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評論員 徐曉磊
“中心”更是核心
□《中國農資》評論員徐曉磊
近日,中國氮肥工業(“心連心”)技術研究中心在河南心連心化肥有限公司高效肥試驗基地園區揭牌成立,一時在行業內引起不小轟動。為什么要建立這樣的“中心”?又為什么是“心連心”?這一現象背后給其他企業的啟發是什么?
筆者注意到,近年來,以業內優秀企業為依托,經相關部門批準后,而成立的類似“中心”在農資圈正逐漸多了起來。這種現象的出現,一方面體現了國家對行業技術創新、人才培育等方面的高度重視以及對龍頭企業發展的大力扶植;另一方面體現了國家在科研平臺建設模式上的大膽創新和實踐探索。企業深度參與其中,將有利于科研成果的快速轉化應用,發揮孵化器的作用,同時,為優秀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提供助力,為推動行業整體提升樹立樣板。
據了解,此次中國氮肥工業(“心連心”)技術研究中心的成立,是中國氮肥工業協會批準,目前國內唯一一家主要研究新型高效肥料和氮肥先進技術的綜合性科研機構。該研究中心共投資1億元,占地120畝,內含科研大樓、科技展館、綜合試驗基地等,可容納300多名科技人員同時展開工作,是集研究、試驗、展覽、辦公、培訓為一體的綜合科技生態園區。
投入巨資建立“中心”,對于心連心來說,企業已經意識到加快以技術為先導的綜合創新,是行業的需要,更是企業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面臨調結構、轉方式的重大挑戰,企業升級重點不再是擴大產能,去購買更多先進的生產設備,去跑馬圈地,在簡單再生產上面繼續下功夫,而是要著重建立通過供給創造需求的新思維,努力借助外部力量實現企業內部資源的高效整合與創新升級,優化企業內部的產業鏈條。
現在農資圈流行一種大打品牌的風氣,這是好事,說明企業開始注重品牌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但是,品牌不是喊一喊,做一做廣告宣傳就萬事大吉的事情。品牌的建立一定是一個外樹形象、內練品質的過程。而且從長遠發展來看,后者更加重要。如何內練品質?核心就是打造企業的產業鏈品牌。一件產品產生利潤價值,它是由產品設計、原料采購、倉儲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終端零售六大環節所創造出來的。形成產業鏈品牌就要看企業是否關注了這六大環節。比如,產品設計中的技術環節。由于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的作用,技術的改進和新技術的采用往往會帶來企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使單位產品成本下降,利潤得以增加。又如,由于在生產流程管理上的合理設置,心連心實現了低于市場同行10%的成本控制。
所以,對于企業來說,什么最重要?什么才是核心競爭力?這里應該不言自明了。所謂的品牌再響亮,如果產業鏈品牌內核不夠強大,巨型的企業,一夜嗚呼,也并不是稀奇事情。
欣喜的是,行業內有勇有謀的企業都會認識到這一點。建立“中心”,就是在倡導一種建立“中心”更是打造企業核心的理念。企業要在產業鏈條的各個環節上去努力錘煉。產業鏈條優化了,企業核心競爭力才會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