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立
(吉林省四平市第一高級中學)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高中生物情境教學例談
◆孫 立
(吉林省四平市第一高級中學)
在新課程背景下,情境教學是體現高中生物新課程理念的有效方式。不論從教育學還是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都是切實可行的。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推理法以及筆者多年教學經驗,針對新課程背景下如何進行高中生物情境教學的創設進行論述,希望能進一步提高生物課堂的教學質量。
高中生物 情境創設 教學方法
要使學生能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增強他們的問題意識,在生物教學中應注重為學生創設各種問題情境。通過問題情境引發學生認知沖突,引起學生探究的好奇心,從而使學生“想問”。例如,“減數分裂”是高中生物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那么究竟如何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呢?在導言中,我首先提出:“有性生殖過程中,兩性生殖細胞是如何形成的?是否是有絲分裂?假若是,以人為例,結果會怎樣?”接著,引導學生根據人的生殖發育過程,分析不同細胞的染色體數量。學生很快發現:若通過有絲分裂形成兩性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的染色體數均為46條,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體數則為92條,增加了一倍。這樣將會直接導致生物前后代遺傳性狀在一定程度上的改變。顯然,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并不是通過有絲分裂。這個時候,學生也同時發現原有的知識不能解決問題,產生了學習新知識的強烈欲望。教師此時要抓住時機追問:“要保證子代與親代保持染色體不變其關鍵是什么?”學生很容易答出:“產生的兩性生殖細胞的染色體數減半”。教師及時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把課堂和時間讓給學生自主探究,適時給學生一些指導,最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構建并完善新的知識結構。
如果與其他學科相比較的話,生物學科的生活性更強更直接,生活是學生生物學知識的基本來源,也是學生生物學知識的最大應用場所。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可以充分、完整的利用我們生活中的生動具體的事實、問題來呈現教學情景。例如,講到免疫的時候,我們可以創設兒時去醫院打防疫針的情境;講到病毒的知識,我們可以創設SARS流行時的情境;講到呼吸作用,我們可以創設運動、減肥等學生比較熟悉又感興趣的生活情境進行引入。當然也有些知識,距離學生比較遠,對于這些可以通過類比的方法來創設情境。克隆人的倫理問題,學生可能很多觀點不能理解,那么可以創設這樣一個情境:如果我們班每個人都有一個真實的自己,一個克隆的自己,你將會怎樣看待克隆的自己,怎樣看待你周圍的人?由于這些現象都發生在學生的身邊,很容易讓他們產生共鳴,所以學生在分析時,特別有興致。隨著一個又一個現象的解釋,學生們深感學習生物知識的用處,當學生感覺到所學的知識有用時,又會進一步加深學生探索自然和生活的樂趣,知識與興趣愿望形成了正反饋。這樣的學習才是理想中的學習。
在教學中,教師應借助直觀手段創設情境,盡量使學生看到、感覺到、能摸到他們所不理解的知識。通過展示掛圖、實物模型以及動植物標本或多媒體課件。再配以生動的語言講解,充分利用各種感覺器官對學習信息的接受效應、運用視覺媒體的形象感覺,使學生感受到許多形象的生物學科知識。
例如,《分子與細胞》主要是從微觀的角度去闡述和分析生命現象。講述了細胞的化學成分,細胞的各個組成部分及它們的功能的基礎知識,抽象的東西很多。例如,真核細胞的亞顯微結構的知識,雖說并不難懂,但由于條件限制,無法讓學生觀察到真核細胞的亞顯微結構。再加上名詞概念多而且集中,造成了學生學習困難。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可運用動、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彩色掛圖以及模型或者復合投影片分別加以化解。
實驗具有真實直觀的特點,豐富多彩的實驗現象既是學生興趣的催化劑,也是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在我們的生物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做好演示實驗。通過創設實驗教學情境,可以很好的激起學生探究的熱情。高中生物課本中,演示實驗不多,教師應充分挖掘,精心設計組織一些實驗,豐富課堂教學,給學生形象、生動、真實感,加強對生物學概念原理的理解與認可。例如,在“影響淀粉酶活性的條件”這一知識點的教學過程中,為使學生學會探究的過程,通過實驗掌握影響淀粉酶活性的知識及實驗的基本技能。
總之,情境不是教學內容的漂亮外衣,不能盲目追求情境的趣味性、活動性和新奇性,而忽略學科性、體驗性和價值性。基于問題解決模式、基于探究模式、基于小組合作模式和基于試驗模式的情境教學都應該遵循普遍原則。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創設貼近生活實際的情境,喚起學生已有經驗,根據不同教學內容、不同學情創設最合適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教學。