助學生掌握所學內容。如把手電筒發出的光線理解為射線。再如,講“數軸”的概念時,教師可模仿秤桿上用點表示物體的重量。秤桿具有三個要素:①度量的起點;②度量的單位;③明確的增減方向,這樣以實物啟發人們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數,從而引出了數軸的概念。這種形象的講述符合認識規律,學生容易理解,給學生留下的印象也比較深刻。
1.激發學習興趣前提
葉圣陶先生指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才可能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學習的效率才會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才得以體現。所以,我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注重激發與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時就設計了一個猜字謎游戲,給出“中”“田”“回”的左邊,讓學生猜是什么字,學生很感興趣,都積極發言,之后又讓學生自己設計字謎讓同桌猜,學生的興致都很高,游戲結束,提問學生這些字都有什么規律,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引出新課。又如,講授“線段的黃金分割”時,介紹了人體中有許多黃金分割的例子,如人的肚臍是人體長的黃金分割點,而膝蓋又是人體肚臍以下部分體長的黃金分割點,使學生大開眼界,學習興趣倍增。還有適當引入一些故事、史實,把課講得富有趣味,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便會油然而生。講坐標系時先講數學家笛卡爾發明坐標系的故事,然后引入正題——怎樣用坐標來表示位置。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致被大大地調動起來了。只有通過教師精心設計數學情境,才能使教學內容變美、變活,深入到學生的心靈之中,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2.學生參與是重要途徑
新課標要求學生參與知識獲取的過程。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創設學生參與探究的時空,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教師只是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創設各種機會,幫助學生去發現、探索知識的奧秘,使學生在數學活動的過程中自主學習、自主發展。
如對于一些工作量大的學習活動,我一般把學生分成8人的學習小組,并指定組長,職責是組織本組活動秩序,對組員進行分工,明確每人的任務,收集活動的結果。我們曾進行過幾次這樣的實踐活動,如摸小球的試驗、拋擲硬幣的試驗等,試驗時,每8人分一組,在組長的認真組織下,進行分工合作,有的負責拋擲,有的負責做記錄,并且每組成員又按要求在黑板上匯總,全班再利用試驗數據進行計算,求出試驗頻率,從而估計出概率,效果比較好。
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評價方式應多元化。我在教學中總是盡量避免對學生不完善、不正確的回答說“不”,而是采用激勵性的評價,如想想看,這個題目應該怎么做?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什么?繼續努力,你能行,等等;對表現突出或回答有獨創性的同學,則用“某某方法”來命名,使之得到很大的鼓勵。久而久之,學生的表現欲望強了,敢說敢做敢表達了,課堂上充滿了探索、創新的激情與活力,大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自我評價,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學生的堂上練習除教師批改一部分外,可讓學生自行對答案。學生自己批改時,正確的要求用紅筆打勾“√”,出錯的每一小題都要求學生及時訂正,不會的知識可以通過小組內“議一議”解決。出錯的每一小題,都要求在題目旁邊寫出錯誤原因分析或解題時應注意的事項,平時的練習中可設計如下表格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性的自我評價、小結。
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是以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它需要我們教師深入探索數學課程的教學規律,把新課程中的新思想、新理念融進課堂教學中,要樹立為學生多方面發展的教學立足點,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對話、溝通、合作、共享的活動,為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提供空間和機會,實現有效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