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岐學
?
群策群力保平安
——修武縣國土資源局地質災害防治紀實
◎周岐學
修武縣地處太行山腳下,山區、丘陵占總面積的57%,山區地形破碎,山勢陡峻,土薄石厚,境內礦床較多。曾發生過或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類型有突發性山體崩塌、滑坡、季節性泥石流和礦山企業采空區地面塌陷、地裂縫等。引發地質災害的主要因素為連續降雨或暴雨及人類工程活動。特別是七賢鎮的礦業開采區、煤礦采空區、項目施工區、廢棄礦山區等,遇到大的雨雪極易發生地質災害。修武縣國土資源局把地質災害防治作為每年的重點工作來抓,組織全民防災,保障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增強自我防范意識,提高群眾快速反應能力。該局以增強群眾防災避險意識,提高群眾快速反應能力為切入點,及早落實各項防范措施,成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該局每月舉辦的國土資源大講堂為載體,今年3月份舉辦了地質災害防治基本知識培訓班,對全系統職工、鄉村干部、各村地質災害巡防員、各隱患點監測負責人、監測員、土地協管員、應急救災隊員進行防災知識培訓,并采取印發彩頁和小冊子、制作版面、書寫墻體標語、懸掛橫幅等形式在全縣開展防地災宣傳活動。同時,該局充分利用全國防災減災日、全國土地日、全國法制宣傳日等,大力宣傳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在此基礎上,及時更新和發放防災工作明白卡、防災避險明白卡等,增強廣大群眾安全逃生意識及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反應能力,提高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以村民自治為核心,群策群力排查地災隱患。修武縣國土資源局通過走訪調研,探索出了以村民自治為核心的地災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方式,群策群力防地災。為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的損失,該局組織山區三個國土資源所,深入礦區重點村莊挑選有經驗、有責任心的黨員、干部群眾,召開地災排查治理研討會,找出排查重點,規劃排查路線,研究排查方案。該局根據山區村莊位置和人口多少,因村制宜,在每個村分別指定1~3名地質災害監測員,承擔地質災害易發區和各隱患點的監測責任,配合相關國土資源所對境內容易發生泥石流的部位開展汛前檢查,做到轄區全覆蓋,不留死角、不留盲區,對排查出的地質災害隱患,逐一登記造冊,制定防災預案,明確險工險段責任,對于在河道、行洪區周圍排查出來的松散碎石、泥土及阻水障礙,落實責任單位,限期清理、逐一銷號。為進一步加強地質災害防治,該局聯合鄉、村、組、企業、學校等共同參與,組建了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對將地質災害隱患點日常監測和預警任務落實到具體單位和具體責任人。
土洋結合全面防范,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該局積極落實責任,制定預案,籌備物資,傳統防治與科技防治相結合,各項防災準備工作全面展開。該局建立了縣、鄉、村三級防災工作機構,采取定領導、定任務、定人員、定措施等工作機制,明確了地災防治監測、巡查、預警、轉移、防搶和救護各項措施,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體系。該局還采取集中儲備與分級儲備相結合的原則做好防汛物資儲備,最大限度地避免地質災害的發生。目前,該縣已組建了150余支共1萬余人的防汛搶險突擊隊,累計培訓鄉村干部群眾4000余人,確保了汛期各項防災準備工作的有序進行。地處山門河下游、轄區河道較多的周莊國土資源所組織各村國土協管員,結合村兩委干部,對境內大沙河、山門河、肖河、新河四條河道及堤防、涵閘進行了認真排查,并在關鍵部位、地段配備值守人員,嚴密監控。目前,該縣大多數隱患點均得到了有效的處置。
在人防的基礎上,該縣還加大投入實行技防,在西村鄉的洼村、東交口村、大南坡和云臺山景區的泉瀑峽、潭瀑峽、紅石峽等7個重點地災隱患點分別安裝了地裂縫報警器和預警伸縮儀,對險情重、危害大的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重點監測,使地災防治工作步入了高科技監測軌道,做到及時發現災害前兆,果斷采取應對措施。在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設置了13個警示標志,逐一制定包括監測、預警預報、人員疏散、應急搶險等內容的防災預案。近年來,該局曾多次與氣象部門接洽協商,聯合開展汛期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工作。該局嚴格加強地質災害隱患區工程建設的監管,禁止在地質災隱患區建住宅或其他設施,并規定不得從事爆破、非法采礦等其他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活動,保障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作者單位:修武縣國土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