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強 李晶晶 杜佳音
?
洛寧上宮老礦山重煥生機可新增金資源量53.5噸,延長礦山年限20年以上
◎ 周強李晶晶杜佳音
近日,河南省地礦局第一地質礦產調查院在洛寧縣上宮金礦深部找礦取得重大突破,可提交金資源量53.5噸,銀資源量128噸,潛在經濟價值上百億元,延長現有礦山企業服務年限20年以上。
上世紀80年代以來,該院在洛寧上宮金礦開展了一系列地質勘查工作,首次運用化探以金找金的方法,為河南省找到并探明第一個大型構造蝕變巖型金礦床,開辟了全新的找金領域,隨后在此地區相繼發現和建成了十余座同類型礦山,形成了熊耳山金礦田,該礦田成為我國主要巖金生產基地之一。經過多年的開采,上宮地區礦田地表及淺部已探明的資源幾近枯竭。
2010年以來,地礦一院充分利用河南省地質勘查工作的有利政策,陸續實施了河南省洛寧縣上宮深部金礦(預)普查、洛寧縣上宮金礦接替資源勘查等項目,累計投入各項資金1.606億元,利用中央財政資金1630萬元,省地勘基金5765.77萬元,帶動礦山企業匹配資金8664.23萬元。
2012年,省國土資源廳與礦業權人洛陽坤宇礦業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勘查合同,地礦一院與坤宇公司簽訂勘查協議書和技術合作框架協議書,形成了“政府搭臺-企業跟進-技術支撐-合作共贏”的勘查模式。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面對深部礦體規模大、形態復雜、構造變化大、次級構造多、礦區分布零星、地質資料欠缺等諸多技術難題,該院調集精兵強將,組建了一支以2名教授級高工領軍,8名碩士為技術骨干的項目組,并通過與相關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加強綜合研究,不斷進行理論、技術創新,運用坑探、鉆探、可控源聲頻大地電磁測量、瞬變電磁測量、地井激電等多種勘查方式,結合典型成礦模式分析研究,自主研發基于礦體尺度的“金礦體趨勢預測法”進行靶向精準預測,使鉆孔見礦率提高到68%,大幅提高了勘探工程見礦率。
經過2011~2015年地質勘查工作,該項目共完成坑探1000米,鉆探73149.78米,可控源聲頻大地電磁測量775點,瞬變電磁測量750點,地井激電11800米,1:10000巖石地球化學剖面18公里,鉆孔巖石原生暈地球化學樣品2800個,開展省部級科研項目3項。
通過工作,大致查明了深部礦體的分布特征、規模,評價含礦構造蝕變帶14條,共圈出金礦體21個、銀金礦體1個、銀礦體2個??尚略鼋鹳Y源量53.5噸,累計查明金資源量105噸,使上宮金礦礦床規模達到超大型。
該院首次系統評價了該地區金礦田深部資源潛力,總結了礦體賦存、延伸、側伏規律,上宮-康山金成礦帶全長32公里,目前項目僅在16公里范圍內開展勘查找礦工作,而初步估算的新增金資源儲量主要分布在4公里范圍內,且主要礦體在走向和傾向上均沒有探邊摸底,顯示了巨大的找礦潛力。
(作者單位:河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